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淋
【摘 要】本文以電影《無名之輩》的重慶方言字幕翻譯為研究對象,結合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進行分析,總結出譯者所使用的刪減、重構、直譯和意譯等翻譯策略,發現在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總結出的翻譯策略,有助于譯者譯出更流暢、更貼近原文的字幕,從而提高字幕翻譯質量。
【關鍵詞】重慶方言;功能對等;字幕翻譯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1-0067-02
一、概述
隨著世界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趨頻繁,越來越多的高質量國產電影走向國際,通過字幕翻譯這一媒介將獨特的中華文化和意識對外傳播?!稛o名之輩》是一部以西南官話中的重慶方言為特色的國產方言類電影,在國內上映后獲好評如潮,而國外對其也是反響熱烈。
作為一部獨具典型中國西南特色的電影,要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就要求《無名之輩》的字幕翻譯不僅要將原文以傳神、貼切和自然的方式呈現給目的語觀眾,還要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還原其中的情感色彩、風格特點,使目的語觀眾達到和原語觀眾相似的觀影體驗,這恰好與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理論——“目的語受眾對譯文的反應,應與源語受眾對原文的反應基本一致”不謀而合。因此本文以功能對等理論為框架,分析該電影譯者所使用的翻譯策略及其質量。
二、功能對等理論與字幕翻譯
字幕翻譯隸屬文學翻譯特殊的一部分,內容為影視作品中人物的對白或對其背景進行介紹的旁白,通常情況下置于屏幕下方,其中多見口語化表達,錢紹昌總結出字幕翻譯的五大特點:聆聽性、綜合性、瞬時性、通俗性和無注性(錢紹昌2000)。瞬時性和無注性給字幕翻譯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第一,譯者必須保證規定時間內信息的對接,要求譯者對原文進行有選擇地先重組再翻譯,避免冗長,觀眾才能在有限時間內得到邏輯清晰、情感色彩豐富的信息;第二,譯文必須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特色、人物形象、情緒及整體情節脈絡;第三,譯者對原文中帶有特定意義的文化詞要進行靈活處理,要求譯者結合不同的翻譯策略對原文中的這類詞匯進行轉換,轉換后的譯文要符合受眾的表達、理解方式和文化背景,以期實現目的語受眾對原文信息的充分吸收和理解。
綜上所述,字幕翻譯不僅受到自身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在翻譯過程中也要考慮目的語受眾對原文輸出國文化的了解程度。美國翻譯學家奈達于20世紀60-70年代構建了龐大的理論體系,其核心為“功能對等”,即譯文能夠使目的語讀者以原文讀者理解原文的方式來理解譯文(Nida,1964)。功能對等理論包括形式對等和功能對等,前者即目的語和原文在形式上一一對等,強調信息本身;后者即以靈活恰當的方式重組原文信息,重整語言結構,以實現目的語受眾和原文受眾反應的基本對等。功能對等理論有三大法則:準確傳遞原文信息和風格;譯文應與目的語語法和表達習慣一致;讀者反應相似(Nida,1969)。要求譯者要對原文的內涵和精神有充分把握,才能著手翻譯,如此得到的譯文才能使目的語讀者有對等的反應。要達到以上三大標準,內容和形式難免會出現難以調和的矛盾,對此奈達主張內容重于形式,因為“譯者所尋求的應當是對等語,而不是同一語。這在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強調再現源語信息,而不強求保留其表達形式。”(譚載喜,1999)此外,對于譯文的質量,奈達也提出了三項標準:能使受眾正確理解原文;譯語簡潔明了,易于理解;形式恰當且能吸引受眾。于字幕翻譯而言,第三項尤為重要,正如上文提到字幕翻譯所受限制,如果要字幕翻譯質量過關,就要視情況而定,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對原文進行翻譯。
三、功能對等角度下電影《無名之輩》的字幕翻譯
電影《無名之輩》(A Cool Fish)通過多線敘事的手法,講述了幾個小人物的掙扎求存、不甘平凡的故事,被評為“2018年中國電影的一匹黑馬”。該電影帶有濃重的重慶方言特色,給其字幕翻譯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下文選取電影中具有明顯重慶方言特征的字幕翻譯,以功能對等理論為框架,總結譯者所采用的翻譯策略,并對相應的譯文進行評析。
(一)直譯
例1:你莫騙老子哈。
譯文:Dont you make a fool of me?
例1為眼鏡和大頭搶劫手機店后,躲藏于馬嘉祺家中,大頭為眼鏡腿上的傷上藥時,眼鏡詢問馬嘉祺上藥痛不痛。重慶方言中“莫”即“不”“不要”,譯為“dont”;這句話原意即警告馬嘉祺不要戲弄他,若僅僅將“騙”譯為“lie”無法表達出戲弄的語氣,因此選擇將其譯為“make a fool of me”,有戲弄、戲耍的意思。這里譯者采用直譯,準確表達了原文的情感色彩,傳遞了原文的風格和信息。
例2:結果搶的是一堆不值錢的手機模型。
譯文:But what they robbed were a chunk of models which dont worth a penny.
