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國商品檢驗法制的理論基礎和制度生成

2020-02-16 14:47:43葉開強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20年1期

摘?要:民國商品檢驗的開展直接根源于國貨品質信譽的下降所導致的對外貿易額大幅縮減。結合中國傳統商道和訓政時期三民主義的雙重理論,孔祥熙力推的民國商檢具有了更豐富的理論依據。商檢主管部門由工商部到實業部的變化對商檢法制內容和體系的形成均有影響。通過不定期召開的商檢會議,借用于日常和非常政治,民國商檢法制的移植和改良均有長足進步。

關鍵詞:?民國政治;商檢法;理論基礎;制度生成;法律移植

中圖分類號:D9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7217(2020)01-0155-06

一、民國商檢法制的既有研究概況

商品檢驗(以下簡稱“商檢”)屬于出入境檢驗檢疫的范圍,商品檢驗法(以下簡稱“商檢法”)當屬行政法規性質,然而法制史學界的研究十分少見①[1]。原因或許在于商檢法大多為檢驗實施細則,是技術標準的直接法律化。從單純的技術標準來研究法律在當前并無新意,也無有效的研究路徑。除了法條的羅列和史料的平鋪之外,于技術法規而言,法制史的研究很難遵循十分微觀的法條主義分析范式,并且技術法規分析的背后也缺乏挖掘宏大理論的可能,所以,少有人問津的商檢法在法學院的法律史研究視野中也就當然被排除在外。在國內僅有的幾篇關于國民政府商檢法變遷的研究中,全部出自于具有史學背景的學人之手,非法學院的法制史研究風格[2-6]。已有關于商檢法的史學研究基本都是從點滴史實入手,勾勒民國商檢的開展緣由、創建過程、業務開展及商檢實效,最后對商檢得失加以歷史評價。史學研究最后的價值判斷也無非是強調民國商檢雖步履蹣跚,但依然開創了篳路藍縷之功。法學院法制史的研究視角或許可以揭示民國商檢法政過程中更加深刻的歷史情狀。

透過法制史的視野至少可以窺見以下更為深刻的歷史內涵:商檢法的民國變革亦代表著主權下的法權收回過程,加上商檢法隸屬于行政法規,與當時的憲政理路和行政做派都有十分緊要的聯系。因此,我們需要以法制史的視界重新關注以商檢權為代表的“主權”理論在民國商檢法制的展開過程中是如何言說的,也即商檢法的制定緣由和理論根基在何處。另外,商檢法制因檢政主管部門的變化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并且清末民國法制變革所形成的“會議”工作機制在商檢法制的創建過程中也發揮了影響性作用。對這兩個問題的關注實則是在分析商檢法制是如何生長的。

本文的研究源于對如何在已有的文獻資料基礎上重現民國商檢法的形成,以完整凸顯在法學院的法制史視角上深刻觀察技術性法規移植和改良的思考,為民國法律移植和立法創新提供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借以突破在法學院的法制史研究視角上對民國技術性法規移植變革考察的盲點。

二、商檢法產生的理論基礎:傳統商道與孫文主義

(一)政治改變貿易與傳統商道的回歸

蓋自工業革命以還,各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國內生產過剩,故不得不著眼于國外投資利權及銷售市場的獲得。照經濟的原則,商品行銷的順利,除了成本輕微以外,還要適應購買者的需要和得到使用者歡迎。于是各國于其本國輸出貨品,加以積極獎勵援助以外,再施行一種檢驗的手續,藉使出口商品符合國外購買者需要的原則和歡迎的條件[7]。商檢制度的推行是強化國家主義在貿易領地實行統一標準的影響力,依據國家貿易戰略需要,尤其注重生產過剩產品的貿易額增長。為了緩解國內生產過剩之壓力,國家不能不以商人的角色出面,唯采取統一標準為國貨的出口打開局面,以挽回貿易遞減之損失。但貿易的地方性及地方保護主義使得南京國民政府之前并無統一的商品檢驗機構。類似于天津毛革肉類出口檢查所、上海出口肉類檢查所、上海棉花檢查所、寧波棉花檢驗所等機構雖然存在,但從其名稱上可看出,其重在對產品質量和衛生標準的“嚴查”,而非“檢驗”,此種機構當然主要由外商主持辦理,或采取中外商人合辦的方式以便于應對中國商人。商品的檢驗權由外商操持,且因產品具有地方色彩,缺乏統一標準,并未形成統一的檢驗準則②[8]。檢驗權也在外商手中成為尋租方法[9],檢驗機構借此向中國商家收取高額檢驗費,此時的檢驗局面可謂“既無系統,尤損國權”[10]。因此,商檢標準及制度的推行,首先旨在改變“重商主義”下本國對外貿易的結構,在此基礎上推動國內商品質量的提升及商檢權的回歸。

