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明
遼寧省瓦房店市動物疫病防控中心,遼寧瓦房店116300
雞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感染而引發的一種腫瘤性疾病,自然條件下以性成熟后的雞臨床最為常見,尤其主見于種禽。本病一旦發生,對雞的生產性能可產生重大影響,養殖場也會受到巨大損失[1]。
本病的病原為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病毒,屬反轉錄病毒科、禽C 型反轉錄病毒群,遺傳物質為RNA,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徑為80~120 nm,平均為90 nm 左右,表面有囊膜,對氯仿、乙醚等有機溶劑敏感,目前已經報道的有A-J 共10 個亞群,同一亞群的病毒有相互交叉免疫作用。病毒對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較差,對熱特別敏感,60 ℃條件下不到8 min 即可被滅活。對酸、堿類溶劑耐受性非常差,雞場消毒時可選擇酸堿類消毒劑,既可節約成本,還可以保證消毒效果。紫外線對病毒殺滅能力較弱,低溫條件下病毒存活時間很長,-60 ℃條件下保存的病料半年后仍能分離出毒力較強的病毒。
病雞和隱性感染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流行,以性成熟后的雞群發病率最高,尤其是種雞群,進入產蛋期的商品代蛋雞群也經常發生本病,流行特征為漸發性。除了雞之外,野雞、鴨、鵪鶉、鴿、鷓鴣、火雞等也能感染,不同品種或品系的雞對病毒的抵抗力差異較大,白羽肉雞的種雞群發病率最高,羅斯308、京白、新布羅雞則不易感。本病可經種蛋垂直傳播,也能經雞與雞之間的相互接觸而水平傳播[2]。種雞感染后,病毒經種蛋傳播至下一代,并讓其終身帶毒。各種應激條件對本病有促發作用,如斷水斷料、營養不良、濫用藥物、長途運輸、注射疫苗、飼料變更、天氣突變以及飼養密度過大等。
本病為多種病型的慢性腫瘤性傳染病,臨床以淋巴細胞白血病、成紅細胞白血病、成髓細胞白血病和骨髓細胞白血病等最為常見。
本類型臨床最為常見,病雞表現食欲不振,機體消瘦,精神萎靡,雞冠發白無血色,后期萎縮,腹部膨大,用手觸摸能感到肝臟腫大,最終多因機體衰竭而死亡。
本類型分增生型和貧血型2 種。增生型能見到病雞的冠發白或發紫,精神差,喜獨臥一角,糞便不成型,體表毛囊部位出血,體重減輕,血液中紅細胞顯著增多。貧血型雞的冠呈淡黃色或白色,機體貧血,衰弱,無力,對外界刺激不敏感,病程很短,大多以死亡而告終。
本型的癥狀表現和成紅細胞白血病相似,只是疾病呈慢性拖延的狀態,病程更長。
本型以骨髓細胞長出較多的腫瘤為特征,病雞頭部有異常突起,胸骨和肋骨也有突起,病程較長。
本病目前沒有特效藥物能夠治療,即使通過對癥治療能降低死亡率,雞的生產性能也基本無法恢復,同時,康復后的病雞會長期帶毒,病毒每天會被排入環境中而污染雞舍,因此,針對本病一定要抓好預防工作。
雞出欄后,要做好雞舍的清洗、消毒和凈化工作,2 批雞之間要間隔半個月左右,期間對雞舍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防止對下批雞造成污染。清洗前要移除雞舍內的所有飼料和糞便,對進風口、風機、風扇頁、百葉窗等進行清洗。建議使用50~60 ℃的熱水清洗,相較于室溫下的水清洗效果更佳,如果有高壓水槍更好,水中可放入0.1%的洗衣粉或苯扎溴銨,從而起到增效和消毒殺菌作用。清洗完畢后,再用三氯異氫尿酸鈉粉對全舍進行密閉熏蒸消毒,以達到凈化雞舍的目的。有條件的雞場可對消毒后的雞舍進行環境微生物檢測,采用最簡單的平板培養法即可,重點檢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含量。進雞前確保雞舍已經晾干,陰暗潮濕的雞舍不利于雞的健康。種雞需做好感染雞的淘汰工作,種蛋孵化前后都要進行消毒,孵化室在入孵前也要進行熏蒸消毒,確保無死角殺滅環境中的病原[3]。
蚊子屬于吸血性昆蟲,病毒可通過其刺吸式口器傳播至下一只雞。蒼蠅喜歡在臟、亂、差的地方亂飛,其足部是多種病原菌的攜帶部位,如果雞體表有傷口或黏液性、化膿性滲出,蒼蠅就會落到該部位,從而造成疾病傳播。老鼠也是如此,其體內可攜帶多種禽類疾病的病原體,鼠類是一個已經清洗并消毒過的雞場被重新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不同棟舍之間疾病的相互傳播也和鼠類的活動有很大關系。消除鼠患要做到去除場內的雜物和高的草叢,因這些可為鼠類提供遮蔽場所。雞舍周圍1 m 寬的范圍內應鋪設水泥路,或采用其他措施將路面硬化,防止老鼠打洞進入雞舍。飼料和雞蛋應該儲存在防鼠條件較好的倉庫,倉庫四周設置捕鼠器,有嚴重鼠患的雞場可通過老鼠藥進行殺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