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存
素有“防務領域達沃斯”之稱的“慕尼黑安全會議”17日落下帷幕。本屆慕安會的引人矚目之處不僅在于超乎尋常的規模與規格,還在于它議題設置的特別之處:與會人士在“西方的缺失”這一主題下就西方影響力的衰退及其后果展開激辯,而中國毫不意外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西方社會似乎正在將“西方缺失”與“中國出色”相關聯。
慕安會的中國元素很濃。在中國與國際社會協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中國代表、中國議題和中國聲音在本屆慕安會上既沒有缺席也沒有“缺失”。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率中國官方代表團出席會議,并在全體大會上發表《跨越東西方差異,踐行多邊主義》的主旨演講;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傅瑩當場批駁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反華言論成為本屆會議的“搶眼事 件”之一。慕安會組委會還特設“新冠病毒論壇”,專門介紹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進展以及與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的合作情況。中國代表在慕安會上的影響力不斷上升、中國聲音顯著增強已是不爭事實。
與此同時,本屆慕安會也表明,西方對中國崛起的“焦慮和恐懼癥”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
這是筆者連續第三年參加慕安會。與前兩屆相比較,本屆會議從議題設置到嘉賓發言,都流露出更濃的對中國崛起的焦慮和恐懼,會議焦點也已轉移到西方內部的分裂和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上來。
除了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國務卿蓬佩奧、防長埃斯珀在全體大會上通篇以批評和指責中國為主基調的演講外,“伙伴,競爭還是敵對?跨大西洋關系與中國難題”“中國在全球軍控中的未來參與”“中國在多邊國際組織的參與對德國和歐盟影響”“中美冷戰:神話還是現實?”“亞洲世紀中的歐洲位置”及“跨越爭議海域—降低南海潛在沖突的風險”等十多個平行會議,也都聚焦于中國的崛起與西方的未來。
正如《西方的缺失》報告中所描述的那樣:近年來,西方各國在國際軍控、全球貿易、氣候變化和國際機構的作用等關鍵議題上逐漸疏遠并出現分歧。去年慕安會上俄羅斯等國的代表就曾指出,大西洋兩岸出現分歧,中國似乎才是歐洲更好的伙伴。但西方世界似乎仍未適應中國給世界帶來的變化。共同立場的缺失,以及把中國的快速崛起視為加快“西方缺失”這一趨勢的挑戰,導致西方世界陷入了集體焦慮與恐懼。
慕安會歷來是“西方陣營”協調政策的場所?!胺钦埬搿保╥nvi?tationonly)、“關起門來說悄悄話”的閉門會議依然把中國“拒之門外”,慕安會也依然保留著由美歐代表為如何更好地對付中國而量身定制閉門討論會的傳統。
縱觀近年來歷屆慕安會的議題設計和會議氣氛,其對華關切、質疑和負面論調不絕于耳,但對于眾多的涉華議題,中國學者參會人數相對較少、主動發聲不夠、有效應對不足等依然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不少本該有中國聲音的場合恰恰難覓中國學者的身影。
中國需要思考的是該如何更好地借助這一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多邊平臺回應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切與期待,更有效地發出中國聲音。
向世界發出中國最強音,既是中國日益接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在與國際社會互動過程中有效回應外界關切、減少疑慮誤解、贏得話語權,展現自信和提升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因而,我們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鼓勵能在國際舞臺上有效發聲和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者、資深退休外交官(俄羅斯前外長和駐美歐大使等就是慕安會的??停┳叱鰢T,活躍在中國人不應缺席的國際舞臺上,為世界認識新時代的中國創造條件。
期盼明年的慕安會上會有更多的“中國出色”?!ㄗ髡呤侵袊虾Q芯吭涸洪L、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
環球時報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