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勇
(德陽市中江縣南華鎮畜牧獸醫站 618100)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生豬養殖逐漸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之一, 但是在養殖過程中, 如果不能很好地防治動物疫病,會對養殖業健康發展造成巨大威脅,對養殖戶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 因此對基層養殖戶來說,科學、有效的防治動物疫病是十分必要的。
對于臨床上發生的豬病來說, 現狀就是疫病的嚴重性加強,類型變多,傳播速度快,多種疫病同時發生,繁殖障礙性疫病和呼吸道疫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豬病治療存在很大的難度。 對我國生豬養殖業造成巨大影響的豬病比較多, 最主要的就是非洲豬瘟、豬瘟、藍耳病、豬肺疫、副豬嗜血桿菌病等,這些常見疫病的流行出現非典型性特征, 對于疫病防控來說存在很大的難度。
對于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來說,生豬養殖行業中農戶家庭經營的比例較高, 這些傳統的養殖模式自身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養豬業的進一步發展,多數養殖戶年齡較大,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水平有限,對養豬過程中疫病防控的投入不夠,缺乏足夠的認識,防控意識薄弱,再加上飼養管理不科學,養殖環境較差等問題,極易造成豬群發病。
政府及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加大疫病防控的宣傳力度,使養殖戶了解常見豬病的防控基礎知識,提高對疫病的風險意識,增強對疫病防控的重視程度。 同時要加強對禁用藥物的認識程度,利于疫病防控。
生豬養殖環境不規范, 會在很大程度上滋生細菌或病毒,同時降低豬群的抗病能力。 在農村地區,散養戶對養殖產生的糞污處理和飼喂飼料質量的高低都直接影響疫病防控的效果。 因此基層獸醫工作人員要幫助養殖戶科學選址、建場、合理使用飼料,制定生豬安全養殖的規范和標準,引導養殖戶安全生產。
在農村,有超過80%的養殖場中沒有專業的獸醫,如果豬場發生疫病時養殖戶往往束手無策, 盲目用藥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還會造成獸藥殘留和細菌產生耐藥性等諸多公共衛生安全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可借助網絡直播或講堂的形式,聘請具有高級職稱的獸醫師, 針對生產上常見的疫病防控問題進行免費指導,幫助養殖戶增強對疫病防控的認識。
大多數養殖戶對免疫和獸藥防控疫病的重視程度比較高,但是對于規范引種、科學選址、生物隔離和無害化處理等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的重視程度不高, 其次實行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措施,致使部分養殖戶忽視生物安全措施。 在這種大環境下,基層獸醫的責任重大,要加強對生物安全措施的認識,提高重視程度, 政府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為養殖戶提供建設標準化養殖場的補助,免費提供消毒劑,營養飼料補貼等優惠政策,為轉變養殖戶防疫誤區提供動力。
目前生產上防控疫病的主要措施是疫苗免疫和獸藥使用,其質量是影響疫病防控效果的基礎, 動物衛生監督部門要加強轄區內生豬疫病防控所用的疫苗和獸藥, 對養殖所用的飼料進行質量監督,防止無效疫苗和劣質獸藥、飼料進入養殖場,降低養殖風險。
開展養殖生產區的消毒工作能有效降低場內殘留致病菌的數量, 因此科學有效的衛生消毒工作是有效防止疫病傳播的重要環節之一。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每天清洗圈舍,嚴格消毒管理,定期更換消毒藥,避免產生耐藥性。 對于養殖管理人員來說,要注意自身衛生,進出圈舍勤換衣服,更換鞋帽,經嚴格消毒后方可進入;再者要注意生產用具管理,不同戶主間禁止串門,做好補欄工作,禁止疫病流行期間補欄。 加強飼養管理,一旦發生患病病例,要盡早隔離診治,禁止出售販賣病死豬,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疫病傳播。
生豬養殖過程中疫病防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針對可能發生或傳播疫病的每一個環節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加強養殖戶防治疫病的意識,政府加大投入,重視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加強獸藥、疫苗、飼料的質量監管,加強飼養管理和消毒工作,將生豬疫病的發生率降到最低,保障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從而推動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