(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醫院 骨科,云南 昆明 650032)
鵝足滑囊炎是一種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容易導致膝關節反復疼痛,且嚴重影響病人膝關節功能及生活質量的疾病,是骨科診療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本文就該疾病目前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鵝足肌腱”由半腱肌、股薄肌及縫匠肌的共同構成,輔助膝關節屈曲和內旋,防止膝關節外翻及旋轉過度,形似“鵝足”。脛骨與鵝足肌腱之間有個裝有液體的滑囊,稱為鵝足滑囊,其功能是減少運動時相鄰結構間的摩擦[1]。
70年前鵝足滑囊炎首次被報道,目前關于發病率和危險因素尚有爭議,國外有報道在有癥狀的膝關節疾病患者中該病發生率為2.5%[2]。女性高于男性,鵝足滑囊炎患者平均年齡高于無鵝足滑囊炎患者[3]。
目前該病病因及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疾病有關:1.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骨性關節炎是骨科比較常見關節疾病,主要表現為關節軟骨逐漸喪失,鵝足肌腱滑囊炎的發生可能與膝關節退行性改變損傷關節軟骨、關節周圍鄰近結構如周圍肌肉、韌帶、肌腱等有關。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合并鵝足肌腱滑囊炎的發生率為75%[4],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分級與鵝足滑囊的大小和面積呈正相關,而且鵝足滑囊炎是評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方案時需要納入考慮的因素之一[5]。2.型糖尿病 目前已知糖尿病史該病的易患因素之一,24%~34%的2型糖尿病病人患有雙側鵝足肌腱滑囊炎。且2型糖尿病病人經常出現鵝足肌腱滑囊炎癥狀[6]。3.超重女性 鵝足肌腱滑囊炎多見于肥胖女性,可能與女性骨盆和解剖結構使力量更加集中在鵝足滑囊處引起膝關節疼痛有關,超重人群中鵝足滑囊炎患病率更高[7]。4.年齡 隨著年齡增加,更容易出現全身關節退行性改變和骨關節炎,鵝足滑囊炎患者平均年齡高于無鵝足滑囊炎患者,且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3]。5.職業因素 鵝足滑囊炎常見于長跑運動員及自行車項目運動員[2],膝關節反復的創傷、膝關節過度外翻及旋轉可能會導致鵝足肌腱滑囊不斷的摩擦從而出現鵝足滑囊炎,膝關節急性創傷和重復性輕微創傷都會導致其發生[2]。6.其他因素 內側半月板損傷;扁平足;髕上滑膜皺襞刺激;大腿后側肌肉攣縮;異物反應[8]。7.罕見因素 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通常是發生于關節內的一種侵犯滑膜的病變,完全發生于關節外外病變極為罕見,趙海濤博士等人報道了1例由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引起的鵝足肌腱滑囊炎病例[9],此前文獻中僅有Riccio AI[10]、Sami S[11]、Maheshwari[12]等報告過此類罕見個案。國外文獻有報道1例膝關節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后發生鵝足滑囊炎病例[13]。
