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江源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1)
近年來我國在道橋工程以及信息化資源管理領域都取得了相當大的突破,這也直接導致了加入道橋修建的企業增加,行業內競爭加劇,因此這些企業愈發希望高職院校能夠輸出更多的相關知識人才。校方也知曉目前行業情況,開始結合當下“互聯網+”技術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做出改革。信息化教學目前是針對高職院校道橋專業最有效的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下,學生可以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應用自主學習的方式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源,提高畢業后的就業能力,同時增強了企業與學校的聯系,為校方給企業輸送高級專業人才提供便利。目前,信息化教學已逐步開始在道橋專業中推廣開了,并已取得不俗的表現。應用信息化教學,能夠有效提高相關專業資源管理能力,開拓企業獲取專業性人才的渠道。本文將針對上述論題展開討論,來簡單探討構建企業需求人才的道路橋梁課程信息化資源策略。
信息化教學跳出了傳統課堂授課的桎梏,將授課主題從教師轉至學生,使得學生接收知識的途徑不僅來自自己的老師,校方可以應用這一特點,與其他高職院校甚至是道橋專業相關的公司企業聯手,將更多的知識點上傳至平臺之上。進而打破傳統教學機制,讓學生們盡早獲取更多的知識點,同時若與企業進行合作,還可拓寬學生未來實踐和就職的門路,對企業來說,這也是一個獲得寶貴專業人才的機會[1]。
不同高職院校道橋專業授課環境不一,而該專業的標準根據區域不同其具有的教學資源也不盡相同,如黑龍江省的道橋專業學習資源和上海市的道橋專業學習資源。這導致學生畢業就職后會缺乏異域道橋建筑相關知識。不過信息化教學完美解決了上述問題,其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將各高職院校和各地區的道橋相關資源與建筑標準完美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能夠更快掌握其他地區的指標,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教學資源的統一。
傳統道橋專業授課相對封閉,學校與社會的關聯性部前,從而導致社會頻發的道橋建設資訊無法被學校中的學生接收,導致學生不開化,從而影響其職業素質。通過信息化教學建立起的教學資源平臺,將社會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以及教育資源等均納入資源庫中,學生可將問題發于平臺,校內教師也能將自己課件或專業相關見解發布于平臺,從而做到資源共享,提高教師水準和學生的專業能力[2]。
雖說目前信息化教學已正式被各大高職院校采用,但因為該教學模式起步較晚,相關的細節并沒有做到位,從而導致部分問題表現比較明顯,其具體問題表現如下:
上文中提到,信息化教學能夠促進企業和學校資源共享,能夠有效提高學校的人才輸出和企業的人才選擇。但實際上就目前而言雙方的資源共享做得并不到位,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則是高職院校和企業存在溝通上的問題,使校方無法獲取更多企業提供的知識和有效資源,使得管理內容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導致教學缺乏實質性;另外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還未完全掌握信息化資源管理的方式,在補充詞條和案例時存在缺失、重復等問題出現,導致在創新性方面表現不佳。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是一門十分注重實操實踐的專業,能獲得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專業人才。不過目前信息化教學在對實踐相關的資源管理不到位,在網絡虛擬實訓平臺中設置的處理方式比較單一,靈活性不強,若學生不按照既定步驟則無法完成課程,這見解抑制了學生創新性的發展,最后只能輸出具有豐富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的人才。
由于信息化教學正式應用的時間不長久,使校方在資源內容的分類還沒有完全完善,這使得上傳的資料、案例、知識點等頗有雷同,同時由于信息化教學多為課下學生自主教學,導致線下課堂學習被忽略,這使得部分學生出現基礎知識缺失的情況。同時高職院校內部師生之間的溝通也存在缺失,使得多數教師錄制的授課視頻與上傳的資源重復度較高[3]。
信息化教學主以學生自主化學習,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案例作為支持,對于道橋專業則更需要以上資源的支持,因此校方應當注重對道橋專業教學資源平臺的完善,由教師在網課技術后留置討論話題有學生互相在平臺進行討論,并在下次課堂教學時由教師公開討論的結果。建立資料庫并不定時更新資料庫內容,以便學生在平臺內快速搜尋到新的道橋建造相關案例,資料庫中除案例以外還應當包括專業相關資訊,新聞,如橋梁工程施工技術、路橋工程造價、道路工程施工技術等進行內容重構、模式創新等,并按照詞條種類將其正確歸類[4]。
上述段落有提到,道橋專業主以分析數據和資源為主,通過信息化教學學生們能夠非常容易地接收到許多的專業數據資料以及實際案例,不過學生在分析一個案例時并非所有數據都能用得上,這邊開始著重培養學生對資源的掌控和開發,通過在海量資訊中發掘自己所需的數據資料,以此來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并且能讓知識點吸收得更為透徹。不僅是學生,教師也能透過信息化教學帶來的海量資訊來開發自己的課程,將諸多新的知識點和案例融入課件,進而在授課時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熱情。
上文有所提到,道橋專業對學生實踐要求非常高,企業也需要實操能力極強的人才,因此在架設信息化資源教學管理平臺時應當加強虛擬實訓的力度,以專業課程相關實訓、職業能力相關實訓為主,根據學生不同的年級和學習進度來進行模擬,并公布實踐和培訓等信息,以便高年級學生尋求真實的實踐資訊,登錄的崗位資訊應包含理論教學、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綜合訓練、畢業設計等。考慮到虛擬實訓的特殊性,平臺還需完善相關打卡功能,以便于學生記錄模擬的情況[5]。
總上所述,信息化教學資源管理對道橋專業十分重要,其不僅有利于相關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選拔,同時還能有利于高職院校向社會輸出更多的人才,使學校與企業能夠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