當時中國的出口貿易整體出現低迷趨勢,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中國商人唯利是圖所致。商人普遍著眼于短期利益,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次充好,致使原本在國際市場上歷來暢銷的棉花、生絲、茶葉等傳統優勢商品出口量逐年回落,肉類、火腿等商品甚至一度被英國、加拿大、菲律賓等國以不符合衛生標準禁止入境[10]。這也與中國傳統的商事習慣與商德背道而馳。傳統商事習慣的形成與社會道德規范緊密相連,“仁”“信”等核心道德規范在商事交易中逐步形成了誠實守信、利益均沾等基本準則[11],傳統的義利觀要求商人在商品交換過程中遵守以義制利、誠信無欺的倫理原則,反對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的不道德行為[12]。基于此,為了推進國際貿易經濟發展并使商事交易行為符合傳統商道要求,國民政府開始決心提高國貨品質,自此推動了中國自主商品檢驗事業的發展。1930年全國第一次商品檢驗會議召開,工商部發表的官方訓詞認為設立商品檢驗局之宗旨首要在于鏟除國內積弊[13]。而后,工商部進一步發布公報稱,“我們的人民,自古就講求信義通商,所謂‘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早成為市場上最普遍最可靠的信條了。可是近來一般商人受著國外經濟力的壓迫,不從根本上去設法補救,反在貨物當中摻假作偽,巧取小利,因此,使得我們輸出商品的信用竟在國際商場上一落千丈。”③因而,中國商檢機制的設置就是要在使商事行為回歸傳統商道的基礎上,提升國內商品的信用度和國際貿易額。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同時需要用政治力量來提高商品質量,以解除商業侵略,因此,時任國民政府工商部長孔祥熙決定排除眾難,收回商檢主權[6],這也進一步推動了構建在商檢主權基礎之上的民國商檢機制的體系化及法律化。1928年12月31日,工商部在還未開始籌建商品檢驗局以前,就事先頒布了《商品檢驗局暫行章程》和《商品出口檢驗暫行規則》,足見商檢事務的輕重緩急。而后,商檢局正式成立,置辦中國商檢局,是在收回商檢主權的同時,打造屬于世界文明的中國品牌。

(二)孫文主義理論的引入

商檢制度體系的建構與發展離不開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民生”與“民權”理論。推行商檢,意在重拾既有的道德文明,更在塑造國民之人格,這是一種更高的人文道德追求,也是“訓政”所期待訓練的新國民之目的。在構建商檢制度體系時引入孫文主義理論,并以中國悠久的文明加以強化,為收回商檢主權提供了理論聲援④[12]。中國推行商檢制度,一則是為世界貿易貢獻良好的產品,互利雙贏,打通中國民生經濟;二則是可證明國貨已具備世界文明之標準,借此強化民族之主權,商品檢驗局承載著民族與民生之重任。

