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本文以一年級語文上冊《拔蘿卜》為例,淺談了“和大人一起讀”教學內容的設計策略,即認讀識音學字——自主試讀、聽老師讀、跟錄音讀、接龍朗讀;構思想象續編——觀看影像、想象續編、感悟主題;復述你講我聽——抓主線講、看圖畫講、創編性講;延伸親子共讀——和大人一起讀、和大人一起講、和大人一起聽,循序漸進,看似無聲,卻在有意滲透對閱讀習慣及閱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和大人一起讀;教學策略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學習欄目,這些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那么,該如何設計“和大人一起讀”的教學呢?下面筆者以一年級語文上冊《拔蘿卜》為例談一談。該學習內容出現在《語文園地五》,較前面的兒歌、童謠、小故事,它加長了篇幅,提出了新的學習要求。所以,筆者設置了有階梯性的學習任務,以期在潤物無聲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技能。
一、認讀——識音學字
1.自主試讀
學生早已學完拼音,但拼讀的能力還有待在閱讀中不斷加以實踐運用,鞏固提升。筆者請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先借助拼音,自己初步認讀文字,做到不指讀、不唱讀、不漏字、不添字,并要注意觀察標點符號的運用。
2.聽老師讀
課上教師的范讀能給予學生聲音、體態、表情的直接感染,能夠將朗讀的語音、語氣、語調、停頓鮮明地傳達給學生,所以,聽老師讀是聽讀訓練必不可少的環節。
3.跟錄音讀
錄音播放的朗讀標準、規范,也有很強的示范性,所以,筆者請學生跟著錄音一起讀,注意傾聽和模仿,注意停頓和連貫,注意輕重緩急的變化,做到自我矯正。
二、構思——想象續編
1.觀看影像
文章講述了四個自然段后便戛然而止,用學習泡泡提出問題“后來怎么樣了?”來引導學生思考。利用這個契機,筆者請學生觀看視頻,邊聽兒歌《拔蘿卜》邊看動畫影像。當他們看到所有人齊心協力從土里拔出了蘿卜,卻因為用力過猛而發出 “嘭”的一聲巨響, 一起甩到了天上時,無不哈哈大笑,前仰后合,原來文字里還藏著這么多樂趣呢,他們的情緒瞬間就被調動起來了。
2.想象續編
接下來,筆者順水推舟:“你覺得后來怎么樣了呢?我們比比看,看誰的想象大膽合理。”
甲說:“我從書上第三幅圖畫上看到故事應該是這樣繼續下去的:小狗喊小貓來幫忙,大家一個拉著一個,嗨喲,嗨喲,拔呀拔,拔不動。”
乙說:“后來,小貓又找來小老鼠幫忙,大家一起用力拔,拔呀拔,大蘿卜終于被拔出來了。”
丙說:“我覺得加上小老鼠的力量也很微小,怎么辦呢?機靈的小老鼠放棄了拽貓尾巴,直接鉆到泥土里,用它鋒利的牙齒咔嚓咔嚓啃蘿卜的根兒,最后咬斷了蘿卜的根,大家終于把大蘿卜拔出來了。”
丁說:“恰好這時候小猴子路過看到了,他拿了幾把小鐵鍬來,大家一部分人挖周圍的土,一部分人繼續拔,大蘿卜很輕松地就出來了呀。”
……
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教室里熱鬧非凡,他們沉浸在了想象、訴說、傾聽、交流的氛圍里,思維的碰撞產生了美好的火花。
3.感悟主題
故事學到這里,筆者繼續引導學生交流:“這個小故事讓你讀懂了什么?”
a說:“大家一起干活,勞動很快樂。”
b說:“幫助別人,自己心里也很快樂。”
c說:“人多力量大,團結有力量。”
d說:“我感覺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遇到困難會一起使勁。”
……
由此可見,學生人雖小,其思想卻不容小覷,他們真是人小鬼大,見解不容忽視,這樣的交流難道不是更有深度的價值引領嗎?
三、復述——你講我聽
1.抓主線講
故事的段落結構相似,學生容易拎出它的骨架:……( )喊( )來幫忙。( )拉著( ),( )拉著( ),( )拉著( ),( )拉著( )……“嗨喲!嗨喲!”拔呀拔,拔不動……
依照這樣的排列特點,筆者引導學生將人物依次倒著往前說,故事就能在同桌間很輕松地講述下去,這一環節著重強調的是“你把故事講完整,我來認真聽清楚”。
2.看圖畫講
多媒體屏幕上除去上面文字的填空,轉而出示書上的四幅插圖,筆者提示學生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再請他們盡量撇開原文,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來呈現故事的前因后果,要求在小組內交流,要講得流利、完整,聽得專注,恰當評價。此時,難度已經有所增加。
3.創編性講
根據學生對故事的續編,選擇自己欣賞的結局,加上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描述,創造性地講故事或演故事,讓故事變得更生動、更有趣,這是對優秀生的更高層次的挑戰要求,請小組選派的代表當眾講故事后,全班評議推選“故事大王”。
四、延伸——親子共讀
1. 和大人一起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課內的學習成果還需要在課后及時予以鞏固。因此,筆者要求學生回家后再和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一起讀《拔蘿卜》,這樣既可加強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又能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體現了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注和指導。
2. 和大人一起講
兒童書除了和大人一起讀,筆者要求家長還要和孩子一起講。學習了《拔蘿卜》當天,需要家長認真聽孩子講故事,也可以讓孩子當小老師聽聽大人怎么講,旨在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表達習慣。
3.和大人一起聽
根據班級的閱讀進程,每讀完一本書,筆者都會請家長給學生拍一小段讀書感悟視頻傳到班級群里共享,或是收獲,或是理解,或是評價,給更多的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小小演說家”言談舉止的落落大方影響更多同齡人,也儲存了他們成長歷程中的寶貴資料。漸漸地,有的學生開始用拼音和圖畫記錄自己的感受,分享的內容變得越來越精彩。
“和大人一起讀”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讀,循序漸進,潤物無聲,并能帶動家庭,讓家長能堅持陪伴學生無壓力閱讀,讓學生在無聲的文字和有聲的閱讀中,親近文字,欣賞文學,愛上閱讀,體驗奧妙,定會促進學生良好閱讀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陸秀敏. 以微課促進落實“和大人一起讀”[J]. 教育視界,2019(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