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澤飛,羅 洪
(遵義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貴州遵義 563000)
在山區河道管理的范圍中,測繪可以為數據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其中劃界是河道管理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管理河道的基本條件和重要措施。山區的河道劃界工程任務包括岸線管理和利用規劃、河道信息化和數據庫建設、界樁(牌)與公告牌埋設安裝、河道大斷面測繪及水文計算、帶狀地形圖測繪、管理范圍劃界以及相關的服務工作。山區河道管理范圍劃界包括對流域里的水文資料進行整理和搜集,提出劃界河段、河岸的管理范圍線,同時還應該堅持分級管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統籌兼顧、保護優先、科學合理的基本原則。
河道管理范圍劃界確權,是我國依照法律法規管理河道的重要依據與基礎。利用管理規劃來確定河道的管理范圍,確立水域資源和河灘地的所有權、管理權、使用權,展開河道劃界權的工作,樹立具體的河段管理責任和主體,有利于形成河道管理的科學化與規范化[1]。開展河道劃界工作的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河道在劃界的工作完成后,在河道岸線邊上設置了公示牌與界樁,可以宣傳河道法規的知識,增強公民遵守河道法律法規的意識,減少違規建設;②確定河道管理的范圍,確保所屬權限,減輕水事糾紛,過去河道管理的工作中,河道管理部門就遇到多起水事糾紛案件,這些案件大多都是責任主體不明、權屬不明引起的。在河道劃界工作完成后,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立河道外緣控制線,可以逐漸減少水事糾紛案件;③為今后的河道管理和河道執法提供保證,從河道劃界出的外緣控制線,可以控制非法涉河建筑物的產生;④河道劃界工作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但因為非水利行業涉河建設項目的逐漸增多,給河道管理者帶來很多不便,有效劃定河道外緣控制線,可以提高河道管理水平,保證城鄉防洪的安全[2]。
山區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宣傳河道劃界的規劃性工作,讓區縣周邊的水行政部門盡量配合管理河道范圍的劃界工作,并由山區相關的政府部門向當地的群眾傳達河道劃界工作的重要性,積極配合河道劃界工作。
要進行高程控制測量,獲取準確待定控制點的GPS 正常高,利用精化模型,輸入大地高與經緯度的數據,使待定點的大地高轉換成正常高,實現GPS 的高程轉換工作。此外,將四等水準測量得到的水準正常高,與轉換成的控制點里的GPS 正常高進行較差的計算,并將較差中的中誤差當做GPS 高程轉換的準確驗證指標。為了使工作簡便,將水準高程假設成控制點的高程真實數值,對測量得到的控制點精化模型的高程,進行準確合理評定。假如所測的高程控制點有32 個,較差計算出最大值為0.082m,最小值為0.004m,那么高程中精度誤差就為±45.7mm,得出的結論是符合施工與設計對控制點的要求[3]。

①根據工作內容與工作任務,對山區河道的管理范圍,進行計算,然后分析相關內容,并搜集相關資料。根據流域的資料情況和特點進,行洪水分析計算,對所有結果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通過分析出的結果完成對洪水分析計算報告;②在進行資料整理并收集時應該滿足以下要求:收集流域相關地區的水文資料;收集相關的水利工程報告、社會經濟發展報告、分析評價報告、相關規劃報告等;掌握并整理流域水文的調查資料,對于缺失了的,應該進行補充調查;③對收集的資料進行處理的同時應該滿足以下要求:對分析計算出的水文資料進行一致性、代表性、可靠性的分析;分析計算中需要的其他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與整理,避免可能存在的錯誤,保證其可靠性;某些長系列水文資料,應該將流域下墊面變化等因素考慮進去,將相關資料進行還現或還原計算,并對水文資料進行一致性處理;④應根據資料情況的要求,引用有關水利部門的設計資料,確定洪水分析計算;結合地區綜合資料或者實測資料(雨量、流量、水位等)、調查資料等進行統計;⑤設計洪峰流量。