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由于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牧業廢棄物的不合理處置,導致產地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農業面源污染加劇。本文就科右中旗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及安全隱患提出防控措施及目標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面源污染;防控
中圖分類號:[S210.3]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200115043
收稿日期:2019-11-15
作者簡介:王艷輝(1976-),女,本科。研究方向: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村能源環保。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的,也是農畜產品質量的源頭保障。近年來由于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牧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導致產地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農業面源污染加劇,制約了高品質農畜產品生產和農牧業競爭力的提升。科右中旗位于大興安嶺南麓,科爾沁沙地北緣,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自然條件,但作為祖國北疆的重要生態屏障,仍面臨農業生產面源污染日趨嚴重的安全隱患。
1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現狀
1.1農藥化肥減量增效
2018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173333hm2。在深入推進全旗化肥農藥負增長方面,2017年科右中旗全旗化肥使用量為4.98萬t;2018年全旗化肥使用量為4.67萬t,較2017年同比減少6.19%。2017年全旗農藥使用量為728.2t;2018年全旗農藥使用量為718.69t;較2017年同比減少1.3%。
推廣旱地玉米免耕技術7633hm2;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除草,統一機收。由過去施肥45kg/667m2減肥到30kg/667m2。大豆壟上雙行技術1333hm2。大豆免耕技術666.7hm2。全程機械化作業,實現控肥、控膜、控水、控藥的“四控”要求。
1.2秸稈還田
科右中旗玉米秸稈還田為20000hm2;其中,巴鎮6666.7hm2,高力板3333hm2,吐列毛杜鎮2000hm2,巴仁哲里木鎮2000hm2,杜爾基鎮3333hm2,二龍屯2666.7hm2。大豆倒茬種植13333hm2,機播機收,利用赤眼蜂防治、生物農藥、低毒農藥、統一防治病蟲害。水稻大棚育秧種植6666.7hm2,統一機械播秧、收割。作物灌溉方面,節水灌溉6666.7hm2,滴灌2933hm2,噴灌3733hm2。
1.3畜牧業標準化建設
按照科右中旗特色優勢產業確定以牛、羊、馬、兔為畜牧產業發展重點,優化產業布局、加強基地建設,執行與4大畜種有關的動物防疫、牧草及牧場管理、飼料獸藥規范、畜禽屠宰及畜牧業機械等主推標準80項,新制定技術規范22項。按照“標準化、綠色化、優質化、高效化”發展標準,持續推進畜牧業過質量發展。截至2019年初,科右中旗牲畜存欄達到311.43萬頭只,其中,牛22.1萬頭,羊189.8萬只,生豬15.23萬口,禽類84.3萬羽,規模養殖水平明顯提高。
1.4秸稈綜合利用
秸稈利用主要以飼料化和肥料化為主。飼料化方面,2018年新建大型青貯窖5.4萬m3,散戶型青貯窖2萬m3,新建儲草棚1萬m2,對秸稈收獲、撿拾、打捆、運輸環節生產設備補貼等。肥料化方面,2018年共完成秸稈還田800hm2,涉及4個蘇木鎮、4個嘎查、3家合作社,共計購買腐熟劑80t、尿素100t。
2017年科右中旗秸稈可收集資源量160萬t,2018年提高到170萬t,提高了6%;2017年飼料化加工轉化量116.8萬t,2018年飼料化加工轉化量133.7萬t,提高了14.5%。秸稈收儲能力明顯提高,目前有標準化青貯窖4560處、26萬m3,標準化棚圈16050處、356萬m2,儲草棚172處、8.8萬m2,有秸稈撿拾打捆機382臺,飼草料加工機械1966臺。
1.5外來入侵生物危害
外來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和刺萼龍葵在科右中旗境內發生并呈蔓延趨勢。截至2018年,2種毒害草發生面積已達4333hm2,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公路兩側、田間地頭、林地荒地等。近2a,科右中旗農牧和科技局對刺萼龍葵和少花蒺藜草的防除也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主要包括人工鏟除、機械鏟除和藥物滅除等方法。2018年,利用退牧還草項目將防除面積擴大到866.7hm2。但根據2種草害發生及危害特性,短期內防治效果并不明顯,是農業面源污染的重中之重。
1.6農藥廢棄物
