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茜
【摘 要】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作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載體,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它既是當下青年學生精神文化需求,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本文通過對高校創作的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其在思想、心理、品牌等方面的育人功效,為高校美育工作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水平;校園;舞臺劇;育人功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1-0024-01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要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對于高校而言,文化既是學校科學發展的根脈和靈魂,也是育人的重要載體。社會主義高校文化培育和建設,必須緊密結合辦學治校實際,走特色發展道路,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自我意愿,外化到創新實踐中,實現大學生知行、才能等方面的統一。
一、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活動量多質不高,看似全年上百場活動百花爭艷,實則形式單一枯燥無味,活動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品牌特色和亮點創新,造成資源浪費;活動行政計劃性強,師生自主性弱,經常出現組織單位轟轟烈烈“搞形式”,參與單位扎扎實實“走過場”;活動與教科研脫離,師生認同感、歸屬感不高,專業教師不了解、不支持,學生參與活動缺乏專業成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高校開始大膽嘗試,創作出一批高水平特色舞臺劇,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大地之光》、華中農業大學的《牽掛》、華中師范大學的《惲代英》、武漢紡織大學的《織夢》等,這些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或以校史校情中的先賢英模事跡為原型,或以學校專業特色為背景,把生活中的故事搬上舞臺并進行藝術加工,開創了用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進行青年大學生教育和展示大學文化、大學精神的典范。
二、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的育人功效
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是高校代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承載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的必然產物,豐富和滿足了日益多樣和增長的青年大學生校園文化需求,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載體,既能滿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需要,又能促進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在劇本策劃和舞臺展演過程中,注重從四個方面潛移默化地實現學生的思想、心理、品牌等育人功效。
(一)思想育人
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承載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擁有家國情懷的作品,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既注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重視對于個體生命價值實現方式的引導,尊重并滿足青年學生對于自身發展問題的層次需要,以他們更容易接受的第二課堂形式,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實現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二)心理育人
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是精神文化產品,是滿足廣大受眾心理需求的產物。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通過人文環境的熏陶、感染,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修養均能得到提升,用藝術劇目的形式為文化知識創設出了滲透的天然場域,增強作為受眾的青年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大學生與劇中大學生角色非常貼近,更容易產生對于專業學習困惑、人生規劃等方面的共鳴,幫助大學生建立對未來自身專業領域發展的信心與規劃,實現良好的學業規劃與職業規劃。
(三)品牌育人
高水平特色校園舞臺劇打造了學校的品牌特色,經社會媒體的廣泛報道和傳播,其輻射范圍擴大至學生家長、畢業校友、兄弟高校、社會人士等,在不斷創新實踐過程中接收到校內外人士的反饋,這種反饋促使作品不斷修正和完善,并逐漸形成品牌校園文化產品。品牌校園文化產品的形成,能夠很好地擴大其影響力,進而擴大其育人功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N].人民日報,2014-10-16(1).
[2]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D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3]金艷.大學文化的內涵與結構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04).
[4] 樊幸.探索高校校園文化產品的創新形式與文化內涵——以東北大學為例[J].包裝世界,2015,(05):62-63.
[5]朱誦貴.新建本科院校品牌文化建設中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研發探討[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