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云 許 靜 邵 坤 陳 剛
1.江蘇省盱眙縣盱城街道畜牧獸醫服務站,江蘇盱眙211700;2.江蘇省盱眙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江蘇盱眙211700;3.江蘇省盱眙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盱眙211700;4.江蘇省盱眙縣天泉湖鎮畜牧獸醫服務站,江蘇盱眙211724
豬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俗稱藍耳病)、豬圓環病毒病、豬流行性感冒、豬偽狂犬病、豬瘟、豬呼吸道冠狀病毒病、豬傳染性胸膜性肺炎、豬鏈球菌病、豬多殺性巴氏桿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豬肺炎支原體感染、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霉菌毒素中毒、豬附紅細胞體、豬肺絲蟲和豬弓形蟲等。
引起豬呼吸道疾病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環境因素、管理因素以及病毒、細菌、支原體、寄生蟲等病原性因素。
1)環境因素。有害氣體的影響,當環境衛生及豬舍通風不良,引起氨氣、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的濃度積累;干式飼喂引起的粉塵刺激;原豬舍存活的大量細菌和病毒等。
2)管理因素。如飼養密度大、溫度和濕度的過高過低,運輸過程應激等。
3)病原性因素。如病毒、細菌、支原體、原蟲和寄生蟲等。
主要有豬繁殖與呼吸系統障礙綜合征、豬圓環病毒病、豬偽狂犬病、豬流感、豬瘟等。藍耳病主要引起母豬繁殖障礙,引起小豬、保育豬的呼吸道疾病,本病經空氣通過呼吸道傳染,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發病的仔豬精神狀態差,食欲不振,體溫升高,打噴嚏,咳嗽,呈腹式呼吸。豬偽狂犬病可引起妊娠母豬流產,公豬不育,仔豬死亡,育肥豬生長緩慢。該病多發生在冬天寒冷季節,感染豬帶毒傳播。病豬會有神經癥狀,出現轉圈運動,作犬坐姿勢;豬流感多發生在春冬季,氣候變化是主要誘因,傳播速度較快,但持續時間較短。豬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發熱及迅速轉歸;豬瘟俗稱“爛腸瘟”,具有高傳染性和高致死性的特性;豬圓環病毒病主要發生在斷奶仔豬,當氣候和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營養不良和外界應激情況下會引起發病。病豬會出現腹瀉、呼吸困難、淋巴結腫大、黃疸、生長不良、發育停滯。
主要有支原體肺炎(豬喘氣病)、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病、豬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肺疫等。據統計,80%以上的豬場都存在支原體肺炎感染,豬喘氣病存在于豬的各個生長階段,死亡率不高,發病豬生長緩慢,飼料利用率低;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病,主要感染中豬;豬鏈球菌病(SS)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可引起腦膜炎、敗血癥、心內膜炎、關節炎和肺炎,主要表現為豬只發燒、毒血癥;副豬嗜血桿菌病(HPS)又稱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主要表現為豬只的多發性漿膜炎、關節炎、纖維素性腦膜炎和腦膜炎等,患病豬只解剖可見豬只全身漿膜表面出現漿液性纖維素性以及纖維素性化膿滲出;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AR),特征病變為鼻甲骨萎縮導致的豬只顏面變形;豬肺疫,俗稱“鎖喉風”,病豬呼吸極度困難,呈犬坐姿勢,咽部腫脹。
由原蟲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豬肺絲蟲可引起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同樣可引起大量豬只死亡;豬蛔蟲病呈世界性流行,感染比較普遍,感染豬只生長遲緩、發育不良,嚴重的形成“僵豬”;豬后圓線蟲病一般發生于夏秋季節,患病豬只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貧血、生長緩慢和被毛粗亂。以上豬感染寄生蟲可通過在豬生前檢測糞便中的蟲卵,死后于氣管、肺臟以及腸道中發現寄生蟲蟲體進行確診。
