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歲末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襲武漢。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最危險的地方堅守,他們“不計報酬、不論生死”主動請纓,他們向著戰場“逆行”!
他們的名字叫“白衣天使”。他們不僅是救死扶傷的天使,更是疫情前勇往直前的戰士。
黃艷秋是山東省菏澤市立醫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主治醫師。2020年1月25日,值班的黃艷秋接診了菏澤市第一例確診患者。
“患者有武漢居住史,入院時已高燒不退很多天。”黃艷秋回憶著第一次見到患者時的情形,“一看患者的經歷和病癥,當即就安排他隔離治療,在保障防范措施的基礎上給他進行之后一系列的檢查和治療。”患者當天即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是菏澤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首例確診病例。“一開始都是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以下簡稱‘《診療方案》)來進行抗病毒治療,第二天給他輸免疫球蛋白,增強抵抗力。后來由于他反復發熱,兩天后開始用激素進行治療。再后來他的呼吸癥狀就明顯好轉了。”黃艷秋說。
黃艷秋在過年前參加了醫院組織的兩次集中培訓,對《診療方案》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讓黃艷秋緊張了起來,這次的疫情和她之前參與的甲流、禽流感防控似乎都不一樣了。
1月27日,黃艷秋開始在一線發熱門診值班。她全副武裝,N95口罩、過膝蓋的鞋套、眼罩、隔離服、手套……醫用防護裝備保證醫務人員不受到感染。
“隨著疫情不斷擴散,外加上又是流感高發季,在診療時,我們首先需要區分、篩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和診治普通感冒。現在每天平均門診量在160人左右,比往年來說多了很多。”黃艷秋說。發熱門診現在是接診任務最繁忙的地方,不僅要進行接診,而且還要接聽市民打來的咨詢電話,為市民答疑,“需要指導患者,因為很多就是普通感冒、流感或者單純的上呼吸道感染。”對于黃艷秋來說,一坐幾個小時已是常態,有時連去廁所的時間都擠不出來,“盡量少喝水,避免更換防護服。”
黃艷秋接診的兩名確診患者,已于2月5日出院。問起黃艷秋的愿望,她說希望春暖花開,希望可以早點戰勝疫情。
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醫生胡夏鋒接診了江安縣唯一一例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1月23日,一位畏寒發熱的病人來到急診科,此人前不久才從武漢回到江安。胡夏鋒一看患者經歷和病征,心里咯噔一下。“我們高度警覺,在保障防范措施的情況下給他測體溫、查胸部CT等,經專家會診,當即讓病人及其親屬分別隔離。”1月28日,宜賓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消息,該患者確診。
自1月22日被抽到急診科后,胡夏鋒就沒有休息過。胡夏鋒回憶,1月下旬,每天前來就診的發熱、咳嗽、頭昏、乏力的病人逐漸多起來,人們都急于排除自己感染“新冠”的可能,急診科的工作量越來越大,醫護人員忙得喝水、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醫生也是凡人,看著新聞上死亡人數不斷跳動,我心理壓力也很大,很多人都偷偷抹過眼淚,畢竟戰斗在半隔離區,接觸過確診患者的我們,危險性不能說小。”胡夏鋒說。
隨著江安縣對防控工作進行層層部署,各級各部門立即行動,各種醫療物資、人力向醫院傾斜,交通要道設卡檢測,鎮、村、社區街道聯手防御、加強宣傳,各類志愿者積極投入工作,街頭甚至有普通市民自發宣傳和捐贈口罩……“一開始是緊張,后來轉化為坦然,整個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胡夏鋒說,“當所有人都在為一個目標努力的時候,能感受到這種同心協力、上下齊心的力量,讓人心安、平靜。當然,我們這里是醫院,是最前線。我是醫生,只能守戰不退。”
胡夏鋒的妻子張介容也是該院急診科醫生,因為忙碌及安全考慮,同在一個科室的“90后夫妻檔”,整個春節都沒見著幾次面。他們遠離親人,提前把父母和年僅兩歲的孩子送回鄉下老家,因為萬一自己感染了,不會拖累家人。“這是‘常規操作,急診科的醫護人員都是這么干的。”
當胡夏鋒接診的患者被確診的消息傳來時,還是讓張介容震驚了,“我悄悄大哭了一場,但看到他忙碌的樣子,我不能拖后腿。”
醫院里的醫生護士們抹干眼淚,開始“做好準備”,許多人都將老人孩子送走了,不能送走的,就自己一人到外面租房住。大家都盡量讓自己生活軌跡“兩點一線”,減少與家人的接觸。
有些醫療用具是無法大量囤積的,漸漸地,醫院的N95口罩已不能保證當班醫務人員使用,“盡量不喝水,減少上廁所的次數,這樣可以減少更換防護器具的次數。”科室的醫生護士開始有意識地減少“串門”,用對講機說話。
“我相信疫情能控制,因為我們都是專業的醫生,有專業客觀的判斷。”張介容的判斷與丈夫如出一轍,“天天看新聞,從我們接觸的情況分析,我相信一定能戰勝疫情。”
急診科十分繁忙,短暫休息后,胡夏鋒、張介容又投入緊張的工作。他們總是匆匆錯過,你隨120救護車出診,我在診療室坐班;你剛剛值完夜班,我剛剛走進醫院,甚至你就在隔壁,我拿起對講機,卻只來得及呼叫護士協助處置病患……
夫妻倆說,因為是醫生,所以對疫情的控制很有信心。因為信心,是醫護人員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