商檢體系的實施與發展在實現“民族”與“民生”主義方面相互促進,正如中山先生所言,“要解決民生問題,保護本國工業不為外國侵奪,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夠來保護工業。”[14]“發展對外貿易與鏟除積弊,實屬相為表里……如能貫徹檢驗,完全鏟除積弊,則對外貿易之信譽,自可增加,輸出自可發展。”[12]當然,積弊之緣由是一方面,鏟除積弊后若仍固步不前,依然只是抱殘守缺。通過推行商檢促進產品技藝的改良和科技手段的提升,亦是彼時商檢制度完善的目的之一。當時實業部在解釋檢驗茶葉之理由中就曾提到,政府辦理檢驗,即為增高國際貿易信譽,促進茶葉制造改良。依托科技手段進行產品改良,才能真正提高信譽,既增加對外貿易中的民族主權信譽,亦能改善民生發展狀況。因此,在孔祥熙看來,商品檢驗“重在研究某貨品標準之改良以促進出口貿易之發展。檢驗局除應按照現訂標準認真檢驗商品外,尤當悉心研究貨品制造包裝等如何改良,切實指導商民以迎合外人消費之心理,適應社會環境之需要,以促進貿易之發展,輸出之增加。”[12]

為了與世界消費接軌,商檢制度需要同國際接軌。商檢制度的推行不僅僅是為了國貨的出口暢銷,更重要的也是對國民身心均有益之事。當時的官方已經認定商檢不存在雙重標準,換言之,對出口商品和內銷商品均需要進行檢驗,出口商品的檢驗標準或許更高。因此,以擴大貿易額和重塑信用度為主要經濟理由而推行的商品檢驗制度,逐漸擴大了言說的界限,加入了對國人生命健康的考量。《申報》曾刊發文章稱:“華界所售豬肉,素不注重科學的檢驗,以致病豬腐肉時常發現,居民不察,食之有害,今衛生局有鑒于此,特呈準市政府實行宰牲前后之檢驗。”[15]將衛生科學引入到國人健康保障的界限更能實現商檢制度的統一標準,正如學者沈國謹所言,“病菌的消弭,首重于事前的預防,預防方法,遂于積極地求設備的改善外,并實行消極的檢查,以及進一步的禁止。”[7]

由此可以看出,商品檢驗制度的推行直接關乎“民族”的主權信譽,“民生”的貿易增長,更關注健康生命的“民權”,這也是商品檢驗制度從無到有再到不斷完善的落腳點所在。商品檢驗標準及制度的建立首先以保障“民生”為主,進而推動了“民族”和“民權”的縱深發展。

三、商檢法的制度生成:從主體到內容

(一)商檢主管部門的變遷

1.工商部時期的商檢法制。

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商檢法制初期由工商部主理,以《商品出口檢驗暫行規則》為基礎,各地商檢局分別制定了占國內出口比重較大的商品之檢驗標準,如棉花、牲畜正副產品、生絲、桐油等檢驗細則。各地商檢局根據本地外銷產品特色制定的檢驗細則也有不同之處,但大致相同。工商部主管商檢局時期,重在外貿經濟的推動,符合“工商”之意,對進口商品檢驗幾無涉及。除了技術檢驗規則之外,商檢局暫行章程和辦事細則也多有制定,為商檢局的組織人事制度搭建了初步的框架。

1928年12月21日公布的《商品出口檢驗暫行條例》主要規定了應當施行檢驗的八種商品:生絲、棉麻、茶葉、米麥及雜糧、油、豆、牲畜毛革及附屬品,以及其它貿易商品,明確了商檢單據上應填寫的具體內容,以及就近確定商品檢驗局實施檢驗的原則。經檢驗合格后的商品由檢驗局發給證書,沒有檢驗證書的商品不得報關繳稅出口。如有違法商檢者,將根據具體情況依照刑法專條分別定罪處罰。針對棉花、生絲、牲畜正副產品、桐油等最重要的出口商品還制定了單獨的商檢細則。

以棉花為例,其主要的商檢細則包括《工商部上海商品檢驗局棉花檢驗處檢驗細則》《工商部漢口商品檢驗局棉花檢驗處檢驗細則》《工商部天津商品檢驗局棉花檢驗處檢驗細則》《工商部青島商品檢驗局濟南檢驗分處棉花檢驗細則》等。商檢實行屬地主義原則,凡在本地出口的商品均需按照本地商檢細則規定,請求依法檢驗合格。然而,以上針對棉花的四個商檢局之檢驗標準并不相同⑤[12],各地商檢局的檢驗合格證書有效期限也不同⑥。在復驗方面,無論檢驗結果合格與否,出口商人均有權請求復驗一次,復驗不收取費用。

