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4
裝配式建筑最早產生于十七世紀。國外先應用裝配式建筑,我國相對較晚,2012 年我國裝配式建筑面積僅0.14 億m2,而2018 年我國裝配式建筑面積達到2.9 億m2,可見裝配式建筑在我國未來的發展空間大。裝配式建筑不僅縮短工期,節省人工,還減少建筑垃圾,達到環保,建筑的模板二次利用等諸多優勢,這些優勢使裝配式建筑在建筑行業中迅速發展,但是裝配式建筑成本過高,造成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如何控制成本,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的發展目標是裝配式建筑要達到建筑行業的30%,未來的發展會更廣闊。
(1)合理性:根據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前景,現階段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趨勢來合理的進行研究。并從內部影響因素和外部影響因素來進行研究。
(2)全面性:在研究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各方面影響成本因素,并且從中挑出重點進行研究,不留任何遺漏的影響因素。
(3)科學性:必須明確研究目標,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才能對裝配式建筑未來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4)層次性:我們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要根據研究對象的具體要求,并且分清主次,從而使得到的結果更具有反饋作用,使成本影響因素更加準確。
(1)工藝成本。裝配式建筑工藝復雜,早期投入需要大量的技術條件支持,要加強預制構件工廠的制作水平,并且提高構件質量,其投入的生產成本會增加。
(2)物流成本。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工廠到施工現場的距離要相對的近,不然運輸成本會極高,不利于成本控制。
(3)重復稅率。裝配式建筑的預制構件以產品的形式出售,其中國家要采取收稅,增加了額外的成本負擔。
(4)技術人員的培養。裝配式建筑的安裝,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傳統建筑工人的素質條件并不滿足這一條件,所以需要增加人員培養成本。
(5)機械化成本。裝配式建筑的預制構件體積跟重量都非常的大,單靠人力無法實現正常的安裝,所以需要增加大型吊機的成本。
(6)預制構件辦廠成本。大量的預制構件需要有工廠生產,從而增加人員和機械成本。
(1)預制構件生產費(包括構件生產人工費、構件生產材料費、構建生產模具費、預制構件的預埋件設置費、水電費、存儲預制構件倉庫及管理費等)。
(2)措施費(包括模板、腳手架、大型吊機等)
(3)運輸費(包括預制構件運輸費、二次搬運費等)
(4)預制構件安裝費(包括構件安裝人工費、構件安裝機械費、現澆部分連接澆筑材料費、安裝構件的預埋件費等)
1.4.1 內部因素
影響裝配式建筑成本問題的內部因素包括各方面行為因素和自身因素,其中各方面行為因素是指裝配式建筑在以建設單位為核心、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多方面協調共同參與的過程,整個過程參與主體復雜,信息傳遞節點多,周期性漫長,其中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損耗,其結果是難以避免的,這也是影響項目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自身因素是指裝配式建筑項目本身對成本的影響主要是根據項目情況來決定,其主要表現為資源利用和分配效率、新技術的發展、合同的規范、管理水平等因素。
1.4.2 外部因素
影響裝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主要來源于市場和政府。市場主要決定了預制構件的生產價格,如果價格上漲,那么隨之而來的是施工單位的成本也上漲,政府主要通過立法和竣工驗收來起到監督作用,完善法律法規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成本超支的分險。
裝配式建筑如今存在的問題在于:設計階段,生產階段,運輸階段以及安裝階段,存在成本浪費。
首先加強對于裝配式建筑的人才培養,減少技術設計方面成本問題,合理規劃生產線,運用BIM 技術進行預估構件的預制率。由于裝配式建筑在我國才剛剛起步,以至于很多構件的生產并不是很成熟,且建筑外形單一,只有提升工廠的生產質量以及生產效率,盡量減少pc 構件中的管理費、材料費以及人工費等。運輸成本過高主要原因在于pc 構件的工廠上距離遠,因此增加pc 工廠的數量以減少運輸成本,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2]。
其次對于裝配式工程小的問題,其主要在于提升裝配式的知名度,獲得國家的法律扶持以及大幅度傳播,從而擴大裝配式廠商的生產規模,減少加工成本,以提高利潤。對于裝配式建筑的安裝進度取決于吊裝工人的效率,所以提升吊裝工人的安裝效率也可以有效的減少裝配式成本。優化產業鏈,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管理費用,優化資源,實現成本節約,實現一體化,推廣EPC 可以有效節約成本。針對裝配式建筑重復稅率問題,國家應該出臺相關免稅或者減稅政策,減少裝配式建筑的生產成本。
最后設計階段和生產階段,控制模具等PC 的利用率,減少經營管理費用。運輸階段,增加工廠數量,合理分配工廠位置,以減少運輸成本。安裝階段,培養人才,以提高安裝效率。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需要從工廠制造,然后進行運輸到施工現場,其中提高了預制構件的辦廠成本,解決辦法國家可以提供集中辦廠,增加產業集聚效應,提高品牌知名度,有利于上下游企業減少原料的搜集和運輸的費用,從而減少了裝配式建筑的預制構件生產成本。裝配式建筑對技術人員的要求大量提高,其中技術人員的工資水平高且培養一個技術人員的成本也高,所以國家需要提供一個技術人員集中培養的產所,從而很大程度上減少企業培養技術人員的成本[3]。
對于內部因素解決辦法:主要在于提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以及施工單位的相互協調能力,以及默契度,同時根據建筑項目的大小以及實際情況,進行精準判斷,利用新資源,以及互聯網技術,提高資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水平。
對于外部因素解決辦法:主要跟隨市場以及政府的調控,努力完善法律法規,獲得國家法律的扶持以及大力推廣,以謀求擴大工廠規模,同時也跟隨市場行情,提前調整價格[4]。
我國的傳統建筑相比于國外發達國家,存在著壽命短,抗震性能差等一些固有的缺陷,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的建筑行業得到迅猛發展。在面臨著土地出讓費用的增加,勞動人工成本的上升,人民綠色環保和安全意識提高等一系列問題之下[5],一種新的行業產業模式——裝配式建筑誕生。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但由于成本過高,導致增長速速有所滯緩,未解決裝配式建筑成本過高帶來的影響,從影響裝配式建筑成本的內部和外部因素著手,找到影響裝配式建筑成本的關鍵因素,從而提出科學的應對策略,基于全壽命周期的設計階段,生產階段,運輸階段以及安裝階段,提出解決辦法,為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確保裝配式建筑的快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