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養豬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各種各樣的豬病日益顯現,而且部分豬病具有傳染性,同時病情較為復雜,嚴重影響養豬業的穩定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不斷提升,從而對豬病更加關注。因此,相關養豬業為了能夠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確保人們購買的豬肉質量滿足相關標準,就需要根據各類病情開展治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豬常見的幾種疾病的防治,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養豬行業;病情;防治;建議
中圖分類號:S828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200115047
收稿日期:2019-11-14
作者簡介:李廣澤(1973-),男,本科,畜牧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控、畜牧技術推廣、動物衛生監督。
引言
伴隨養豬業的穩定發展,生豬的數量與建設規模日益擴大,為相關養豬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豬病最常見的有豬瘟、豬流感、豬肺疫、仔豬副傷寒、大腸桿菌病等。豬瘟死亡率最高,豬流感死亡率較低,但可導致豬生長遲緩,使養殖效益下降。因此,豬病的防治需要嚴格控制,降低豬病發生的概率。
1導致豬病發生的原因
1.1豬生長的環境惡劣
在養殖生豬的過程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糞便及豬飼料殘留物,部分養豬戶為了降低工作時間,并沒有對豬舍進行及時清理,嚴重影響豬的正常生長。由于豬的糞便沒有及時清理會產生一定的細菌,在加上豬生長的空間受限,豬長時間生活在細菌較多的環境下或出現相應的疾病[1]。
1.2養殖方式不正規
眾所周知,我國不僅是種植大國,同時也是養殖大國,并且在養殖的過程中了累計相關的經驗,促使部分養豬企業取得相應的經濟效益。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的養殖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但是有的養殖戶還固守傳統的養殖方式,對豬的管理及喂養都是通過經驗來進行。如,在實際養殖的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豬飼料,雖然飼料能夠促進豬的迅速生長,但是過量的喂養會導致豬體內的微量元素過高,促使豬的免疫力下降,進而出現相應的疾病。由此可知,僅靠養殖經驗進行養殖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充分地了解豬對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并合理地進行喂養,才能夠確保豬的正常生長[2]。
1.3新品種引進的管理不合理
生豬的品質與豬的品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伴隨科技發展的進步,養殖戶可以將各種類型的豬融合養殖,分析豬的生長情況,進而能夠總結養豬的經驗,培養出高品質的生豬,提高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還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生豬的抵抗力,降低豬病發生的概率。有的養殖戶看中了經濟效益,盲目地引進新品種,在引進時沒有注意對豬進行各方面的檢查,導致患有疾病的豬引入養殖場,其中較為常見的有藍耳病、圓環病等,產生了經濟損失。
2豬常見疾病分析
2.1豬流感
豬流感常受氣溫的影響,天氣一旦出現突然升溫或降溫的現象,會導致豬感染豬流感,通常在春季和冬季發病的概率較高。豬流感發生的病程通常在7d左右,同時具有一定的潛伏期,一般為2~7d[3]。豬感染這種疾病時,會突然出現發熱的情況,而且體溫會逐漸升高,還會出現精神萎靡以及不進食的現象,咳喘不斷、呼吸困難,能夠清晰的聽到急促的呼吸聲。對于豬流感,最重要的就是預防,豬一旦感染這種疾病,將會增大治療的難度,甚至會出現大批量死亡的現象,嚴重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2.2豬氣喘病
豬氣喘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豬病,也被稱為流行性肺炎。豬發病初期通常會有咳嗽與氣喘的癥狀,食欲正常,但有時會出現長時間趴窩的現象。豬氣喘病根本原因就是豬肺炎感染支氣管纖毛,進而導致豬自身纖毛被破壞,氣管失去抵抗病菌的能力,出現氣喘病的現象。這種豬病需要經過長期的治療,雖然不會危及豬的生命,但也需要養殖戶的重視,避免出現病菌傳染的現象。
2.3豬消化系統疾病