2.實業部時期的商檢法制。

實業部時期立法并不再側重于出口貿易,更在于建立國內產品標準,提高國貨的產品質量,真正造就中國“實業”。

國家層面的商檢法于六年后的1933年2月公布,即《商品檢驗法》19條。該法內容依次為應當實施商檢的對象(有羼偽之情弊者、有毒害之危險者、應鑒定其質量等級者)、商檢地點(商檢權的確定,即輸出國外或由國外輸入地進行,如果有特殊情形經所在商會請求可在商品集散市場進行)以及外國商品的免檢(外國商品持有出口國檢驗證書時可酌情免檢,但如實際情況與原證書不符則仍須檢驗)、商檢標準(統一為實業部制定)、商檢費用(規定了最高限額,即不超過商品市價的3‰)、商檢程序的新規定(補發換發證書和重驗的規定)和詳盡的法律責任(補充規定了商人不報檢、商檢后擅改數量或質量以及檢驗員抽檢違規或故意刁難者,明確規定罰款和行政處分之責,而非類似于工商部時期直接苛以刑責的規定)。除此之外,商檢法亦規定了不同的地方商檢局檢驗權的沖突解決辦法。

從商檢法的內容來看,隨著實業部商檢權的統一,商檢法的全局觀和整體性逐漸被立法者傳達出來,如商檢法的適用范圍從出口商品擴大到進出口商品、商檢的情形更加突出對產品質量的注重、實業部開始收歸地方商檢標準和細則制定的自主權,在法律責任上更加注重責任的體系化,從罰金到行政處罰逐步系統化。

具體而言,實業部時期的商檢法之最重要的貢獻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重要進出口商品的檢驗合格標準終歸統一。如棉花合格標準統一規定為“所含水分以總平均水分不超過12%,其中每一樣棉之最高水分不超過14%。”[16]與此同時,實業部的商檢法也規定了除工商部規定的八種商檢產品之外的統一標準,如茶葉的不合格標準之一為“綠茶紅茶用一公寸具六十三網眼之篩篩出粉末超過5%者”[16]。另一方面,關于動植物產品的檢驗細則開始體現出預防動植物病蟲害傳播流行病的防疫特點。例如在《實業部商品檢驗局牲畜檢驗施行細則》[16]中就明確規定:凡由國外輸入之牲畜經檢驗有牛傳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癥、牛瘟、狂犬癥等數十種病癥及其他接觸傳染病或寄生蟲害者,由檢驗局斟酌情形責令醫治或逕予屠宰焚燒或掩埋之,如有損失概不負責。凡由國外輸入之牲畜必要時得責令呈交該牲畜來源區或來源國出口地政府獸醫所發給的檢驗證明書。類似的預防措施在《實業部商品檢驗局植物病蟲害檢驗施行細則》中也有體現。

在實業部頒布全國性的商檢法五年后,1938年12月《中華民國商品檢驗法規》出臺,該法規是28個具體商檢細則或規則的匯編,涵蓋植物病蟲害檢驗施行細則24條、茶葉檢驗施行細則20條、棉花檢驗施行細則15條、豆類檢驗施行細則18條、生絲檢驗施行細則19條、人造肥料檢驗施行細則23條、火酒檢驗施行細則17條等。這些施行細則最早頒布于1933年2月19日,大多頒布于1935年[17],即第三次商檢會議結束不久。這證明了全國性商檢會議對民國商檢法的重要影響。

(二)商檢法內容的形成:商檢會議與非常政治

1.第一次商檢會議。

第一次全國商品檢驗會議在工商部的主持下于1930年2月11-15日召開,出席者共27人,均為國家商檢事業行政人員和商檢局官員,由于廣州局的半獨立性,其他四大商檢局局長均到會。此次會議據《商品檢驗會議經過紀要》記載,主要旨在切實收回檢權,統一檢政。會議對實踐中中國商檢存在的各局自定標準、只驗出口而不驗進口、檢驗商品范圍狹窄等不完全適應檢政實際的問題提出了會商,并達成了較為一致的解決方案。

