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文
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畜牧業發展中心,山東濰坊261203
母豬的生產性能是影響生豬養殖場規模化生產水平的重要因素。隨著生豬生產、消費市場的逐步完善,母豬的生產性能日益成為生豬養殖競爭的焦點。面對生豬養殖成本不斷攀升、豬肉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的外部環境,準確識別影響母豬生產性能的關鍵環節,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提升母豬生產性能是保障豬肉穩定供給的重要路徑。本文將介紹提高母豬生產性能的關鍵措施,供參考。
首先要做好后備母豬的選擇工作,它是影響養殖場長期生產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母豬管理的關鍵環節。在病害、生長情況、健康水平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養豬場的母豬并不是都進行生產性管理,有大約3/10 的母豬會被淘汰。為提前做好優質配種豬選擇工作,后備母豬的選擇一般從2月齡至初次配種前這一時間段確定好,并對確定好的后備母豬每天分多次提供1.6~2.0 kg 的干凈飲用水。其次要做好后備母豬的飼喂工作,當后備母豬的體重長到60~75 kg 時,應定期、按時投喂后備母豬飼料,以滿足其身體生長所需的基本營養物質與微量元素。及時調整飼養密度,通常4~6 只為1 欄,每只占地面積為2 m2。
接下來,要做好后備母豬的配種工作。在配種前,應為后備母豬建立培育檔案,詳細記錄其生長發育情況,選擇合適時機進行配種并及時做好記錄。配種通常選在7 個月左右,當后備母豬體重達到120~130 kg,出現2 次發情期后進行配種,從而提高母豬的懷孕機率。在此期間,及時觀察母豬的配種情況,將不合格以及未出現發情的后備母豬剔除,并及時補充后備母豬數量。一般來講,每年提供的后備母豬數量=基礎母豬數×淘汰更新率/90%。
為保證母豬正常的生產能力,提升繁殖率,應結合母豬的生長情況選擇合適的配種季節,使母豬1年產2.5 窩仔豬。對初產母豬,可在春季的4-5月份、秋季的9-10月份、次年的2-3月份分別進行配種,從而提升產仔量。在此期間,應密切關注母豬排卵情況,在排卵前0~24 h(最好在12 h 左右)配種,選用品種優良、身體健康的公豬進行配種,或利用優質精液進行人工授精。如果有條件,盡量采取自然交配與人工授精交互采用的方式,從而兼顧2 種受精方式的優點,提升每窩產仔量。在母豬斷奶后的4~6 d,可進行下次配種工作,從而使母豬產后恢復的同時保證繁殖率。
母豬妊娠初期是影響產仔健康狀況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應投喂高品質飼料,避免使用青貯飼料投喂,堅決杜絕不潔凈、發生霉變的飼料,以免影響產出幼豬的健康狀況。為保障母豬的健康狀況,在妊娠初期應限量供應飼料,妊娠前期(一般在配種后21 d 左右)每天投喂2 kg 左右即可,妊娠中期(一般在配種22~60 d)每天投喂2.5 kg,妊娠后期應適當加量,每天3 kg 左右,亦可依據母豬的實時生長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在母豬妊娠期,應適度控制體重,一般維持凈增重20 kg 上下即可,若過度增重,會引發難產、死胎等問題,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
母豬妊娠后期是提升仔豬生長發育水平、增加仔豬初生重、提升母豬泌乳營養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要注重對母豬的飼養管理。首先要適度提升飼料的投喂質量,在母豬妊娠89 d 左右開始強化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和鈣鐵鋅硒等營養成分的補充,優化飼料結構,嚴把飼料關,適當在飼料中添加營養物質或選擇富含營養物質的飼料。到妊娠后期,應適當增加投喂飼料量,結合母豬體重的增長,將每天投喂的飼料增加至3~3.5 kg。其中,高營養飼料至少占總投喂量的3 成,大豆至少占6%~8%,餅粕類應保證10%,還應適當補充糠麩類。為提高仔豬自身免疫力,盡量避免腹瀉等疾病的發生,應在母豬的飼料中適量添加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及各類維生素,應格外強化亞硒酸鈉的添加量,預防因營養貧瘠所引發的健康問題。
疫病防治工作是應對母豬常見性、多發性疫疾的重要手段。若未提前控制好母豬產道炎癥等疾病,母豬在產后可能會出現厭食、無乳、惡露不盡等問題,直接影響仔豬的正常生長和母豬的健康水平,甚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在產后或開始排胎衣階段,可注射10~20 mL 長效土霉素溶液以及20~40 IU 的催產素。如果在產后4 d 左右有厭食或食欲不佳癥狀且惡露排出情況,處理方式為:①肌注0.1 mL/kg 魚腥草注射液,2 次/d,并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健胃散,持續用藥3 d;②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復合微生物,持續用藥1 周;③如果在分娩3 d后仍有惡露排出,應使用1∶1 000 的消毒劑清洗子宮,并注射1~2 支已稀釋4 倍的土霉素溶液。
還應重視母豬繁殖障礙疾病的預防工作。目前尚無能夠根治母豬繁殖障礙疾病的特效藥,只能強化防疫工作,防患于未然。各養殖場應完善科學免疫機制,及時執行疫苗接種,合理安排疫苗接種密度,從根源上杜絕繁殖與呼吸道疾病,避免發生死胎、流產等問題。
及時記錄能夠反映母豬每胎生產性能的數據,并利用后備母豬來替代生產性能較低的母豬,若出現以下1 種或幾種情況,應及時淘汰:①連續配種3次沒有受胎或連續2 個發情期發情、拒絕配種;②已生產7 胎以上,生產性能顯著下降;③出現子宮炎癥且久治不愈;④哺乳性能較差;⑤習慣性流產;⑥患有能夠影響生產力的疾病;⑦哺乳仔豬斷奶后2 個月內未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