豬消化系統的疾病是比較常見的,而且種類較多,通常可以分為細菌性腹瀉和血性腸炎以及病毒性腹瀉等,在實際診斷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觀察或檢驗豬糞便來確定病情。細菌性腹瀉的豬糞便通常為稀糊狀;豬糞便像流水一樣,則可以斷定這種病情為病毒性腹瀉;血性腸炎比較少見,需要檢查豬糞便才能斷定。因此,相關養殖戶在養豬的過程中,應該定期的清理豬糞便,若發現異常現象應該及時對糞便進行檢查,進而明確豬的病情,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避免影響豬的正常生長。
2.4豬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主要有關節炎型、淋巴結型,分別位于豬的不同部位,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同時具有傳染性,若沒有及時發現,則很有可能大面積擴散,嚴重影響養豬戶的經濟效益。豬患有關節炎時無法正常站立,經常趴臥在豬舍角落;豬淋巴結節初期會出現紅腫或膿包,甚至會導致膿包流膿的情況。
3豬常見疾病的防治措施與建議
3.1針對豬流感的防治措施
在進行豬流感預防與控制的過程中,應該合理地改善豬的生長環境,合理控制豬舍的溫度變化,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氣溫突變的季節。在豬舍地面鋪墊干草,發揮控制豬舍溫度的作用,同時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與通風,避免細菌滋生影響豬的正常生長[4]。除此之外,應該根據豬實際生長情況定期為豬接種豬流感疫苗,提高豬的免疫力,降低豬流感疾病發生的概率。由于豬流感并沒有特效的藥物,只能作為減輕病情的治療。因此,在對治流感預防的過程中還可以將抗生劑與豬飼料混合,不僅能夠發揮預防的作用,同時能夠避免豬流感病情加重。在對豬注射相關疫苗時,應該合理地控制疫苗的劑量,豬體重每50kg使用1mL的疫苗,避免過量使用降低豬自身的免疫能力。
3.2針對豬哮喘病的防治措施
養豬戶應該實時關注豬的生長情況,若發現豬經常出現咳嗽或哮喘的現象,則應該立即進行診斷,并分析豬所感染的細菌,進而能夠對癥下藥,提高治療的效率。在治療豬哮喘病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地應用替米考星和強力霉素以及泰樂菌素等相關藥物,要嚴格控制藥物使用劑量,盡可能將其適量的放置豬飼料或豬飲用水中,發揮良好的藥效。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也可以進行疫苗注射,疫苗注射的劑量也需合理控制,一般豬體重每50kg使用1mL疫苗[5]。
3.3針對豬消化系統的防治
豬消化系統疾病涉及的種類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防治難度,因此,在實際開展防治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先進的防治方式,發揮防治效果,確保豬能夠正常生長。要重視豬舍衛生,為豬提供優質的生長環境,定期為豬舍進行消毒。除此之外,在喂養豬時要全方面觀察食物,避免喂養發霉或腐敗的食物,由于發霉的食物攜帶眾多的細菌,豬食用過后會對其消化系統造成一定的影響。確保豬飲用水的清潔,避免細菌影響豬的健康,還可以在飼料與飲用水中添加相關的維生素與抗生素,促使豬的免疫能力得到提升。飼養人員應該實時關注豬的生長狀態,并定期對其進行檢查,及時發現病情,避免豬病傳染而影響養殖戶的收益。
3.4針對豬鏈球菌病的防治
在對豬鏈球菌病進行防治時,不僅需要保障豬舍的環境,同時需要做好各方面的預防工作,降低豬病發生的概率。一旦有豬患病,應該立即對其進行隔離,并采取藥物治療。可以使用10mL的安痛定注射液與林可霉素,并根據豬的體重適量的增加或減少,持續使用2~7d[6]。與此同時,還可以對豬肌肉注射鏈霉素與青霉素,一般周期在3~7d,提高治療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治療膿包的過程中,應該對其進行切除,并應用消毒液對其部位進行消毒,提高治療的效率。
4結語
伴隨養豬行業不斷的創新發展,以及人們對豬肉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導致養豬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部分豬病與問題不斷顯現,相關養殖戶應該重視各種類型的豬病,避免因未能及時治療而導致豬病出現擴散的現象。與此同時,養殖戶必須掌握豬病防治的策略,進而能夠針對某種豬病開展針對性治療,確保生豬能夠正常生長。
參考文獻
[1] 寧發. 豬常見疾病發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J]. 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12):62.
[2]劉江,高文全. 豬常見疾病防治的方法[J]. 農民致富之友,2018(15):141.
[3]任虹. 豬常見疾病的防治[J]. 吉林農業,2015(12):72.
[4]賴衛琴,徐祖香,劉以水,陳永彬. 農村養豬常見疾病的病因與防治分析[J]. 鄉村科技,2017(09):73-74.
[5]鄭宗會.簡析基層養豬場對豬常見疾病的檢疫及防治[J].農技服務,2017,34(22):91.
[6]馮建剛.淺談豬的常見疾病的診斷與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6(18):249.
(責任編輯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