首先,針對商檢標準和方法統一的問題,商檢局主管部門工商部技術廳提出“統一合格標準與標準檢驗方法案”。該法案巧妙地將“合格標準”和“標準檢驗方法”捆綁在一起,十分委婉地指出檢驗標準的參差不齊關鍵在于檢驗方法的技術不同。

其次,關于檢驗范圍,天津局提出了“修正“檢驗規則”的議案,議案提到商品檢驗規則各條多有出口二字,立法本意是偏重出口以維海外貿易信用,但實際上檢驗責任絕不限于出口,應當從檢驗規則中刪去。青島商檢局的提案也指出:“各國政府對于輸入商品均定有標準,不合格者禁止輸入……如不及時施行檢驗不獨令外人笑我政府之漠視人民之利害,且笑我國人使用外貨者之無常識也”[13]。這兩個議案直接將商檢范圍由側重出口貿易擴展到進出口貿易。同時,工商部則提出商檢的對象也不應再局限于八類,建議將判定何種商品必須施行檢驗的標準修改為:“一、摻偽商品歷受訾議者;二、食用品有毒害危險者;三、須經化驗方別優劣者;四、品量等級之須加鑒定者。”[13]

此外,事關檢驗費的收取標準也是議案關注的重要問題,工商部商業司與上海局均對檢驗費的收取提出了異議,上海局之議案明確指出:“征收檢驗費,僅以對于檢驗技術用費聊資補助之意,并非國家征收物稅,故檢驗局不當重收入而忽檢驗之本旨。”[13]此后出臺的《商品檢驗法》中選擇了以商品市價作為計算依據,采納千分制,以免檢驗費淪為變相“稅收”之嫌疑。

縱觀這些重大議案,具有建構立法框架體系的議案均由工商部相關部門提出,地方局均提出的是一些重大但涉及具體操作標準的議案,整個過程均在不斷重塑重申中央工商部之于全國商檢系統的權威性。此次會議的成果均在隨后由實業部操刀制定的全國性《商品檢驗法》及相關的實施細則中得到完全體現,與會者“力求檢政統一”的共識已經達成[18]。

2.第二次商檢會議。

1931年12月,工商部和農礦部合并為實業部,實業部開始主管全國商檢局。1932年6月21-25日第二次全國性商檢會議召開,此時已距離第一次會議達2年多時間。全國性商檢會議仍未建立定期會議機制,僅具有臨時性色彩。本次商檢會議召開旨在參酌實際經驗,厘定法規、修改標準以及改善推進各項工作[19]。從記載看來,與第一次會議相差無幾,似乎有格式化之嫌,重要議案主要包括:

第一,實業部中央工業實驗所提出“確定商品檢驗在法律上之地位案”,提案認為檢政施行已久,在擴展國際商場方面也取得相當之效果,因此,應當確定檢政在法律上的地位以“堅國民之信仰”[19]。這一提案旨在建立商檢基本法律體系,一是主張將商品檢驗暫行條例修正為商品檢驗法;二是將商品檢驗局組織章程修正為組織條例;三是將各局公布之辦事細則修正為組織章程。會后實業部即刻制定了《商品檢驗法(草案)》和《商品檢驗局組織條例(草案)》,于半年后的12月14日公布實行[9]。

第二,青島局繼續提出應當進行進口商品的檢驗,并請求自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起逐步展開。這一方案在第一次全國商檢會議即已提出,雖然得到工商部的回應,但兩年之內依然未能實行。為此,青島局提出了具體統一標準的方法,即擬請實業部組織商品檢驗合格標準及檢驗方法審定委員會,匯集各局現行辦法修改意見,參考世界最新方法標準,開展具體標準的制定工作[9]。但直到1935年,實業部才開始陸續制定茶葉、棉花、豆類、生絲、豆類、肉類等一系列商品的檢驗細則,形成了統一的檢驗項目和檢驗方法。

