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智 彭偉華 宋術峰
(濟南大學 商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2)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招商引資對于繁榮地方經濟,擴大對外開放,增加有效投資,確保經濟穩定增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各類產業園區進一步實施招商引資策略,也是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推動力量。而新舊動能的轉換,既有來自“無中生有”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也有來自“有中出新”的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
既往常規招商引資的實踐和理論側重于政策工具和區位要素兩個方面:一方面政府政策對資本投資行為的影響作用。從宏觀層面看,對國外投資行為受國家行為影響,產業轉移受國家投資政策影響;(1)Ashcroft, Brian,Love,James H. External Takeover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Regional Companies: A Predictive Model. Rejional Studies,1992,26(6):535-543.從微觀和地方政府層面看,政策工具具體包括稅收優惠以及財政補貼等,政府補貼的政策工具是招商引資活動的重要誘導和影響因素。(2)朱悅龍、劉瑜:《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結果分析模型的應用與政策探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7年第1期。服務政策、服務質量、服務體系、服務機制與服務效果直接決定著招商引資的服務效能,服務效能是招商引資活動的第一競爭力。(3)馬慶國、柳宏志:《中國招商引資服務效能評價與功能轉型研究》,《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1期。具體到園區,只有積極完善財政體制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財政政策,才能引導和支持產業加快集聚。(4)李靜野:《新型工業化視野下產業園區集聚發展問題研究》,《商業研究》2016年第9期。另一方面,區位要素對企業在產業園區的投資行為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這些要素包括自然資源稟賦、勞動力資源、區域經濟發展、區域內形成的產業鏈以及數字技術等。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新動能沖擊著傳統價值鏈,并對其原有結構進行解構與重構,企業間的關系已經成為一種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的網絡關系甚至是一種價值生態系統。企業獨立競爭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單一企業的個體競爭也逐漸演化為價值網絡間的群體對抗,企業將面臨網絡協作的產業競爭,即價值網絡。
1992年,Botkin和Matthews提出價值網絡(Value Network)概念。所謂價值網絡,是指涉及同一研發、營銷和技術活動的全部組織、群體和個體的集合,即價值網絡是由兩個及以上的個體、群體或組織間復雜動態的交換關系所形成的有形、無形的價值網,是由多個企業、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互補商和戰略伙伴所組成的動態交易系統,企業與其上游的供應商、合作伙伴和下游的顧客等構成的一個利益相關群體網絡,共同創造價值。通過對招商引資驅動作用文獻的梳理我們發現,既有文獻大多從政策、區位要素、產業基礎等方面探討招商引資的驅動作用,而產業園區價值網絡要素則常被忽略,價值網絡對招商引資驅動作用的研究更是難得一見。我們知道,產業園區是一種關聯產業集聚在一定的地理位置或特定地點進行生產活動的現象,是資本、生產和經營要素密集和活躍的區域,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其價值網絡作用巨大。因此,深入探討產業園區價值網絡對招商引資的驅動作用,可以豐富和補充產業園區招商引資理論,對于指導地方政府進一步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具有現實意義。
政府在招商引資活動中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資金資助、政府補貼、土地使用優惠政策、免稅或減稅政策、低息貸款、勞動力培訓、基礎設施投入等。由于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優惠和利益,所以成為誘導招商引資活動的重要因素。政策工具,特別是經濟性政策,可以降低企業投資和運營成本,從而誘導企業的投資決策,對地方經濟發揮著調節和維持作用,通常政府會交互使用政策工具,吸引企業進入園區投資。但是,政策工具在運用時,也存在弊端,如地方干部決策扭曲、權力尋租、競爭行為短期化、抑制市場正常競爭等。(5)鄭京平:《制定“十二五”規劃需處理好“新”與“舊”的關系》,《中國發展觀察》2010年第10期。在此情境下,產業園區招商引資需要尋求內在的驅動要素。由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1:
假設1:政策工具對于招商引資具有正向的驅動作用。
