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對滄州市市區公共體育設施對和諧社區的作用進行研究,深入探討和諧社會背景下公共體育設施的發展以及公共體育設施的發展如何促進和諧社區的重要意義。為促進滄州市市區公共體育設施的發展和相關部門制定科學的公共體育設施發展規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滄州市;公共體育設施;和諧社區
滄州市作為京津冀一體化建設城市之一,在經濟、生態環境、文化不斷發展的同時,服務于大眾的體育產業也在不斷跟進完善中。但是布局在城市公共場所體育設施的使用情況、滄州市居民日常參與健身鍛煉時對于體育設施器材類別的需求情況和公共休閑體育設施場所的布局上是否符合周圍居民的需求等方面將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通過調查走訪等形式對滄州市市區各大公共體育設施點的布局情況、居民參與情況、居民需求情況、設施的更新維護等情況進行研究,意在找出公共體育設施對和諧社區的影響,為相關責任部門在規劃公共體育設施和促進和諧社區的建設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滄州市市區公共體育設施對和諧社區的作用。
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主要查閱近3年對于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管理與使用情況對于和諧社區作用方面的理論資料,同時篩取有代表性的期刊文獻等,為課題研究和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支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滄州市市區公共體育設施的現狀。
從社區服務公共體育設施的分布情況來看,目前滄州市市區共分為運河和新華兩區,2019年度政府投資改造、新建公園、游園、景觀帶體育設施30處,社區公共體育設施17處,學校體育設施7處,全年完成80處體育設施建設任務,更新安裝公共區域健身器材1000余件,新增體育場地設施面積70余萬平方米。15分鐘健身圈,著力推進的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縣級體育場、籠式足球場、拆裝式游泳池、社區多功能體育場、體育公園廣場等的建設已基本建成和完善。調查走訪結果表明,市區公共體育設施中健身路徑100%覆蓋,但是路徑的種類、數量和新舊程度存在很大差異性。
從組織服務情況看,多為群體環境,社團管理方式為主。組織與個人之間沒有權利義務關系,服務也就難以實現制度化。在對社區居民進行體育參與意向調查時發現,報名參加活動者要遠高于比實際參加活動者的數量。同時已建場地設施的使用、管理維護存在不足之處,尤其體現在老舊小區,設備較單一,損壞更新維護慢等。這也反映出目前社區體育組織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
2.公共體育設施對構建和諧社區的作用。
研究發現,公共體育設施可以促進自身和家庭的和諧。社區體育鍛煉是一個減壓,完成自我放松和增強體質的好途徑。家庭成員參與社區體育的鍛煉提升成員間彼此情感,促進家庭和諧。公共體育設施促進社區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睦。公共體育設施場所成了很多社區居民健身、語言交流、行為溝通的必要場所,90%的居民反映,現在鄰里間產生矛盾的現象少了很多,因此公共體育設施的完善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區居民間的友誼,使彼此更加團結和睦。
3.和諧社區中公共體育設施的發展對策。
(1)繼續完善社區公共體育設施。滄州作為我國北方城市,室外公共體育設施在冬天存在很大鍛煉的弊端問題,每年進入冬季后,很少有居民到露天的體育設施出參與鍛煉,同時不同區域的公共體育設施的完備程度不同。舊社區較新社區的的公共體育設施表現為陳舊、單一和設備維護修護到位等情況,社區公共體育設施的數量和活動面積已無法滿足社區居民的要求,這就需要完善社區外的公園游園街邊景觀帶公共體育設施的開放與完善。
(2)進一步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強監管與設備維護。要充分利用現有公共體育服務信息平臺,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建立完善的信息網絡,了解和研究社區成員的體育需求,與有關社會團體合作,指導和幫助社區體育中心制定符合社區體育活動的相關計劃、策劃和組織體育活動,使其良性運轉,以區級體育局為節點構建城市社區體育服務信息網絡體系,提高居民健身科學化知識程度。同時建立信息及時反饋機制,對于破損等設施器材能隨時反饋給相關管理維護的部門,獲得更快的器材維護,提升居民健身的滿意程度。
(3)完善公共體育設施的分類管理和健身指導。滄州市市區的體育設施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導建設而成的,已基本形成覆蓋全市的網絡,在完善這一惠及人民群眾的網絡工程時,應充分體現不同社區間的差異,加強分類指導,針對不同的社區經濟與人文特征,選擇不同路徑,在統一標準、集中建設和統一管理的同時,對實際應用和服務采取多元化推進的辦法。通過走訪發現,很多居民對新建的公園等公共體育設施場所的健身器材不會使用,致使很多新型建設器材荒廢,居民對于健身指導的需求較為強烈。
三、結論
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是我國公共服務建設的基本領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在“京津冀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根據滄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和特點,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滄州市市區公共體育服務,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進一步開展,滿足廣大市民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基本的條件。
參考文獻:
林碧娟.社區體育與和諧社會的關系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8, 37(12):43-45.
作者簡介:
王永(1986-),男,江蘇徐州人,滄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講師,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球類教學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2019年度滄州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滄州市市區公共體育設施對和諧社區的作用”,編號:2019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