第三,此次會議真正有新意且有意義的方案是由上海局提出的“擬請確定乙局查驗曾經甲局檢驗合格之商品辦法案”。內地商品轉口外貿時,往往經過改裝而分批運輸,為了避免重復檢驗,提高檢驗效率,上海局建議各局對于檢驗合格之貨品應一律加蓋標識。甲局曾經檢驗合格之商品運至乙局所在地,應由乙局加以查驗;查驗手續是由商人呈驗甲局證書,乙局即派員前往堆貨地點查驗有無甲局標識。乙局查驗結果認為證貨兩符時,由乙局在證書上簽注“放行”字樣;如果證貨不符時,得令商人照章繳付檢驗費,重新檢驗。上海局的建議得到了實業部的認可,在其后實業部制定的進出口商品檢驗細則中都規定有這一條款。

3.第三次商檢會議。為了應付商檢法出臺后所引起的國內產銷商品檢驗及檢驗費額的問題,1934年5月7-10日實業部召開第三次全國商檢會議,主要議題確定為“議改訂費額、內銷檢驗及取締棉花摻雜案等。”由于具有應急性,此次會議相對于前兩次而言縮減了會期,且因涉及檢驗費之問題,特別強調事務處主任或會計員均得出席。在會議內容上,經過前兩次會議的提議重點推行的進口商品檢驗即內銷檢驗的細則制定,成為第三次全國商檢會議的主要議題。在會議上,地方商檢局提出增加進口商品檢驗的類別,擴大進口檢驗的范圍,并呈請實業部制定進口檢驗細則。如青島局提出的“擬請舉辦麥粉及其他進口商品檢驗案”,指出“查進口麥粉關系民食衛生,施行檢驗,自然屬于當前急務。即其它進口商品,亦宜擇要次第積極籌備檢驗。”并主張“由檢驗會議議決,請部核準添辦進口商品檢驗種類,令飭各商品檢驗局酌擬檢驗方案,呈部核準施行。”[20]至1935年2月,《麥粉檢驗施行細則》開始實行。關于進口內銷商品的檢驗費問題,主要針對當時相當頻繁的抱怨而起,“竊查國家設立外銷商品檢驗,原為維持國際貿易而設。至于內銷商品檢驗毫無意義,徒為胥吏添一斂錢留難之機關,商民加重痛苦而已。”[21]但此會議并未給出確切方案。

四、民國商檢法制的歷史局限

全國性的商檢會議的召開顯示了檢政統一的強有力推行和鞏固,借用全國性會議的機會討論關于商品檢驗及相應規則的重大事項,對商檢法制的完善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所形成的商檢法制依舊存在著諸多不足,或可為現代商品檢驗法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商檢權劃分不明

雖然實業部的成立本身便是為了解決部門之間無盡的利益糾葛,但部門之間利益爭斗依舊存在。反映在商檢法制中則體現為缺乏對不同部分間的職權范圍進行清晰界定,例如商檢局與衛生部門(衛生局)二者職權之區分就沒有詳細規定,在檢驗實踐中往往會遭致沖突。同時,商檢局的一些權限如指導工商、調查統計等又與國際貿易局相同,二者間權力范圍存在交叉[16]。且盡管在第一次商檢會議上關于“檢政統一”的共識已經達成,但中央權力在檢政統一的過程中引發的權力斗爭,以及地方關系在檢政法制執行中的“各自為政”仍然使得國內的商檢法制經驗并未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有效的交流[1]。

(二)商檢范圍有限

南京國民政府實施商品檢驗政策之初,實行檢驗的商品種類有限,因而最初并未規定對進口商品應予檢驗。雖然第一次商檢會議與第二次商檢會議均對擴大商檢范圍進行了提案,尤其是針對進口商品曾兩次提案,但由于彼時中國依然是一種消費性入超,具有典型的半殖民貿易特征,關稅又占據當時政府稅收的主要部分,為盡可能收取關稅,進口商品的檢驗即便是到了后來被納入到商檢法體系中,但也未能真正執行[17]。就進口商品而言,除了對植物產品的檢疫以外,其他商品僅局限于化肥、蜂蜜、糖品、火酒(酒精)等,如洋油、洋紙、洋布等帶“洋”字號商品以及重要的生產設備,幾乎從未有過檢驗。