招商引資中的區位要素包括:資源稟賦、技術人才、基礎服務設施以及產業基礎和發展空間。而產業園區內的市場規模、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以及中間投入品成本等因素則決定著產業園區對投資的吸引力。市場規模對于園區新引進企業能夠迅速打開市場,方便獲取所需要的資源至關重要;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以及中間投入品成本構成了企業要素成本,由于園區內規模效應以及范圍經濟效應,會極大地降低這些要素成本,從而能夠吸引企業投資。另外,符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需要并且具有一定市場前景的項目對提高招商引資效率其效果也會更加明顯。由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2:
假設2: 區位要素對于招商引資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組織學習是通過創造、獲取、轉移和整合知識,并依據獲得的新認知新見解而努力改善自身行為的一種組織形式。組織學習有利于知識擴散,提高員工素質,保持旺盛的創新活力。組織管理知識的能力能夠提高組織績效,在網絡環境中不同的組織能夠通過網絡層次上的知識尋找機制來發現、創造網絡中的知識;(6)Dyer,Nobeoka.CREATING AND MANAGING A HIGH-PERFORMANCE KNOWLEDGE-SHARING NETWORK: THE TOYOTA CAS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23):345-368.通過相應的組織學習達到各自的目標;(7)何亞瓊、葛中鋒等:《區域創新網絡中組織間學習機制研究》,《學術交流》2006年第2期。同時,使企業能夠跨越組織邊界獲取其他組織的知識和技能;(8)周玉泉、李垣:《組織學習、能力與創新方式選擇關系研究》,《科學學研究》2005年第4期。而所有在價值網絡中的企業則通過不斷的學習,以提供引人注目和富有競爭性的價值主張。(9)Lusch, Vargo, Tanniru.Service, value networks and learning.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0,38(1):19-31.企業價值網絡中各利益相關者都是企業價值網絡中的一個節點,這些節點之間不斷進行著知識和信息的交換,并從相互交換和知識轉移過程中創造價值并分享價值,從而通過自我調節和網絡能力動態匹配來實現自身優勢能力的提升。(10)茍昂、廖飛:《基于組織模塊化的價值網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5年第2期。由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3:
假設3:價值網絡對成員企業組織學習具有正向驅動作用。
另外,價值網絡成員客觀上容易產生利益主體間的網絡關系,它們通過圍繞鞏固和發展核心能力來實現價值網絡內的資源優化配置,其網絡成員具有互補和協同優勢,并使企業的單項核心能力在價值網絡中得到新的組合和延伸。(11)浦貴陽:《價值網絡對創新績效的作用機制研究——基于商業模式設計的視角》,學位論文,浙江大學2014年。這些優勢以及單項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企業極大程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獲取利潤的水平。價值網絡中的企業,通過前后向聯結關系,擴大了中間品的市場需求規模,使原本不值得貿易的中間品形成了專業化生產,根據規模效益和范圍經濟原理,價值網絡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營銷成本和運輸成本。由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4:
假設4:價值網絡對于降低成員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具有正向驅動作用。
組織學習被看作是個人層次、群體層次的匹配和組織層次的匹配之間的一系列交互作用。組織學習可以分為知識獲取、信息分配、信息詮釋與組織記憶四個部分。(12)Huber, George. 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ONTRIBUTING PROCESSES AND THE LITERATURES.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2(1):88-115.組織學習同時又是一個過程,可分為知識獲取、知識分享、知識應用等三個階段。(13)田輝:《組織變革背景下溝通開放性、變革意愿與組織學習關系研究》,《學習與探索》2016年第4期。在組織學習過程中,組織通過吸收外界信息,并對信息進行處理,形成思維方式,導致其潛在行為的改變。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對戰略性信息的了解至關重要,在產業園區價值網絡中,各參與者的信息量大,層次豐富,便于企業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和利用,便于企業根據最新的市場環境變化及時調整經營戰略。產業園區集聚了大量要素,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產生學習效應和知識溢出,園區內企業在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和營銷服務等方面的經驗分享、相互學習,可以吸引更多的企業愿意到有組織學習氛圍的園區投資。由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5:
假設5:組織學習對于招商引資具有正向驅動作用。
由于信息不對稱會提高交易成本,這些成本包括交易前的信息搜索成本、交易中的磋商談判成本和交易后的違約風險成本。產業園區內部企業之間建立了共同的價值觀和社會網絡,可以相互交易,從而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增加企業利潤;產業園區的企業通過共享已有企業的市場網絡、采購網絡和生產性服務網絡,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企業在選擇投資區域時,重要的考量是該園區是否能給企業創造價值,而交易成本的降低,無疑會增加企業投資價值,降低企業投資風險。由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6:
