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志勤,文江波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石油工程學院,廣東 茂名 525000)
在國家大力推行人才強國戰略背景下,教育部相繼推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建設”等重大行動計劃,對我國高等教育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設工程教育強國、服務和支撐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非常重大意義。目前,國家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實施“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戰略,對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創新,對相關工科專業的培養方式、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進行變革。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在這種背景條件下提出了推進“教必蘊育、育必鑄靈”的教育教學思想綜合改革及強化教書育人模式自覺性工程教育理念,達到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質量標準作為創新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總目標,構建產教融合“強筋骨”課程教育體系,多維滲透“鑄靈氣”素拓教育體系的“雙體系”滲透融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雙體系由兩部分組成:基于產教深度融合的課程教育體系(含所有單設的理論課和實踐課)和基于培養目標中綜合素質要求,由課程(課程組合或課程群)與產業、地方或科研資源多維滲透設計的素拓項目教育體系,其中素拓項目教育體系主要以項目形式實施素拓教育體系工作。
以《國標》為依據,根據雙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求,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及項目體系的學時、學分配比??蛇m當減少理論課程課時并用之于專業能力培養的素拓項目當中,可整合當前開設的隨堂實驗、上機、課外實驗、理論及實踐課程的培養目標需求綜合考慮設置素拓項目。課程教育體系占總學時的70%~80%,素拓項目體系占總學時的20%~30%。
以《國標》為依據,并參考相應專業認證標準,結合學校專業辦學特色,構建產教融合“強筋骨”課程體系(含所有單設的理論課和實踐課)。
課程體系建設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總要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注重實踐;學習和應用相滲透并突出應用;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并面向產業;人文與素質并重四個基本原則。校企共建教育平臺,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建設、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設計(論文)等人才培養全過程,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提升合作的質量。
按照《國標》設置專業核心課程,保證核心課程課時或可適當減少理論核心課程課時并用之于專業能力培養的項目當中。
以“教與育交叉、滲透、融合”為總要求,以提高學生道德素養、人文情懷、實踐精神和創新意識為目標,構建由課程、課程群、課程體系與企業、地方、科研等資源的多維滲透(單門課滲透、多門課滲透、課程群滲透、教學科研滲透、綜合多素質滲透)的素拓教育體系。
制定素拓教育體系的項目征集方案(面向全校教師)、項目設置與實施方案、學生選修和競爭答辯獲學分等機制。
構建由技能競賽、應用創新、讀書與社會實踐、綜合講座、特色拓展等類型組成的具有“崇德”、“博學”、“求實”、“創新”特質的素拓教育項目體系,四大模塊占總學時的20%~30%,各分模塊的學時學分分配視專業具體情況而定。
素拓項目由必修項目和選修項目組成,其中必修項目部分也可設置多個題目供學生進行選擇。
素拓項目體系可采用由課內到課外、校內到校外的拓展項目、完全選修和答辯競爭學分機制。素拓教育體系的實施機制包括:項目設置與實施機制、學生選修和競爭答辯學分機制、按一定比例的淘汰機制等素拓教育體系建設機制。學生以選修形式和競爭性答辯形式獲得素拓教育學分。
按照雙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從專業課程《油氣儲運工程施工》《工程力學》《測量學》《金屬焊接》《油罐及管道強度設計》《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輸氣管道設計與管理》這七門課中,每門課程的課堂理論教學學時都減少4學時,共有28學時,構建一個新的多門課滲透的素拓教育項目,素拓項目名稱為《儲運施工素拓項目》。該項目是依托《油氣儲運工程施工》《油罐及管道強度設計》等多門專業課程群開設的實踐項目,在講解管道施工和儲罐施工基本流程的基礎上,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力學問題進行求解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工作中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為現場施工與管理做出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在石油化工行業中,儲運工程專業涉及到的領域繁多,從油氣田井口的油嘴開始,主要有油氣集輸、礦場加工、長輸管道、站場、銷售以及用戶環節,每年培養的畢業生中相當一部分將從事管道和儲罐等設施的建設和營運管理工作。
專業課程《油氣儲運工程施工》《油罐及管道強度設計》《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等是講授長輸管道、站場和油罐的建造、檢測和試運投產的專業課,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施工管理與施工組織設計的基本概念、任務、內容和要求,熟悉儲運工程施工的基本程序、施工技術、施工方法和主要的施工機具,培養學生施工管理、組織設計和處理施工問題的能力。
項目采用集中授課方式講解SOLIDWORKS、ABAQUS、ANSYS和PHAST等商業化仿真軟件基本操作,結合《油氣儲運工程施工》等課程內容,提煉出施工過程中或施工完成的穿跨越管道、儲罐、罐區附件等涉及到的力學問題,并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分工、建模和仿真計算來開展強度分析、工藝驗證和安全評價,最后形成文字報告和多媒體材料進行匯報。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加深學生對多門課程所學知識的綜合理解,提高學生利用專業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撰寫匯報材料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2.4.1 軟件建?;静僮髦v解
學習建模軟件中常用的拉伸、旋轉、掃描建模和切除功能等,要求能夠建立管道、儲罐等設施的三維模型。
2.4.2 仿真軟件基本操作講解
計算模型的導入、材料屬性指定、網格劃分、邊界條件設置、求解以及后處理中數據提取和處理等。
2.4.3 案例操作講解及練習
完整講解力學問題仿真計算和流場仿真計算案例。各小組對仿真計算最終結果進行匯總,撰寫項目報告。
項目采用集中匯報方式進行考核。首先由各小組自擬或選擇研究的項目內容,譬如管道吊裝及布管狀態力學問題、管溝邊坡穩定性問題、定向鉆管道回拖力學狀態、定向鉆鉆桿拉扭力學狀態、管道沖蝕問題、節流閥沖蝕問題、儲罐水壓試驗力學問題、儲罐風致屈曲問題、儲罐地基沉降問題、油氣泄露擴散問題等;然后各小組內分工協作完成仿真分析,撰寫文字報告和匯報材料;最后統一匯報答辯,打分評定等級。
通過將雙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教育理念引入《油氣儲運施工》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實踐,結合多門課滲透、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能力為導向的思想,構建油氣儲運施工素拓項目,能夠有效拉近課堂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的距離,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又可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陔p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的《油氣儲運施工》課程改革探索,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