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其中目標12.4提出“到2020年,根據商定的國際框架,實現化學品和所有廢物在整個存在周期的無害環境管理,并大幅減少它們排入大氣以及滲漏到水和土壤的幾率,盡可能降低它們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2019年,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4)強調,化學品健全管理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基本且不可分割的交叉要素。
我國是化學品生產消費大國,化學品環境管理基礎薄弱,化學品環境風險管理和風險評估技術體系不健全,對有毒有害化學品的認識和管控滯后,環保門檻過低,使我國逐漸淪為高風險化學品的“世界工廠”,同時,也成為發達國家對我國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要理由。如何科學有效地認知有毒有害化學品的潛在環境和健康風險,篩選需要重點關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并對其進行風險管控已成為當今的研究熱點。近年來,國內很多學者在化學品環境風險評估與管理政策研究,區域化學品環境風險評估,化學品毒性預測技術,以及風險評估新技術開發等領域開展了大量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驚喜的進展。
為給我國從事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與管理相關技術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臺,促進該領域的縱深發展,全面系統地梳理我國在化學品風險管理領域的成果,分享新發現、新技術與新方法,《生態毒理學報》編輯出版了本期“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與管理”專輯,集中報道了我國在化學品環境管理及風險評估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我們有幸邀請到國內該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撰寫相關綜述和研究論文。
該專輯內容涉及化學品風險管理政策、化學品污染特征、生態風險評估、高風險化學品篩查、化學品健康風險評估等;研究對象涉及GLP實驗室、藥物和個人護理品、環境激素類化學品、防污漆活性物質和農藥等,從不同角度報道了我國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與管理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我們相信,在全國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化學品風險防控管理和技術體系指日可待,這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技術水平。
該專輯的成功出版,得益于編輯部全體成員和匿名審稿人的辛勤工作,以及論文作者及其單位的大力支持,在這里一并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本著科學精神傳承和學科交流創新的宗旨,該專輯論文涉及的研究領域較為廣泛,受限于我們的學識,所編選的論文難免存在不足,懇請讀者包容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