按照上(下)游水文站設計洪水的資料,根據面積比例法移用上(下)游水文站的洪水設計資料,被移用的水文站洪水設計成果則根據頻率分析法確定;按照流域的資料條件、流域特征、水文特征進行洪水計算,其中匯流計算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綜合瞬時單位線法推算或推理公式法設計洪水;⑥對洪水位進行設計。根據水位資料進行推算或統計;根據水位流量關系設計水位:如果參證站或工程地點有可以利用的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可以直接利用。若沒有實測的資料,可以運用曼寧公式作斷面過水能力計算,用點繪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并結合洪水的調查,以利高水的部分定線;根據水面線法確定水位:如果上下游有設計的水位時,水面上比降變化平緩的河段,可直接用上下游設計水位并連成直線水面線,并通過河長內插求設計出洪水位[4]。
(1)控制測量技術的規定制度
測量區域的起始平面控制點必須為五等以上GPS(GNSS)點或導線點,且起始高程控制點必須為四等以上的水準點。測量區域內的平面基本控制網應該根據精度要求、控制網的用途、測區的規模進行合理選擇。測區或者山區的面積大于5km2的基本平面控制網不應該低于二級導線網或二級衛星定位測量控制網的要求[5]。其他測區基本平面控制網不應該低于三級導線網或三級衛星定位測量控制網的要求,各控制點高程不應該低于五等電磁波三角高程或五等GPS 擬合高程的要求。
(2)基本控制網的規定
基本的高程控制網應該構成若干個附和線路或閉合環,每個附和線路或閉合環的精度應該符合規范相應等級的規定,并進行平差計算。基線測量精度和組成異步環的坐標差全長閉合差和分量閉合差應該滿足以下規定:

圖1 基本控制網
基本控制網的平差計算和精度計算應該經兩人對算復核,并簽字確認,其中基本控制網的控制點應該選擇易于長期保存、穩定、明顯的地方,相鄰兩點應該通視,并埋設標石,一個流域的控制點應該統一編號。網根點應該采用全站儀、RTK、CORS 施測,全站儀支導線布設圖根點時不能超過2 站,長度不能超過300m,若圖根支導線點布置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該根據基本控制網進行平差計算[6]。
山區河道具有一定的綜合開發利用價值,河道管理界限劃分的意義就在于對河道綜合開發利用價值的探尋。首先,技術人員應該分析河道的水量情況,由于很多山區河流都是季節性河流,其豐水期與枯水期具有較大的水量差距,技術人員應仔細計算水量,并將實際水量與開發項目進行比較,根據水量、蓄水量以及用水量的曲線關系提出審批意見;其次,技術人員還要對環境進行分析,比如河流比降以及流域面積等基本參數都會影響山區河道開發利用的效果。技術人員應該根據實際的環境情況選擇合適的開發項目,才能夠發揮河道開發利用的最高價值。技術人員在環境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引入關聯體系,能夠對水資源的環境、水土保持情況以及交通經濟環境等多種因素進行分析,進而找到河道綜合開發利用的最佳區域。最后就是效益分析。當完成水量以及環境分析之后,技術人員還應該對項目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進行分析,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同時提高山區河道的綜合管理水平。效益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消費情況、投資環境以及市場發展趨勢等,為之后管理部門以及投資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在開發之前,技術人員應該到達實地進行勘測,如果勘測的數據結果并不適合當前的開發項目,就應該及時進行調整,只有選擇合適的開發項目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經濟回報。
綜上所述,山區河道管理范圍劃界技術不只是針對于一個方面,而是多個方面。其中山區的部分提防工程和河道有時會被侵占,設障阻水、與提爭地、與河爭地的現象時有發生,應該正確的應用河道管理范圍劃界技術,對河道管理范圍的環境、建筑等進行有效改善,才能使河道管理范圍劃界技術得到更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