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菁菁,劉紋希,尤錦月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36)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審美意識的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對于建筑藝術設計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植物編織藝術,在建筑藝術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植物編織藝術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在設計過程中不能被建筑藝術環境所壓制,只有在建筑環境中表現一種獨特的表現力,才能夠為建筑設計提供良好的視覺效果。本文主要就當前的植物編織藝術在建筑藝術裝飾設計中的應用種類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同時討論一下其發展趨勢。
早在新石器時期人們就已經學會運用植物編織技術來編織漁網,并用漁網去捕魚。后來人們學會運用植物編織技術制作衣服來抵御寒冷、編制筐子來儲存物品。隨著時代的發展,植物編制工藝也在不斷的進步。終于在明清時期,人們開始建設一些工藝局,工藝局的建立不僅使編織技術流傳下來,而且還促進了當時經濟的發展。因此,在21 世紀出現了生產規模較大的編織品制作公司,所以編織成為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植物編織藝術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的變化,最終以多元化的形態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植物編織藝術帶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具有多樣的材質、肌理、色彩、形狀等特征,如果將這些元素進行合理的融合就能夠使人感受到獨特的美感,而通過視覺的感受就能夠漸漸地變為心理上的情感。
植物編織藝術作為我們傳統藝術的一部分,在我國的建筑藝術裝飾中有著重要的應用,不僅只是在建筑藝術裝飾中,在其他的方面也是有著很多的應用,早期的編制產物一般都是大自然中常見的東西,如竹子、麥稈、藤蔓或者是樹木莖葉等,體現一種原始淳樸之美。現代植物編織藝術在之前的基礎上得到了大力的發展,有了很多種類的植物編織形式,更加注重建筑物與植物編織物之間的協調和藝術表現力,同時結合人們經濟情況以及生活審美等情況,滿足建筑藝術裝飾的需要。
植物編織藝術的內涵源遠流長,這種古老的植物編織技術仍然活躍在大眾的視野中,深受大眾喜愛。它的應用不僅體現在一些服飾或者工藝品的裝飾上,更和建筑藝術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各方面的需求提高,更對建筑藝術設計的要求也在提高,那么植物編織藝術作為一種很有市場的元素,當然會被運用到建筑設計當中。植物編織藝術品的質感讓建筑溫馨感增加,促進了與人們的情感交流,同時,植物編織元素也可以用在整個設計中的各個角落。
建筑藝術設計主要是在建筑物完工以后進行的一些設計,對建筑進行合理的設計之后能夠體現各種藝術美感,同時,搭配各種藝術品對建筑空間進行改造,實現二次空間的裝飾。在室內環境中,植物編織藝術是一種常見的裝飾方式,在現代裝飾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一方面,植物編織藝術具有年代感,給人以古老的藝術體現,在現代房屋裝飾中,設計出能夠符合相關建筑的環境布局,增強建筑環境的藝術感。
植物編織藝術主要目標之一就是通過陳設一些家具和藝術品,讓整個建筑物能夠具備美觀和舒適性,空間結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建筑設計中任何裝飾物陳設物都應該和建筑設計的主要表現形式相統一,保證這些元素能夠完全融合到整個建筑環境設計中,突出設計風格,讓整個空間看起來充滿藝術感。同時在建筑設計的植物編織表現形式中,可以使用多種裝飾物和陳設物,造成空間的一種視覺沖擊。通過各種對比手法給人創造一種良好的藝術形式,提高整個空間的獨特性。設計師在建筑環境設計的時候,除了要考慮人的基本要求之外,還要把整體風格和設計風格相結合,注意控制整體風格和單個陳設物之間的聯系,保證植物編織藝術品能夠符合整體的結構布局,同時,在設計過程中植物編織物需保證品質且不能過多,保證陳設物起到點綴的作用,不能喧賓奪主。
我國的傳統文化豐富璀璨,各個地區人們的居住風格千差萬別,對于自然環境的藝術形式理解多種多樣。植物編織藝術品在不同的地方有著明顯差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不同的影響因素,要結合人的基本審美觀念,植物編織藝術和裝飾設計要有一定的民族特點。在陳設物品的擺放中,可以適當地選擇較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物品,如字畫或屏風等。通過一些較為特殊的施工工藝,使陳設物品顯示出獨有的地域風格,彰顯我國獨特的文化。
