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暉明,張慧銘
大余縣人民醫院,江西 大余 341500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指由甲型H1N1 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高度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主要癥狀為高熱、流鼻涕、咳嗽、咽痛,伴有全身乏力、肌肉痛。目前臨床治療主要措施為抗病毒對因治療和解熱鎮痛抗炎、止咳化痰等對癥治療,但病毒具有極強變異性,常使抗病毒治療效果不佳[1]。藍芩口服液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效,常用于急性咽炎、咽痛的治療[2]。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藍芩口服液聯合奧司他韋治療本院收治的96 例甲型流感患兒,觀察兩種藥物聯合應用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8 年1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6 例甲型流感患兒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8例。對照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3~10歲,平均(6.89±1.31)歲;體溫38.5 ℃~41.0 ℃,平均(39.13±0.59)℃。觀察組:男27 例,女21 例;年齡3~10 歲,平均(6.86±1.40)歲;體溫38.5 ℃~39.8℃,平均(39.20±0.58)℃。統計學比較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患兒家屬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簽署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西醫符合《兒童流感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5 年版)》[3]診斷標準;②中醫診斷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風熱犯表證標準:發熱、惡風、頭脹痛,鼻塞流黃涕,咽痛咽紅,咳嗽,舌邊尖紅,苔白或微黃,脈浮數;③經病毒核酸檢測為甲型H1N1 流感。(2)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代謝性疾病;②治療前服用了其他抗病毒藥物;③合并精神病;④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⑤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囑咐患兒多喝水、休息,給予止咳化痰、解熱鎮痛抗炎藥。有合并細菌感染指征的給予第三代頭孢注射用頭孢他啶(廣州白云山天心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254,規格:0.5 g),30~100 mg/kg,分2~3 次靜脈滴注。口服奧司他韋(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763,規格:15 mg):≥1歲,≤15 kg,30 mg/ 次;15~23 kg,45 mg/ 次;24~40 kg,60 mg/次;>40 kg,75 mg/次,均為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藍芩口服液(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91005,規格:10 mL):3~5 歲,3 mL/次;6~10 歲,5 mL/次,均為3 次/d。兩組均治療1 周。
1.4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擬定。臨床控制:3 d 內體溫恢復正常,中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95%;顯效:3 d 內體溫恢復正常,中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70%,<95%;有效:3 d 內體溫較治療前降低,中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50%,<70%;無效:3 d 內體溫較治療前未降低,中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50%,甚至更低。治療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發熱、咳嗽、流涕、咽痛。(3)于治療前、治療1 周后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 含量。檢測儀器為BNII 特種蛋白分析儀。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48) 例(%)
2.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發熱、咳嗽、流涕、咽痛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n=48)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n=48)d
2.3 兩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gA、IgM、IgG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n=48) g/L

表3 兩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n=48) 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甲型流感是由甲型H1N1 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冬春季節是該病的好發季節,免疫力低下者是其好發人群,潛伏期1~7 d,早期類似普通感冒,部分患者可出現消化道癥狀。若不及時治療,病情迅速發展,可繼發嚴重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故尋求有效治療方案,以幫助該病患者控制病情、改善預后尤為重要[6]。
對處于發育階段的兒童來說,肺組織嬌嫩,免疫防御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及氣道反射防御功能不健全,故易受到流感病毒侵襲。流感病毒感染機制較復雜,但免疫力低下在流感的發生、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免疫球蛋白是體液免疫效應分子,其中IgA 是黏膜免疫最重要的抗體,血清型可增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從而抑制致病體粘附在黏膜上,并可以吞噬和溶解細菌、病毒,進而阻擋其進入體內[7]。IgM 是抗感染免疫的先鋒軍,是機體發育中最早合成的抗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診斷[8]。IgG 是再次體液免疫應答抗體,約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總量的70%~75%,可增強巨噬細胞吞噬細菌或殺傷靶細胞作用[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 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發熱、咳嗽、流涕、咽痛消失時間早于對照組;IgA、IgM、IgG 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藍芩口服液聯合奧司他韋治療甲型流感效果顯著,可以縮短病程,加速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增強患兒免疫力。
奧司他韋是一種高效低毒神經氨酸酶特異性抑制劑,作用機制是通過競爭性結合流感表面參與病毒復制和擴散的關鍵酶,切斷病毒擴散鏈,進而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脫離宿主細胞,阻止子代病毒在人體內的傳播和復制,從而達到抗流感的效果[10]。藍芩口服液由板藍根、黃芩、梔子、黃柏、胖大海等藥材組成,方中板藍根歸心、胃經,清熱解毒、涼血利咽;黃芩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梔子歸心、肺、三焦經,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黃柏入腎、膀胱經,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胖大海歸肺、大腸經,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潤腸通便。諸藥合用,共起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效[11]。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板藍根具有抗病毒抗菌、解熱抗炎作用,還可以使外周血白細胞、淋巴細胞數量增多,NK細胞活性增強,有增強免疫力作用;黃芪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增加白細胞數量,并通過對輔助性細胞因子的正向調節,增強淋巴B 細胞免疫功能,促進抗體產生,提高免疫球蛋白含量;黃柏具有抗菌、抗炎、鎮痛作用[12]。藍芩口服液聯合奧司他韋,是對因治療和對癥治療的結合,共同促進流感患兒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藍芩口服液聯合奧司他韋治療甲型流感效果顯著,可以縮短病程,加速患兒臨床癥狀改善,增強患兒免疫力,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