1.臨床癥狀 病人一般無外傷史,通常主訴患側膝關節內側針刺樣疼痛,可伴有夜間痛,部分患者癥狀與內側半月板損傷或脛側副韌帶損傷相似,起身站立時、半蹲位可能會引發疼痛,上下樓梯時可能會加重疼痛[2]。2.體征 最重要的體格檢查是脛骨近端前內側約2~3cm 處壓痛,脛骨外旋和抵抗阻力的旋轉引發疼痛[2]。膝關節無明顯畸形,雙膝眼飽滿,浮髕試驗、髕股研磨試驗、抽屜試驗、側方分離試驗、伸膝抗阻試驗等均為陰性。3.實驗室檢查:鵝足滑囊炎病人在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血沉等實驗室檢查結果上較非鵝足滑囊炎病人無顯著差異[3]。4.影像學檢查⑴膝關節正側位X片 膝關節骨性結構通常很難發現異常。⑵超聲檢查 超聲是一種廉價且方便的檢查手段,超聲檢出率約20%[3],既可以用來診斷鵝足滑囊炎,又能與鵝足肌腱炎鑒別,還能提高鵝足滑囊藥物注射的成功率[14]。⑶膝關節磁共振這是一種無創的檢查,能很好地與膝關節其他疾病,避免不必要的膝關節鏡檢查。鵝足滑囊炎在膝關節MRI 上表現為沿膝關節鵝足肌腱后內側的橢圓形多房積液[15]。
1.鵝足肌腱炎 因為鵝足滑囊與鵝足肌腱兩者解剖位置很接近,目前對于臨床上鵝足滑囊炎與鵝足肌腱炎的鑒別是困難的。但這兩種疾病的治療措施是相同的,鵝足滑囊炎發生率高于鵝足肌腱炎,且前者對治療效果較后者更好。2.窩囊腫 鵝足滑囊位于后部和中部,滑囊體積較小,且不與膝關節相通,也不會向大腿延伸。窩囊腫可以延伸到大腿,可與膝關節相通。3.隱神經卡壓癥有研究指出隱神經在鵝足肌腱內可能性為78%,這是隱神經可能被鵝足肌腱及膝關節內側軟組織卡壓的解剖基礎,臨床上隱神經卡壓癥相對少見,主要表現患側膝關節內側疼痛,壓痛點局限,部分患者可出現脛骨內側髁處皮膚針刺痛覺減退,觸診捫及痛性結節或條索狀包塊[16]。4.此外還需要注意與內測半月板囊腫、髕下滑囊炎、惡性腫瘤、腰L3-4 神經根病變、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等疾病相鑒別。
1.生活方式干預 ⑴控制體重 超重人群,尤其是絕經后肥胖女性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及鵝足滑囊炎的發生率大大增加,控制體重是預防和治療鵝足滑囊炎的重要手段之一。⑵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與鵝足滑囊炎關系密切,糖尿病病人需要監測管理好血糖水平。⑶合理運動 膝關節過度運動可能反復加重鵝足滑囊炎癥狀,運動愛好者和運動員需要掌握合理和科學的運動。2.物理治療 這是治療鵝足滑囊炎最主要方式,先冰敷再熱敷膝關節、限制膝關節活動、配合后期肌肉訓練等治療,但僅使用該方法治療后病人癥狀往往容易復發[2,17]。3.藥物治療 通常采用中短期應用傳統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我國傳統中醫使用中藥口服、外服等治療方式控制癥狀。Finnoff等人研究表明,在鵝足滑囊中盲注失敗率較高,而在超聲輔助下將藥物準確注入鵝足滑囊中的成功率高達92%,而在沒有超聲輔助情況下注射成功率只有17%[17]。在除急性感染、出血性疾病、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病人外,皮質類固醇藥物、非甾體抗炎藥局部注射是緩解鵝足滑囊炎癥狀的有效方式之一。韓國有文獻報道多聚脫氧核苷酸注射液(PDRN)治療有效的案例報告[18]。4.針刀治療 采用有傳統醫學特色的針刀及針刀聯合藥物注射治療,針刀可以刺激鵝足部位局部炎癥修復、剝離受壓的滑膜囊、松解粘連的軟組織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作用[19]。5.體外沖擊波治療 通過沖擊波軟化因慢性炎癥導致的硬化組織,降低張力和局部壓力,改善血液循環、減少組織代謝從而松解鵝足肌腱粘連,減少局部組織壓力,減少對鵝足滑囊的摩擦和刺激,是一種能夠徹底消除功能受限病灶的理想治療手段[20]。6.手術治療鵝足滑囊炎一般不推薦首選手術治療,大部分患者經物理治療或局部藥物注射后癥狀有所改善,但針對懷疑鵝足滑囊部位有惡變可能的病人建議行鵝足滑囊手術切開并送病檢明確病因。
鵝足滑囊炎是目前導致膝關節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常常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合并存在,如果臨床醫生對此疾病不夠重視,不能準確地與引起膝關節疼痛其他疾病相鑒別,很容易造成誤診或者漏診,從而導致病人活動受限及生活質量下降,加重患者生理及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