(三)商檢法體系尚不完備

雖然上海商檢局曾針對一些商品例如棉花、生絲等開創了分級檢驗機制,且對于生絲的檢驗標準除了規定類似的抽樣檢驗辦法及檢驗程序外,還規定了免檢的生絲種類,主要包括非本國出品的生絲、樣絲在一擔以內者以及供科學研究、賽會使用的非賣品[12]。但這種免檢性的規定并未涉及到老字號生絲品牌,因此,民國之際的商檢制度并未考慮到同時制定相應的免檢制度。這也說明當時國人對對外貿易的倚重使得絲毫不敢放松檢驗,側面反映出當時中國商人參與國際貿易時所采用的諸多欺瞞行為的嚴重性。

(四)商檢法的程序機制尚不健全

對進出口商品進行復驗,是保證商檢自身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提高檢驗質量的重要的手段,是商檢法體系下自我約束機制的內容之一。但民國時期如商檢的復驗程序設立僅在棉花檢驗標準中可以看到,或可根源于棉花檢驗相對簡單,檢驗指標較少且操作便宜,因此復驗也就容易接受。而同時這種復驗程序并不完整,如果對該機構的檢驗公正性產生懷疑,并沒有直屬機構也即全國最高的商檢局來進行終局裁決,降低了復驗程序的意義。

五、結?論

民國商品檢驗的開展直接根源于當時國貨品質信譽的下降所導致的對外貿易額大幅縮減,直接影響到民國的財政收入。于是,民國政要融合了中國傳統商道和訓政時期三民主義的雙重理論,在孔祥熙的力推之下,民國商檢具有了更豐富的理論依據。在商檢法形成的過程中,檢政主管部門由工商部到實業部的變化對商檢法制內容和體系的形成均有重大影響。縱觀民國三次全國性商檢會議可知,第一次會議旨在于收集商檢法意見的基礎上確立中央權威,有所承諾但并未推行。第二次會議屬主管部門更換后的召集性會議,旨在解決此前工商部遺留的問題。實業部借此探查商檢的重大迫切問題,以創立自己在商檢體系的威信。第三次會議則是在實業部建立“由散漫而趨于一致、由規模粗具至粲然大備”[3]的商檢法體系之后,針對臨時性、突發性、重大性、具體性的問題召開的咨詢會議,是日常檢政的重要部分,更是實業部作為檢政主管機關主要職責所在。然而,此一日常性工作會議機制并未得到重視,常態化定期化的檢政協商會議機制并未建立。這依然表明,從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的過渡在民國檢政法制的建設中依然沒有完成。

注釋:

①?較為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是從工作方法、社會關系及南北差異角度對民國商品檢驗法的推行進行了論述。

②?如對同一種生絲的質量,各洋行的解釋和規定往往相差甚遠,以致在國外再檢驗時,常出現低級絲的質量反優于高級絲的現象。

③?參見工商部公告[N].申報,1929-12-14。

④?時任工商部的另一位權威官員(副部長)強調:“我們今日實行商品檢驗,便是要代商人去掉這種壞的名譽,恢復我們民族固有的‘信實通商道德,這便是我們遵守總理遺教在訓政時期訓練全國的商人統統恢復固有道德的工作。這樣我們國際貿易的信用和國民的人格是會很快的恢復的。”

⑤?上海和漢口商檢局規定棉花含水分15%為合格,而天津、青島商檢局則認定12%為合格。

⑥?上海、青島、天津三地的棉花檢驗合格證書有效期限同為一個月,而漢口則為兩個月。

參考文獻:

[1]?沈瑋瑋.民國商品檢驗法的推行——工作方法、社會關系與南北差異[J].法治社會,2016(3):?111-118.