上文提到,字幕的特點之一是瞬時性,而奈達也提出簡潔明了、易于理解是衡量譯文優質與否的一大標準。此處譯者選擇忠于原文,用定語從句呈現譯文,雖準確傳遞了原文信息,但譯文太過冗長,顧此失彼,直譯并非上佳之選;作者認為此處省去定語從句,改為“worthless models”(形容詞+名詞的形式),這樣的譯文一目了然。
(二)意譯
例1:老子耍女人的時候你娃還在吃鼻屎!
譯文:I was already a womanizer when you were still shitting your pants!
所謂意譯,即只忠實原文內容,而不拘泥于原文結構(孟慶升,2009)。例1為眼鏡不承認自己沒有女朋友還是個處男?!俺员鞘骸痹谠闹兄覆恢O世事的孩童,若直譯會讓外國觀眾有惡心、無法接受之感,譯者在此意譯為“shit ones pants”,指尿褲子的孩童,與原文相互對應,既忠實于原文,又顧及觀眾感受。
例2:老子給你臉了是不是?
譯文:Dont test my nerves.
例2為馬嘉祺一心求死,挑釁眼鏡,欲激怒眼睛開槍殺了她。此處譯者采取意譯,并不拘泥于原文結構,破反問為陳述,然而原文威脅氣憤之意絲毫不減,堪稱精彩?!敖o你臉”在中文中指對方得寸進尺,蹬鼻子上臉,挑戰自己的底線?!皌est”有“挑戰、考驗”之意,柯林斯詞典對“nerves”的釋義之一為“ability to cope with problems such as stress, worry, and danger”,意為“承受力”,由此原文“test my nerves”意為“挑戰我的承受力”,與譯文“給你臉”無論在形式上,還是意思上都相當契合,譯者在打破原文結構的同時,讓譯文與原文一一對應,讓目的語觀眾同樣能感受到人物的咬牙切齒。
例3:老子在偷WI-FI.
譯文:Im stealing WI-FI.
原文中“偷WI-FI”指“蹭無線網”,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偷竊”;柯林斯詞典對“steal”的解釋包括“偷竊”“剽竊”“悄悄移動”,與原文的“偷”意思相悖,也不符合英文表達習慣,易造成目的語觀眾誤解。作者認為此處改意譯為“hacking a WI-FI”與原文更相符。
(三)刪減
例1:等于是你永遠不會睡著嘛?
譯文:Will you never fall asleep?
例2:這兩人雄赳赳氣昂昂就沖進了手機店。而且還裝模作樣地朝著天花板開了一槍。
譯文:These two dashed into the phone store with their formidable look. And even fired a shot at the ceiling.
例1、2畫線部分都未出現在譯文中,譯者犧牲原文形式,以恰當的方式譯出其精神和內容。(Zoe,1995)例1是馬嘉祺威脅眼鏡等人若離開就要喊人,眼鏡靈機一動想出的辦法。在重慶方言中“等于是”意為“難道”“難不成”,多出現于問句中表疑問、反問語氣,但在英文中沒有完全對等的詞,因此在此例中刪減,對目的語觀眾理解原文不會產生影響,反而使譯文更簡潔明了,更符合字幕翻譯的要求。例2是對眼鏡二人搶劫的新聞報道,畫線部分皆為修飾詞,表嘲諷,在英文中有大致對等的詞匯,但全譯對字幕而言則過于冗長,且此處對應的電影片段明確表達了情感,譯者刪繁就簡,簡化譯文的同時也方便觀眾理解。
(四)重構
例:你真是褲襠里頭拉二胡——扯卵蛋!
譯文:Youre really a good for nothing, apart from talking shit!
例句是漢語中典型的比喻性歇后語,通常喻體與上下文中所描寫的本體相似相通,后半句“扯卵蛋”意為“扯淡”,即胡說八道,該句是馬先勇誤拿玩具槍交公時,警察斥責馬先勇信口胡說。歇后語是中文中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其所運用的詞匯在目的語中常常出現空缺,無疑給譯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前半句的喻義在英文中沒有對應的譯文,要達到觀眾反應對等,勢必要對其進行闡釋加注,會使譯文變得冗長,與字幕翻譯的無注性相悖,也會影響目的語觀眾的觀影體驗。因此此處譯者重構原文,拋開歇后語的常規形式,去形重意,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文之意,若回譯譯文,便是“你除了扯淡什么都不會”,與原句歇后語所喻一致;譯文采用了先抑后揚的手法,強調斥責語氣,既達到了文意上的對等,也保證了原語和目的語觀眾反應的對等。
四、結語
本文在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分析并總結了電影《無名之輩》中的重慶方言的字幕翻譯策略,譯者靈活運用了刪減、重構、直譯和意譯等翻譯策略,在忠實表達原文的基礎上,把重慶方言的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很大程度保留了原文對觀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目的語觀眾達到與原語觀眾相同的觀影體驗和效果,實現了奈達所提出的“功能對等”。
參考文獻:
[1] De Linde,Zoe,“Read my lips: Subtitling principals: Practices and problems.” In 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1995,3(1):9-20.
[2] Nida, 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W].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1964 .
[3] Nida, E. A.Science of translation. Language, 1969,45(3), 483-498.
[4] 孟慶升. 2009. 新編實用漢英翻譯教程[M].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5] 麻爭旗.影視劇翻譯方法談.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34(3), 64-68.
[6] 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 中國翻譯,2000(1).
[7] 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