科右中旗農藥經營戶為90戶,均嚴格依照“農藥管理條例”進行了審核。各經營戶均已按照條例規定建立了農藥廢棄物回收點。回收體系已建立,但效果不盡人意。經營戶雖然有義務對農藥廢棄物進行收集、存放、統一處理,但監管單位無可行性辦法和法規約束農藥使用者,加之農戶不配合收集,故經營戶很難做到回收每個廢棄物。
1.7地膜利用
2017年全旗覆膜面積1666.7hm2,2018年1042hm2,多數農戶選用厚度達0.01mm國標地膜。由于農田地膜覆膜面積較小且分散不集中,全生物降解膜沒有廣泛推廣使用,致使殘膜回收工作停滯,存在白色污染隱患。
2主要措施
2.1農藥化肥重點減量措施
2.1.1化肥
在穩定并逐步提高大豆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開展玉米秸稈還田、深松聯合整地、免耕少耕播種等技術,結合深翻和增施有機肥,創建深厚、肥沃的耕層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實現以水調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強化配方肥推廣應用,針對性地施用鋅肥、鉬肥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在大豆上示范推廣根瘤菌肥,在玉米上推廣適時適量機械深追肥技術,示范推廣緩控釋肥料。充分利用區域條件,將水肥一體化與滴灌、噴灌等同步發展,提高肥料利用率。
2.1.2農藥
2.1.2.1提升綠色防控水平減少農藥使用量
重點推廣抗病品種、輪作倒茬、調整播期、機械除草、種子處理、釋放天敵、誘捕誘殺、白僵菌封垛等綠色防控技術。
2.1.2.2增加高效植保機械提高農藥利用率
增加先進、高效、實用植保機械數量,擴大作業面積,逐步淘汰霧化效果差、防治效果差、作業效率低、農藥利用率低的藥械,重點解決藥械跑、冒、滴、漏問題,推廣自帶風幕防飄移噴桿噴霧機應用,解決飄移流失、防效下降、隨意加量的問題。
2.1.2.3推廣科學施藥技術實現精準用藥
針對主要作物和重點防治對象,篩選和推廣一批針對性強、科技含量高、防治效果好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推進替代減量。
2.1.2.4擴大專業化統防統治減少超量用藥
按照市場化、多元化發展目標,鼓勵和引導發展多種形式的統防統治組織模式。重點在糧食主產區、經濟作物優勢區和重大病蟲源頭區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聯防聯控,減少施藥數次,解決農戶在防治中隨意加量和超次數用藥。
2.2地膜
逐步減少地膜使用量,依托地膜回收行動項目及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應用等方式,降低地膜殘留白色污染。
2.3秸稈
利用科右中旗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按照農業農村部秸稈利用“五化”要求,重點開展飼料化和肥料化利用,推廣秸稈氣化和顆粒燃料等生產,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2.4畜禽養殖業污染控制
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資源化”五化要求,通過利用畜禽糞污制作有機肥和發展沼氣等方式,推進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加強養殖環境監管及飼料獸藥監管。
2.5防治土壤重金屬污染
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國控點例行監測,在已經布設的原點位上繼續開展樣品采集工作,監測點輻射全旗12個蘇木鎮共30個點位。
2.6在全旗范圍內繼續開展對少花蒺藜草與刺萼龍葵的調查工作調查內容包括地理位置(GPS)、分布區域、發生面積、入侵生境、直接經濟損等信息,及時掌握其動態變化趨勢;在重點地段設立長期定位監測點,開展定位監測工作及應急防除工作。準確掌握少花蒺藜草和刺萼龍葵入侵危害情況及動態變化趨勢,為各級政府決策提供依據,減輕危害。
3農業污染防控目標
包括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等。到2020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裝備配備率達到8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100%,殘膜回收率達60%,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30%以上。
參考文獻
[1] 依旺叫,依濤香.淺析勐臘鎮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現狀、問題及建議[J].農業與技術,2015(09):40-41.
[2]胡建焜,王生峰.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作開展情況及做法——以青海湟中縣為例[J].青海農林科技,2019(09):20-21.
[3]黃桂平,吳輝,韓秀秀,雷武琴,唐千甯.荊門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進展[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09):169-170.
(責任編輯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