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少杰 程志輝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安徽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88
當前,科技與工作生活結合愈加緊密,以傳統管理信息化為基礎,開展智慧型工程企業建設,是實現企業管理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有效途徑。本文依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安徽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電建一公司”),對智慧型工程企業的建設進行研究。
安徽電建一公司“智慧”建設主要依托以下內容展開:“一個平臺”即信息系統集成平臺,構建統一的組織、用戶和權限體系,實現各類信息系統核心數據集成共享、集中展示,打通技術和數據壁壘;“兩個中心”即數據中心和文檔中心,數據中心管理各信息系統數據庫,抽取、提煉、發布公司各類主數據,文檔中心通過分布式文件服務器存儲并分類管理各類文檔,實現文檔的授權、共享、推送、全文檢索;“四個系統”即決策支持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工程服務系統、基礎支持系統。
1.1.1 堅持規劃引領
為支撐和服務“牢牢把握推進大建安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中心任務,強化規范管理,著力深化改革,增強創新活力”的發展思路,安徽電建一公司于“十三五”前期制定了《2016—2020信息化建設規劃》。《規劃》明確要構建“一個平臺、兩個中心、四個系統”的智慧型工程企業建設藍圖,提出推動智慧系統全面覆蓋電力、非電、國際、高端“四大業務”基礎業態,支撐多元化經營、集約化管理,為實現“智慧化安徽電建一公司”的建設目標指明了實施方向、目標和基本架構。
1.1.2 優化組織機構
為有效整合資源力量,安徽電建一公司對部分組織架構實施調整優化,整合科技信息部和原工程管理部的技術中心資源,新調整成立設計中心、技術中心和信息中心,并以此為基礎組建技術管理部,履行工程項目技術支持、技術研發與應用、工程設計與設計管理、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設等職能,彰顯技術、科技、設計、信息化和BIM等業務定位。從架構上真正意義實現有機整合和扁平化管理,強化了信息化、工業技術與企業管理的協同聯動,使智慧建設與公司主營的工程建設與服務業務聯系更加緊密,為智慧型工程企業建設提供了組織架構和人才隊伍保障。
1.1.3 健全標準體系
企業規章制度和標準是界定職責、明確權限和規范流程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協同運作的基石,智慧型企業建設離不開制度標準體系。安徽電建一公司作為AAA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多年來持續完善企業標準,已形成貫穿“設計—采購—施工”全生命期一站式服務和“投資—建設—運營”全產業鏈一體化管控的企業標準體系,包含技術、管理、工作等標準4 000余部,全面覆蓋電力、非電、國際、高端等各業務和管理各環節領域,奠定了智慧建設的良好管理基礎。
1.1.4 規范各類數據
智慧企業的核心目標是決策智慧化,決策智慧化來源于數據的分析挖掘,數據標準化是智慧企業的基礎,將為智慧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決策分析提供可靠支撐。通過行業調研,安徽電建一公司組織內外部專家對主數據進行梳理、規范。在組織架構和用戶層面,梳理建立了集團型、矩陣式的組織架構模型,實現多條線、網狀管理和員工兼職兼崗,適用性、可復制性強。在公共基礎數據層面,對業務領域、工程專業、責任主體單位、相關方、供方、工作分解結構等數據結構進行規范,統一維護管理、發布共享,實現快捷引用、口徑統一。在核心業務數據層面,對投標工程、承建工程、承包合同、分包合同、物資和服務合同、關鍵節點計劃、技術方案、費用預算、資金收取及支付等核心業務數據進行采集、抽取、發布,構建核心業務主數據庫,供相關信息系統調用。
1.2.1 業務全面信息化
首先,安徽電建一公司建成信息系統集成平臺和基礎支持類系統,構建企業級集成技術架構和底層支持平臺,提供企業內部高效溝通、權限和流程統一管控、消息推送提醒、日志記錄分析和IT運維支持。
其次,分階段開展管理信息化和主營業務信息化建設。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辦公、人資、市場、財務、資產、黨群、標準化、檔案、風險、法務、科技管理等。主營業務信息化以工程項目為載體、計劃管理為龍頭、合同管理為紐帶,實現信息化全面覆蓋設計采購施工、投建運工程服務業務鏈,包括投資、計劃、設計、采購、合同、技術、安全質量環境、物資、機械、調試、竣工、運營、維護等[1-4]。