假設6:交易成本降低對招商引資具有正向驅動作用。
本研究采用網絡調查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形式,累計發出200份問卷,回收151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達75.5%,基本符合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樣本數據統計分析的限值。調查對象所處行業多為制造業,占比56.3%;被調查人員中法人代表和總經理占比41.7%;企業經營年限為10年以上的占比44.4%。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

表1 描述性統計結果
為驗證研究假設,我們采用結構方程模型。概念模型中的變量都是潛變量。其中政策工具、價值網絡和區位要素只影響其他變量,而不受其他變量的影響,是外生變量;組織學習、交易成本和投資吸引力等受模型或系統中的變量影響,屬于內生變量。潛變量是無法直接觀測并測量的變量,需要通過設計若干指標間接加以測量,即觀測變量的設計。本研究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測量應答者對各個變量的主觀感知,應答者對各個變量陳述其最主要聯系和相關特征即可,本研究采用Likert5點量表打分法。測量指標如表2:

表2 測量變量指標設計
本研究采用SPSS17和AMOS 22分析數據。各潛變量克隆巴赫(CRONBACH)系數α、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見表1。各潛變量克隆巴赫系數α值在 0.854-0.899之間,均在0.700臨界值水平之上,說明該測量變量的穩定性及內部一致性較好。在收斂效度檢驗環節,統計數據表明KMO在0.702-0.748之間,各變量的BARTLETT’S球形檢驗顯著性水平SIG=0.000<0.05,各測量項目的因子負荷均介于0.709-0.859之間,遠高于0.500的參照標準,說明其具備較強的統計顯著性,說明變量間存在相關關系,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表3 測量項目的因子載荷
結構方程模型擬合是指測量模型與結構模型的綜合擬合度。模型擬合度可以用不同的指標來表示,CMIN/DF為1.72,遠低于可接受的標準3;GFI為0.87,0.90以上為最佳,超過0.85為可接受范圍;RMR值要求小于0.05,檢驗模型值為0.03,符合要求;RMSEA值為0.069,在0.08以下,為可接受范圍。其他擬合度指標,NFI、IFI、CFI、PGFI和PGFI的值均符合要求。根據擬合度指標,以及可接受的標準和當前值,顯示所有的擬合度指標基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表明本研究模型的各項指標均符合模型判定標準,擬合程度良好,說明該模型與獲取數據之間達到較好的匹配。
模型擬合通過檢驗后,建立的結構方程可以通過各個變量之間的路徑分析來檢驗假設。表4表示模型中所有要素之間的關系,圖1為結構方程模型。

表4 模型中所有要素之間的關系
表4顯示,價值網絡與組織學習的路徑系數為0.912,說明價值網絡對成員企業組織學習有正向驅動作用,假設3得以成立;價值網絡與交易成本路徑系數為0.912,支持價值網絡對降低成員企業交易成本的正向驅動作用,假設4得證;組織學習與投資意向的路徑系數為0.492,表明組織學習對招商引資正向驅動作用成立,假設5得證;交易成本與投資意向路徑系數為0.211,說明交易成本降低對招商引資的正向驅動作用成立,假設6得證;區位要素與投資意向的路徑系數為0.269,表明區位要素對招商引資的正向驅動作用成立,假設2得證。政策工具與投資意向路徑系數為-0.023,表明本研究不支持政策工具對招商引資的正向驅動作用假設(假設1)。

圖1 結構方程模型
由于招商引資能夠在短時間內增加區域經濟總量,提升經濟增長速度,所以招商引資成為區域經濟競爭的重要手段。(14)尹明:《招商引資政策工具對區域創新能力的影響效應》,《學術交流》2017年第11期。也是地方政府主導區域經濟建設活動的重要事項和政府經濟工作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產業園區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載體,招商引資項目關系到新舊動能轉換的落地。因此,認真識別產業園區招商引資的驅動要素,對于指導各級政府正確地開展招商引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研究聚焦于產業園區價值網絡對產業園區招商引資的驅動作用,通過構建招商引資驅動要素模型,分析包括政策工具、區位要素和價值網絡外源變量,以及組織學習、交易成本兩個中介變量,提出若干研究假設。研究表明,價值網絡通過組織學習、交易成本兩個中介變量,對于產業園區招商引資具有重要的驅動作用;區位要素對于產業園區招商引資也具有驅動作用,但作用強度不及價值網絡。令人意外的是,傳統的優惠政策對于產業園區招資引資的驅動作用,在研究中沒有得到數據支持。這說明,企業對產業園區的投資行為并不單純地看重優惠政策,或者說優惠政策只是一個基礎條件,加之各地的優惠政策差別不大,從而優惠政策的吸引力也很有限。
根據研究結論,我們提出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的對策建議:第一,產業園區應該突出園區所特有的區位要素,將區位要素轉化為招商引資優勢,吸引企業入園投資;第二,園區要引進以大型項目為核心的項目群,快速形成價值網絡。在入園企業中搭建相互溝通的平臺,強化企業間的組織學習,搞好配套服務建設,形成價值網絡,積極為企業降低交易成本,增強產業園區的投資吸引力;第三,要將提供優惠政策和優惠條件作為園區招商引資的一個保障因素,而不是招商引資的激勵因素。因此,需要對優惠政策和優惠條件提質升級,將優惠政策和優惠條件體現在綜合服務體系的構建及服務效能的提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