[2]?陳晉文.近代商品檢驗制度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10-115.

[3]?羅紅希.論南京國民政府商檢貿易制度建設[J].求索,2012(1):?242-244.

[4]?唐莉娟,袁軍.民國時期上海商品檢驗局施行出口棉花檢驗的史實[J].科技風,2008(8):108.

[5]?高忠芳.上海商品檢驗局研究:1928-1937[D].蘇州大學,2007.

[6]?徐鑒.檢史拾零[C]//中國檢驗檢疫,2002.

[7]?沈國瑾.我國商品檢驗的史實[M].南京:實業部商業研究室,1934:2-22.

[8]?張迪懇.外國洋行壟斷生絲輸出對上海地區絲廠業的影響(1894-1937)[J].中國經濟史研究,1986(1):99-125.

[9]?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上海商品檢驗檢疫發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3.

[10]譚熙鴻.十年來之中國經濟(中)[M].北京:中華書局,1948:3.

[11]張松.中國傳統商事習慣的形成及其近代演變[J].求索,2012(8):104-107.

[12]安云鳳.中國傳統商德及現代社會價值[J].江蘇社會科學,2002(5):?184-188.

[13]工商部商業司通商科.全國商品檢驗會議匯編[M].南京:工商部總務編輯科,1930:17-235.

[14]孫中山.三民主義[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342.

[15]佚名.衛生局實行宰牲前后之檢驗[N].申報,1927-12-30.

[16]蔡鴻源.民國法規集成[M].合肥:黃山書社,1999:94.

[17]馮世鑫.舊中國的商品檢驗法規概述[J].中國檢驗檢疫,2003(8):53-54.

[18]徐鑒.中國第一部《商品檢驗法》出臺始末[J].中國檢驗檢疫,2002(1):58.

[19]實業部商業司第二科.第二次全國商品檢驗會議匯編[M].南京:實業部商務司第四科,1933:1-83.

[20]實業部商業司第二科.第三次全國商品檢驗會議匯編[M].南京:實業部商務司第四科,1934:37-38.

[21]天津市檔案館.天津商會檔案匯編(1928-1937)[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鐵?青)

The?Theoretical?Foundation?and?History?Growth

of?Republic?of?China?Commodity?Inspection?Legal?System

YE?Kaiqiang

(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Law?School,?Guangzhou,?Guangdong?510006,?China)

Abstract:The?Republic?of?China?commodity?inspection?carried?out?directly?rooted?in?a?substantial?reduction?in?the?volume?of?foreign?trade,?the?decline?substantially?reduced?due?to?the?credibility?of?the?quality?of?domestic?products.?Kong?Xiangxi?combined?China?traditional?business?conception?and?the?Three?Principles?of?the?People?theory,?vigorously?promote?the?commodity?inspection?of?the?Republic?of?china.?The?change?of?commodity?inspection?authorities,?form?the?Ministry?of?Commerce?to?the?Ministry?of?Industry,?affected?the?system?and?content?of?the?commodity?inspection?law.?Through?regular?meetings?of?the?inspection?meeting,?and?by?daily?and?non-normal?politics,?the?Republic?of?China?Commodity?Inspection?legal?transplantation?and?improvement?have?made?great?progress.

Key?words:politics?of?Republican?of?China;?commodity?inspection?law;?theoretical?foundation;?specification?growth;?legal?transplant

收稿日期:?2019-06-18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5BFX023)

作者簡介:?葉開強(1976—),男,廣東潮汕人,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制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国产性精品|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免费看|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婷婷色婷婷|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色偷偷综合网|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综合网天天|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婷婷成人综合|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青青国产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亚洲综合天堂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精品国产网| 亚洲伊人电影|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青青网在线国产| 国产91视频免费| 91国语视频|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色婷婷色丁香| 亚洲第一成年网|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色天堂无毒不卡|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国产性精品|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欧美日韩91| 99er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综合片|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国内精品视频区在线2021|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日韩美毛片|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日本在线亚洲|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伊人|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中文一区|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a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99视频在线|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欧美久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