植物編織藝術表現形式作為建筑設計的主要部分之一,在陳設過程中要保證和建筑的整體性相匹配。為了能夠滿足建筑設計的美感及靈感,體現建筑設計環境的獨特魅力,在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整體的顏色和造型,以及每一根管線之間的良好匹配問題。在建筑藝術陳設中最常用到的就是基本的家具,家具的選擇要符合當前空間的基本布局,在顏色和造型的選擇中要符合一定的搭配理念,通過空間來展現陳設物品的顏色變化,體現一種良好的視覺沖擊力,營造一定的藝術美感。
建筑設計的陳設中,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用于使用的,如電視,沙發,桌椅等。另一部分為裝飾性軟裝,比如屏風、陳設架等。家具不僅有較強的使用功能,同時也是整個空間布局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夠給空間布局形成一種良好的視覺感。在整個布局中,我們遵從統一原則,保證陳設藝術形式和整體空間布局能夠相適應,創造一種良好的藝術美感。
建筑藝術設計中,色彩是表現最為直接的一個要素。在設計過程中,保證每一個基本色彩的搭配能夠滿足所有的空間布局,整體布局中不顯得突兀或者單調,整個色彩能夠和空間基調相適應,通過色彩地隱喻性或者明顯的表現出空間布局的基本特點,如根據個人性格不同確定不同的色彩基調,比如藍色表示純凈和陽光,綠色表示為生機勃勃的樣子。通過個人的情趣選擇不同的陳設物,提高整體布局的統一性。同時,根據不同人的要求設定不同的背景,顏色的搭配要符合基本的審美觀。注重建筑環境與自然環境相結合。建筑環境的色彩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心情,大量的植物起到綠化建筑環境的作用,而柔軟的織物,使建筑空間環境打破了原始空間冷硬等感覺。通過色彩等一系列的陳設物能夠讓毫無生氣的空間變得生機勃勃,成為整個建筑環境的關鍵,讓整個環境變得充滿活力和生機。從材質上來看,植物編織制品的材料主要有棉麻、藤蔓、竹條以及現在的羊毛制品。這些材料能夠讓植物編織品更加具有藝術美感,相比于工業藝術品,植物編織物能夠體現更加現實歷史的厚重感,在裝飾中能夠起到良好的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整體看起來更加的有韻味。
植物編織肌理藝術就是物質能夠讓人看到的表層紋路,由于物質的結構、排列方式不同,因此會給人柔軟或粗糙的感覺。人們對肌理的感受是以觸覺為主,但是經過人們長時間的觸摸就可以通過觀看得知物質的質感,所以肌理又叫做視覺質感。而植物編織肌理就是運用自然或是人工的材料使某種物品帶有一定的紋路,如果將植物編織肌理運用到建筑設計中,那么就會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人們可以通過觸摸感受到植物編織肌理的質感,從而滿足人們心理上的需求。如今,建筑設計最重要的就是將環境與人的情感進行連接,由于人的情感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產生一定的變化,所以將植物編織肌理應用于建筑設計中就可以運用不同的肌理讓人產生不同的情感。而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通過人對植物編織肌理的觸摸就可以刺激人產生一定的情感。所以許多設計師都會運用這一特征增加環境的舒適感,從而增強人對環境的親切感。例如,編制游樂場“簡諧振動”,這個游樂場全部運用植物編織的工藝,使人們在游樂場玩耍中與植物編織肌理進行接觸,感受到植物編織品的舒適,從而使人產生一種想要接近、高興的情感。
當今人們對于裝飾的追求越來越高,植物編織藝術在建筑藝術裝飾設計中的需求增加。每個時代都有對審美的需求,在植物編織藝術表現行式中需要根據時代特點或者是主人公自己的審美需要,適當地在圖案、材質以及植物編織手法、工藝上不斷地進行創新,擴寬其在裝飾設計方面的應用,實現多角度的發展,促進傳統手工藝的發展。
植物編織藝術具有獨特的紋理、技法,所以在建筑藝術裝飾設計中加入植物編織藝術不僅能夠減弱建筑環境的冷硬感,而且還能增強人對建筑環境的親切感。兩者之間的結合能夠使其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植物編織藝術在建筑藝術裝飾設計中的廣泛應用,不僅有利于弘揚我國傳統文化,而且還能夠展現建筑藝術裝飾設計的文化涵養。藝術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陳設藝術也是如此。如何在整體布局中實現植物編織藝術的良好布局考驗著每一個設計人員和主人的審美。在現代化的審美中,很多時候可以添加一些較為傳統的美學元素,能夠起到良好的視覺效果,營造一種獨特的美學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