隨著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疾病的發生與流行也出現了新的特點,豬呼吸道疾病常表現為多種病原交叉感染,又稱為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病情較為復雜和嚴重。從臨床癥狀出發,還要結合病理變化,用ELISA 或PCR 進行血清學抗原檢測來綜合診斷,便于快速確診和治療。
按科學免疫計劃在母豬分娩前開展免疫注射,母豬分娩前對母豬完成藍耳病、豬瘟、偽狂犬病等疫苗的注射工作,為初生仔豬可通過母源抗體獲得一定免疫基礎。母豬群藍耳疫苗每年接種3~4 次,商品豬發病前15~20 d 接種。仔豬在7日齡和21日齡時,各注射2 mL 支原體滅活苗提高豬群免疫力,同時適齡免疫豬瘟、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疫苗,降低疫病的發生機率。
供給優質飼料和充足飲水,注意通風與空氣對流,控制環境溫濕度,做到夏季高溫降暑,冬季低溫保暖,日常要加強欄舍消毒。
采用全進全出、早期隔離斷奶以及分區管理對于防治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都有較好的效果,緩解各種應激,提高機體免疫力(可在飼料中添加免疫營養健力源1 kg/t,天氣陡變時添加精準抗應激劑奧茵美1 kg/t),盡量減少豬群的轉欄次數,減少應激反應。
保育舍要使每頭仔豬有0.5 m2的生活空間,生長豬有0.7 m2的生活空間。存欄量控制在12 頭左右,可相對降低豬群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飼養密度較高,可出售部分仔豬,能有效提高飼料利用水平,提高豬的生長速度。仔豬舍要控制溫差,斷奶后2 周仔豬舍的環境適宜,溫度為28~30 ℃。盡量減少干式喂養,將飼料調成潮濕的飼料飼喂,可相對降低發病率。
保持豬群合理與均衡的營養水平,經常觀察和檢查飼料質量,杜絕飼喂變質飼料和污染嚴重的飼料,對輕度污染的飼料可添加霉菌毒素處理或加防霉劑。肽制品能夠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力,在飼料中添加適當的生物活性肽,可有效克服仔豬斷奶應激,提高免疫力。
新購或斷奶仔豬剛進圈后:在100 kg 飲水中加100 g 超能,100 g 富爾泰或口服補液鹽,連用7~10 d;飼料中添加海樂康+樂它康各100 g 拌75~100 kg 料,干喂,連用7~10 d。若顆粒料,粉碎后加藥拌均勻,讓豬只自由采食7 d;若有咳嗽或懷疑有藍耳病,飼料中再加替樂加100 g,用藥期間可打豬瘟疫苗。過30 d 飼料中加超能+海樂康+樂它健各100 g 拌100 kg 料,連用3 d,3 d 后各100 g 拌200 kg 料再用4 d,1 個療程共7 d。再過30 d,飼料中加超能+海樂康+替樂加各100 g 拌100 kg料,連用3 d,3 d 后各100 g 拌200 kg 料再用4 d,1 個療程共7 d。母豬預防保健程序推薦:每1~2 個月飼料中加超能+海樂康+替樂加各1 kg 飼料,干喂7 d[1]。
對已經發病的豬群,首先應做好隔離,同時要依據病史、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實驗室診斷等得出當前豬所患疾病或涉及的病原,針對性用藥。
1)西藥治療:①每噸飼料加入鹽酸土霉素1 kg,連用5~7 d;②每千克飼料加入鹽酸土霉素50 mg,飼喂2 周,均有效果;③每千克體重注射50 mg林可霉素,連續1 周,效果最佳;④每千克體重每天每次用土霉素30 mg,肌注2 次,連用5~6 d;⑤按每千克體重每天肌注泰樂松0.2 mg,2 次/d,連用3 d。
2)中藥治療:用麻黃30 g、白果25 g、杏仁25 g、蘇葉20 g、黃芩20 g、石膏100 g,用于病較重的豬。
豬呼吸道疾病病原較多,混合感染較為普遍,需采取綜合性措施予以防控。合理的免疫程序、優良的飼養管理方法、科學的藥物保健方案,能對本病進行有效預防控制。
雞低溫病的預防
低溫病的預防主要是從日糧的配制上下功夫,日糧配制要按雞的營養標準給予充足的鈣磷和維生素D,有條件的最好使用全價配合雞飼料,以保證雞對鈣磷的需要。雞場要給予充足的日光照射(穿過普通玻璃的陽光無效),一般每天以日照16 h 為宜,日照不足的可用電燈光照替代,有條件的最好能讓雞在沙灘上進行日光浴,封閉式的雞場應加強日光燈的照射,每周增加10 min 為宜,保持恒定。同時補喂沙礫,以提高雞對雞飼料的消化率。適量補喂一些青綠飼料或青貯飼料、含維生素多(特別是含維生素D)的雞飼料,如青菜葉、胡蘿卜、洋槐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