再次,建立決策支持類系統,對企業關鍵業務進行大數據分析、直觀呈現。
1.2.2 推進應用移動化
安徽電建一公司以主流的HTML5混合開發框架進行適配Android和iOS的移動App開發。移動App納入了企業通信錄、郵件收發、業務審批、消息推送等應用和服務,加快溝通交流和審批業務辦理,大幅提高全體員工工作效率。同時,將市場開發、新簽合同、產值完成情況、資金收支、人資報表等關鍵業務信息進行統計展示,滿足中高層管理需求。
移動應用加強了既有數據的采集、展示、應用,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企業智慧化水平。目前,安徽電建一公司正在推進費用報銷、考勤、請假申請等通用類簡易業務辦理移動化,推進信息系統主要業務模塊HTML5技術改造,進一步強化企業級移動辦公門戶的建設。
1.2.3 相關方業務協同
積極吸收“互聯網+”思想并落地應用。在采購管理層面,實現“互聯網+”招采,應用集中采購管理平臺,實現供應商、分包商、服務商自主在線辦理準入和投標報價。在合同管理層面,建設以分包商用戶為主的“互聯網+”合同管理平臺,分包管理業務在“互聯網+”平臺和公司內部工程服務系統中交互流轉,分包商用戶可在線辦理投標保證金、分包合同、分包進度產值、工程聯系單、分包簽證、分包結算等業務,公司用戶在工程服務系統接收處理分包商端提交的業務,兩端具有實時或定時進行數據交互、審批實時短信提醒、辦理信息全程可溯等特點。通過“互聯網+”系列應用,實現了與相關方主要業務的在線協作與規范化管控。
1.2.4 大數據在線分析
通過主數據梳理規范,逐步實施內、外部大數據在線分析。對內部大數據分析主要側重關鍵生產經營指標完成情況、業務辦理效率和信息化應用率等方面。例如:市場開發指標分析,可按年度設置各責任主體單位市場開發計劃,實時錄入投標、中標工程信息,系統自動按年度、責任主體、業務類型等維度進行數據分析、盤點、預警推送,以圖形化形式直觀展示分析結果;業務辦理效率分析,可以找出業務停滯節點和崗位人員,便于業務流程優化和辦理效率提升;信息化應用率分析,有利于淘汰或改進低效模塊,推動系統完善、提高信息化應用價值。
對外部大數據分析主要側重行業數據收集對標,例如兄弟單位主要經營指標對比、機組性能指標對標等。
1.3.1 現場人員智能考勤
在火電電源、房建市政和變電類項目中,安徽電建一公司廣泛應用智能考勤系統,實現多項目勞務人員實時管控。智能考勤包含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技術,結合智能門禁系統實現現場人員準入、通行、考勤、定位等有效管控,并可同步應用于工資支付、勞務企業和人員誠信管理等方面。同時,通過對多項目智慧考勤數據采集、分析,可動態掌握各類項目不同階段現場人員、工種情況,為資源調度提供了決策支持。
1.3.2 現場BIM、VR、GIS技術應用
應用BIM進行場地布置、工程算量、全景漫游、方案模擬、安全文明施工策劃、二次設計等,通過三維模型立體化展示確保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建設VR培訓系統,利用VR技術實現“親身體驗式”安全教育培訓,變傳統的“說教式”安全教育方式為智慧化方式,增強培訓效果。
在路橋、管廊類項目組合應用BIM和GIS技術,在看板以地圖形式直觀展示項目范圍,放大地圖后展示項目BIM模型,通過模型計算展示工程總量、當前進度、結構部件信息和完成情況等,可實現人員與工程建設進程的智慧化交互。
1.3.3 現場安質環管理智慧化
在各項目推廣安全質量環境管控手機App,通過App在現場可及時拍攝收集發現的隱患問題或亮點,并可針對問題隱患發起整改流程,實施PDCA(計劃—執行—檢查—處理)閉環管理,規范安全質量環境過程管控、提高實效。在現場重要位置布置智能視頻監控攝像頭,公司本部、項目部均可通過云端平臺、手機實時查看現場情況和留存視頻影像資料,加強安全質量環境動態監管,促進安全風險防范。
1.3.4 無人機、機器人智慧運維巡檢
在新能源光伏項目中,應用無人機搭載專業熱成像鏡頭和嵌入式控制端進行光伏面板熱斑效應檢測,配套軟件進行分析處理,不僅能檢測光伏組件表面溫度異常點,還能清晰地分辨光伏陣列異常現象,大幅提高了巡檢質量和效率。
在綜合管廊等市政項目中,應用機器人搭載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溫濕度等傳感器和智能攝像頭,沿預置導軌進行智能運維巡檢作業,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和視頻通過網絡傳輸至后臺系統分析,實現自動化巡檢和預警。
近年來,安徽電建一公司通過不斷探索實踐,在智慧型工程企業建設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并形成了“1+2+N”(“1”即全面統籌;“2”即推進業務管理、項目履約智慧化;“N”即搭載多項具體應用)等模式經驗,對企業智慧化建設具有較強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