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兵
(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我國傳統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多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更多的是依靠管理者的經驗,非常不利于企業對建筑質量、工期以及成本方面的控制,最終導致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質量事故頻發、工期延誤、成本增加,這對我國建筑工程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規模越來越大,建筑物的功能也越來越復雜。這就要求施工企業必須創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才能保證建筑工程按照工期要求保質、保量地順利完成,才能適應新形勢下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要求。
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創新永遠是一個企業能夠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一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的建筑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不斷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不斷創新,才能在投標階段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施工階段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節約工程成本,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梢哉f,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的創新不僅是建筑工程行業發展的需求,更是新時代對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要求,是一個企業能夠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
建筑企業施工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管理制度,因此建筑企業加強施工管理創新的同時還需盡快深化落實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工作,重點加強企業制度創新,建立健全建筑企業的施工管理體系,從制度上切實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建筑企業在通過創新推動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的同時,也可創新過程中不斷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進而將其應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梢哉f,建筑企業的施工管理創新和企業管理創新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企業進步。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企業領導的思維和眼界,直接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高度。而當今的許多的建筑施工企業中,許多領導的管理理念和發展思維都比較傳統,在施工管理中更注重的技術管理,從而忽視了管理模式的創新。當施工管理水平低下,導致項目質量和進度出現問題時,更多的是從管理人員數量和工作時長方面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管理模式的創新,提高管理效率。
從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體是施工管理人員,施工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決定著施工管理的質量。我國的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從事施工管理的人員很多是經大學招聘進入施工企業的,在進入企業之初,施工企業缺乏對新進員工的崗位培訓和管理培訓,導致很多施工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比較低下,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缺乏足夠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理念,有的甚至對管理一竅不通。施工管理人員整體素質和創新意識,嚴重制約了施工管理模式創新的開展。
現代化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需要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體系,借助于計算機、網絡等信息設備進行施工管理。而我國的施工管理企業還大多停留在簡單的運用計算機錄入施工現場各項關鍵參數等層面上,而且缺乏對數據的分析整理,對施工管理過程中的質量、進度和成本缺乏整體控制,從而造成管理水平偏低,管理效率低下。
任何創新都具有一定的市場性和風險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創新必須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生產力是生產者、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的有機組合。在我國現代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對象的取得必須通過市場競爭,而勞動對象的取得又是由生產者實現的;同時,生產工具的掌握與應用也需要生產者來完成。因此,生產者是生產力中的核心和靈魂。由此可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創新離不開勞動者素質和水平的提高,施工管理的創新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
市場永遠是動態變化發展的,建筑施工企業必須根據市場發展的需求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和管理模式,才能持續獲得施工項目,才能根據市場規則創造出適合當今社會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創新要與建筑市場發展的需求相適應。
企業文化的建設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我國國有建筑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通過施工管理創新,要建設好自身的企業文化,才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生存力和競爭力,從而拓寬生存和發展空間。企業文化和品牌效益的樹立,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施工管理創新要有利于企業文化和品牌效益的提升,才有現實和實際意義。
要改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機制的創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建筑行業從上至下的工作人員首先從思想上進行創新,才能通過思想創新帶動行動創新。施工管理思想的創新主要是指企業管理人員和施工管理人員在工作中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理念,尤其是企業管理者,必須從根本上認識到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企業管理者將這種創新理念層層深入到每一位施工管理人員的頭腦當中。同時,企業管理人員要對公司各級員工進行定期培訓,不論是管理創新的理念還是創新的思維,必須通過各種制度和技術手段落實到實處,使施工管理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真正有效地開展施工管理模式的創新。
建筑施工行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和階段性,這導致不同的項目管理人員管理模式的不同,或同一個項目隨著人員的流動也會出現不同的管理模式。這就需要企業負責人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借鑒優秀企業的管理理念,對自己的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形成科學合理的、符合自身發展的施工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不論是項目在變,還是管理人員在變,都必須遵循企業制定的施工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讓企業內部和項目各負責人各司其職。企業施工管理模式的創新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必須經過實踐的證明和檢驗,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管理機制的創新主要是指對企業內部管理內容的創新。管理機制的創新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學習國內外建筑施工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增強自己在建筑施工行業內的市場競爭力,在維護好已有市場的同時,不斷開發與拓展新的市場。加強施工管理機制的創新,是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手段。具體從內容來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企業內部的績效獎懲機制,且必須保證其公開性和公平性。對員工所采取的相應創新激勵措施依據對員工的績效考評,而不是依據管理者個人的主觀判斷,從而將將員工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增強員工的創造力。
(2)建立科學完善的決策機制、約束機制和風險機制。企業的決策機制應保證其“民主”性,切忌一把手搞“一言堂”;企業的約束機制要不僅要約束施工項目部管理人員的行為,更要約束企業管理者的行為;建立有效的風險機制才能及時規避施工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風險。
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畢竟是以技術為依托的企業,管理的創新同樣離不開技術的創新??梢哉f,技術創新是一切創新的基礎和保障,縱然一個施工企業管理機制再出色、管理模式再新穎,如果其施工技術水平落后,其在市場競爭中很難有競爭力。
管理技術的創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對于施工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創新;②對于新型的經營模式和生產方式的創新;③加快企業內部的人才培養,同時要引進具有優秀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的復合型的優秀人才;④使用信息化施工管理技術,對施工過程中的人力、材料、機械、工期、成本、進度等信息進行收集、存儲、處理和交流,并加以科學地綜合利用,為施工管理及時、準確地提供各種決策依據。
總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不僅與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有關,而且還直接關系到施工單位和建設單位的對工程總成本的控制,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施工企業只有加強施工管理的創新,才能在越來越激烈的建筑市場競爭中謀求生存與發展。施工管理的創新需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去,逐步吸取管理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慢慢摸索出一套符合施工單位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符合建筑市場需求的施工管理機制,才能真正實現施工管理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