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中醫醫院 麻醉科,云南 宣威 655400)
病例患者,女,34歲,60kg,因體檢發現右肺上葉包塊于2019年7月27日入院,診斷為“右肺上葉包塊性質待查”,患者既往無過敏性相關疾病,入院心電圖、血常規及生化檢驗正常。擬于7月29日在“VATS 下行右肺上葉切除術”,進入手術室后連接監護儀進行常規監測項目:心電圖(ECG),心率(HR) 和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面罩吸氧,開放外周靜脈后靜脈滴注舒芬太尼10μg,局麻下選擇左側橈動脈建立有創的直接動脈血壓(ABP)監測。患者取左側臥位,選擇手術側所在第4胸椎和第7胸椎脊柱棘突,在超聲引導下行TPVB,每點各注入0.35%甲磺酸羅哌卡因12mL,15min 后測定TPVB 效果確定,常規靜脈誘導,依次靜脈注射舒芬太尼25μg,丙泊酚200mg,羅庫溴銨50mg,可視喉鏡下插入35 號左側雙腔支氣管導管,插管后經纖維支氣管鏡定位準確后連接好麻醉機行容量正壓通氣,雙肺通氣時氣道壓為15~17cmH2O,單肺通氣時氣道壓為22~25cmH2O,然后行右頸內靜脈穿刺置管。麻醉維持:采用全憑靜脈麻醉,術中持續泵注丙泊酚220mg/h,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手術醫生準備消毒時麻醉機壓力報警,迅速檢查呼吸管路和麻醉機,雙肺通氣下氣道壓為35~38cmH2O,HR 上升至110次/ 分,ABP 下降至78/40mmHg,聽診雙肺未聞及任何呼吸音,觀察患者胸廓無起伏,纖維支氣管鏡定位檢查雙腔支氣管導管位置準確,SpO2已經開始下降到90%;給予腎上腺素100μg 靜脈推注2次,患者HR 繼續升至140次/分,BP 降至50/26mmHg,腎上腺素靜脈推注1.0mg,并且靜脈持續泵人腎上腺素20μg/min,靜脈給予甲基潑尼松龍80mg,氨茶堿125mg,同時加快輸液速度,ABP 顯示為60/32mmHg,HR 有下降趨勢,約121次/ 分,氣道壓下降至27~30 cmH2O,聽診雙肺能聽到少許呼吸音,雙側胸部可見粟粒樣紅色丘疹,SpO2在80%~83%,根據BP變化,逐步調整泵注的腎上腺素劑量,距離氣道高壓報警約30min,ABP 為90/50mmHg,查動脈血氣:K:3.5mmol/L,pH:7.22,BE:-2,Paco2:50mmHg,待BP 穩定約30min,停用腎上腺素。經與患者家屬溝通,其要求繼續行手術。手術進行順利,歷時100min,術中SpO2維持在90%~93%,術中出血約100mL,輸入膠體液1000mL,晶體液1000mL,尿量300mL,查動脈血氣:K:3.5mmol/L,pH7.33,BE-4,Paco2:40mmHg。術畢吸空氣狀態下SpO2維持在88%~92%,聽診患者呼吸音清晰,患者意識恢復良好,拔出支氣管導管,送入PACU。
術后第2d 在病房對患者實施丙泊酚、舒芬太尼、羅庫溴銨、甲磺酸羅哌卡因的過敏實驗,同時以生理鹽水作為對照。實驗方法選擇針刺及皮下注射,過敏實驗所用:甲磺酸羅哌卡因注射液、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鹽酸瑞芬太尼、丙泊酚乳狀注射液、羅庫溴銨。實驗結果:丙泊酚(原液),陰性;舒芬太尼,(原液) 陰性;羅庫溴銨(原液),陽性;甲磺酸羅哌卡因(原液),陰性;實驗后隨訪患者無任何異常表現及不適。
討 論肌松藥引發的過敏反應占圍術期過敏反應的69.2%[1],其是由免疫介導的,肌松藥含有季銨基團,能被特異性IgE 識別,導致過敏反應常見的肌松藥依次為羅庫溴銨、琥珀膽堿、維庫溴銨、順式阿曲庫銨[2]。羅庫溴銨是一種中效非去極化肌松藥,其作用特點是起效快,無蓄積,心血管抑制作用弱,不升高顱內壓和眼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3]。羅庫溴銨的過敏反應的發生率與其用量有一定的關系,用量增加則過敏比率增加;因此不可為追求起效時間和作用時間而盲目地增加其劑量,臨床插管劑量推薦0.6mg/kg。羅庫溴銨導致過敏性休克多為1型超敏反應,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注入時血液濃度一過性升高,增加IgE 抗體活性,發生速發性過敏反應[4]。本例患者在麻醉誘導用藥約20min 后出現氣道高壓,這與文獻報道的肌松藥過敏一般發生在麻醉誘導之后,且發生時間多在0.5h 之內相一致[5]。
全身麻醉過程中過敏反應的皮膚征象一般不明顯,氣管痙攣和循環衰竭經常是最先發現的癥狀。臨床上也可出現與組織胺釋放有關的各項免疫調節和化學調節反應,包括低血壓、心動過速、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血管神經性水腫、肺水腫或心血管衰竭。因此出現上述體征,在排除患者自身情況后應首先考慮肌松藥的過敏反應的可能。
一旦診斷為過敏性休克,及時正確的處理是決定患者搶救成功和良好預后的關鍵。其關鍵處理包括:⑴立即停用懷疑過敏麻醉藥或致敏藥物;⑵吸入純氧,控制好氣道;⑶經靜脈快速的補液;⑷腎上腺素的使用(激動α1 和β2 受體);⑸給予苯海拉明25~50mg/次 (抗組胺);⑹給予0.3%沙丁胺醇和0.03%溴化異丙托胺噴霧(使支氣管平滑肌舒張);⑺糖皮質激素的使用。若懷疑非去極化肌松藥導致的過敏,有效的拮抗也是搶救的關鍵的一步[6]。在過敏反應的早期應用腎上腺素10~50μg,可以成功對抗過敏;腎上腺素是α 受體激動劑,可恢復血管張力,減輕水腫,同時興奮β2 受體緩解支氣管痙攣以及增加心肌的收縮力,抑制炎癥介質白三烯和組胺等釋放。過敏導致的死亡通常是因為腎上腺素的延遲使用或沒有應用,很少與腎上腺素的過度用量有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