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
(青海省草原總站 810000)
對青海省草地資源進行調查會發現,草地鼠害主要發生在草地退化比較嚴重的地區,同時危害面積大、分布范圍廣,在防治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反彈的情況。 青海省草地鼠害的類型主要有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和高原田鼠,在全省各個地區都有分布,比較嚴重的地區為三江源。 高原鼠兔危害的面積為總面積的75%;高原鼢鼠危害面積為總面積的9%;草原田鼠危害的面積為總面積的3%。 由于受到草畜平衡矛盾與超載過渡放牧、自然恢復進程較慢等因素的影響, 每年青海省因為鼠害造成的牧草損失非常大,直接經濟損失達8 億元。
在上個世紀的80 年代末,青海地區的草原鼠害比較嚴重,政府采取了許多草原鼠害的防護措施, 尤其加強對三江源地區和青海湖流域地區的保護,也增加了滅鼠資金的投入,采取了一些生物技術和生態技術相結合的方法。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治理,該地區的草原鼠害已經實現了明顯的好轉, 尤其一些地區鼠害猖獗的勢頭已經得到了遏制。 此外,比較嚴重的鼠害地區已經轉為中度和輕度危害,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 鼠害的治理也使天然草場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牧草的種類開始增加,牲畜可食用牧草種類增多,改善了草地的生態環境。 在鼠害防治的過程中,已經開始采取生物防控技術和生態防控技術, 尤其是物理防治技術比較顯著,設置了許多捕鼠夾、捕鼠鉗等工具,提高了物理防治的效率。 在鼠害防控的的過程中盡量不使用化藥防治手段,避免對受害的天敵造成危害,導致鼠類數量增加。
在具體的防治鼠害的過程中,滅鼠原則貫徹不到位,有些地區的草地使用權存在爭議, 或者一些牧民群眾因為宗教信仰的問題不殺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草地鼠害的防治效果,甚至有一些地區出現鼠害治理反彈的問題。
預測預報工作對于加強鼠害的防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青海省因為受到資金、設備和人員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全省的鼠害監測點比較少,許多地區沒有進行監測,存在著盲區,進行全面檢測也存在比較大的難度。 不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全省的受害動態情況,或者監測的數據不準確,直接影響該地區鼠害防治的效果。
青海省草地鼠害防治的過程中,前期的防治工作可以落實到位,到后期的管理措施落實不好。 此外,因為受到經費和農民群眾素質的影響,在鼠害治理的過程中很難形成有效的機制,進而影響了鼠害防控的效果。
為提高青海省鼠害防治的效果, 相關的工作部門應該重視對鼠害預測預報專業人員的建設,在上崗之前進行崗前培訓。 其次,加強預測預報能力,適當增加鼠害的監測點,重視對信息數據的采集,為采取科學的滅鼠措施奠定基礎。 再次,要對草原禁牧休牧區和鼠害嚴重發生地區進行重點的監測, 同時分析監測的數據,了解鼠類生長和繁殖的特性。 最后,在重點防控的季節,加強對鼠害的預報預警工作,保證鼠害防治信息的暢通。
相關的工作部門應該邀請專家進入到鼠害發生比較嚴重的地區進行調查,從而制定科學的防治方案,保證防鼠工作的順利進行。 此外,還應該組織專題講座,對草地鼠害防治工作進行全面的部署,在此過程中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防控的原則。
為提高青海省鼠害防治的效果, 各個地區應該加強宣傳動員工作,可以將草原鼠害防治工作和草原獎勵機制相關聯系,以村鎮為單位對滅鼠工作進行考核驗收, 對防治工作良好的單位進行獎勵,提高群眾的參與力度。 各級部門還應該制定科學的滅鼠防控制度和規定,保證各項措施的順利落實,提高防治工作的效果。
草原鼠害的發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應該了解草原鼠害發生規律性的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滅鼠措施, 推進草地鼠害專業化防治進程。 在生物防治過程中,應該選擇高效和低毒的生物防治劑,不斷提高防治的效率。 在滅鼠工作開展之前,可以對參加滅鼠工作的人民群眾進行技術的指導,講授投放餌料的技術要領,并且派遣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餌料的統一派發。 此外,還可以派遣技術人員蹲點駐扎,解決人民群眾在反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提高鼠害防治的效果。
為加強鼠害防治的效果,應該增加鼠害資金的投入,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對鼠害發生比較嚴重的地區進行治理。 此外,利用一段時間加強對鼠害比較嚴重地區的治理, 在治理鼠害的過程中還能促進農民的增產增收,實現生態環境的改善。 為了提高鼠害防治的效果, 相關的工作部門可以通過開設培訓班的方式加強對人民群眾的鼠害防治工作技術指導, 提高人民群眾的鼠害防治能力。
采取科學鼠害防治措施能夠維持當地的生態環境平衡,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與建設。 需要注意的是,鼠害的防治工作責任重、難度大,需要相關部門采取有針對性的滅鼠措施同時,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參與到滅鼠工作中, 在鼠害防治的過程中堅持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原則, 為更好地促進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青海地區畜牧業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