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玉 陳君蕾 閆小磊
【摘 要】黨建工作進宿區是新的歷史時期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理論突圍和實踐探索。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學基礎學院為例,以黨建工作為抓手,圍繞基層黨組織的創新建設、學生宿區黨建示范基地的建立及運行等方面探索高校宿區協同育人的新模式和新路徑,形成以點帶線,以線擴面,達成全面鋪設宿區黨建基礎的目標,從而擴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輻射點和覆蓋面,使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由上至下、部門協同、全員育人的新架構。
【關鍵詞】宿區;學生黨建;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1-0128-03
一、民間美術概述
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民間美術這一概念的定義為:“由人民群眾創作的,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流行的美術。民間美術貫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顯示出他們的聰敏智慧和藝術才能?!痹谖覈?,民間美術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民間剪紙、民間雕刻、民間刺繡、民間印染、民間玩具、民間陶瓷、民間泥塑、民間編織、民間繪畫、木版年畫等制作工藝及其作品。民間美術的產生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以及民俗習慣密切相關,許多民間美術作品既具有實用功能又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如在我國民間最為廣泛存在的剪紙藝術,既可以作為民間婦女制作布鞋繡花的鞋樣,又可以作為貼在窗欞和墻壁上用來美化環境的裝飾。民間美術既是人民群眾對生產生活和自然的凝練與刻畫,又是人民群眾審美情趣和思想感情的展現。民間美術作品是人民群眾實踐創作的產物和智慧的結晶。
二、民間美術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特點
(一)象征性寓意的色彩
民間美術中對色彩的運用是與自然萬物緊密相連的。人民群眾在創作民間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創造性地賦予顏色以特定的視覺含義,并以此將色彩轉換成帶有強烈情感特征的文化理念。中國古人在數千年的生產勞作中對自然界中光怪陸離的色彩,概括凝練出五種基本色相,即:赤、黃、白、黑、青。五色被闡釋出多重指代:五色與五方(南、東、西、中、北)、五色與五行(火、木、金、土、水)、五色與五性(禮、仁、義、信、智)、五色與五氣(熱、風、燥、濕、寒)、五色與五態(喜、怒、憂、思、恐)、五色與五時(夏、春、秋、長夏、冬)等。陜西鳳翔的泥掛虎便大多采用白底、黑線以及五色涂染虎面上的吉祥圖案繪制而成。泥掛虎也被當地老百姓買回賦予辟邪、鎮宅、護生、納福等美好寓意。
在廣告設計中色彩同樣會被賦予一定的象征意義,并在設計界得到廣泛共識。如綠色在民間美術中代表長壽,在設計中具有生命、生機、環保等寓意。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鋪天蓋地的廣告充斥著人們的眼球。為了讓廣告設計效應獲得延續性,不僅僅要給受眾呈現直截了當的圖形與文字,在廣告設計中運用象征性的色彩,特別是可以從民間美術中對色彩的運用提取靈感,給畫面圖案賦予包括吉祥寓意的多重指代內涵的顏色,不但會提升廣告信息傳達的深度,也必將在受眾中獲得巨大的傳播廣度。
(二)喜聞樂見的裝飾圖案
民間美術中所表現的內容大多是經過夸張、簡化等方式處理過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裝飾圖案。這些圖案雖然有的看似質樸,卻都具有深刻寓意。究其原因主要是:1.民間藝人往往沒有經過系統的美術培訓,細致寫實的圖案形象難以表現;2.民間美術是人民群眾情趣的表達,質樸的圖案造型更能表現他們幽默樂觀的心態;3.民間美術來源于勞動人民,他們沒有精細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大量的時間進行藝術創作,一般信手拈來粗獷的制作原料,利用農閑時間制作。廣告除了吸引受眾注意,進一步訴求便是希望可以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廣告設計運用民間美術中常用的大眾喜聞樂見的圖案,在給受眾帶去視覺美感的同時,也會因其夸張、諷刺、幽默的感受給廣告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長時間的記憶,延長廣告的時間效應。
(三)多樣化的材料與工藝
現代廣告設計想要使整個廣告效果超過市場競爭中同行業的對手,就要使自身的廣告設計具有獨特性。這種獨特性可以來自科技發展帶來的最新技術和媒體傳播方式的運用,也可以從民間美術中提取設計靈感。中國的民間美術不但種類繁多,而且在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藝上,每個地區都會有各自的特色。材料和工藝的不同,又會使同一類的民間美術作品給觀者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和心理感受。在廣告中采取民間美術常用的自然材料進行設計會給受眾帶來淳樸、天然的視覺感受,從而拉近廣告產品與受眾的距離。民間美術制作常用的刻、畫、捏造等技藝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運用,也會增強廣告主題內容的感染力,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強廣告傳播效果。
三、民間美術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現狀
廣告設計按其所要傳達的內容不同,通常可以劃分為公益廣告設計和商業廣告設計兩大類。民間美術在這兩大類廣告設計中的合理運用將會使廣告傳播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公益類廣告設計中的運用
公益廣告設計作為公益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愛國、誠信、家庭和睦、勤儉節約、環境保護、禁毒戒煙等主題。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社會的文明呼聲也更加強烈。近年來,全國各個地區爭創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節水城市的氛圍愈加濃厚,公益活動的舉辦也更加多樣頻繁,公益廣告的運用需求隨之增多。中國人自古便有“仁”“義”“禮”“忠”“孝”的思想傳承,并且勤儉節約、孝親敬老、熱愛祖國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民間美術家在美術創作中往往會在作品中融入這些積極的文化符號,對于警示世人、教育子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公益廣告的設計完全可以借鑒民間美術中所描繪的具有教育思想的內容和元素,結合現代設計的方法和先進媒介加以傳播。
(二)在商業類廣告中的設計運用
在商業類廣告設計中融入民間美術的元素也更加常見。民間美術在商業廣告中常常用來烘托商品的特性,或濃重質樸,或典雅清麗,或俏皮幽默……特別是與民俗相關產品或者是臨近重要民俗節日,商家為了營造節日氛圍,會大量使用民間美術元素用于商業廣告設計。如民間美術中常用的水墨牡丹元素便經常出現在中秋月餅的宣傳廣告之上,絢麗綻放的牡丹與圓月相互映襯表現出富貴典雅的美好景象,表達人們對親朋好友能夠團聚的企盼。民間美術起源與民俗節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樣民俗節日的宣傳離不開民間美術的參與。民間美術在商業廣告設計中得到設計師們的運用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廣告設計中民間美術運用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民間美術被廣泛地運用于廣告設計中,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對民間美術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廣告運用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創新性不夠
目前在廣告設計中運用的民間美術還停留在對傳統圖案的描摹,廣告設計師缺少將現代設計方法和現代產品、現代熱點、現代流行趨勢相融合能力,廣告設計作品缺乏讓人眼前一亮或長久回味的經過高度萃取與凝練的民間美術元素。
(二)使用范圍過于單一
廣告設計隨著時代的進程傳播媒介得到了極大地擴展,然而民間美術在廣告中的運用還是主要停留在紙質媒介和其他靜態媒介的運用上。將民間美術元素進行動態設計運用和多種材質表現,多種途徑傳播,將會極大地提高廣告效應和民間美術的傳播。
(三)民間美術元素的隨意堆砌與濫用
近年來的民俗熱、非遺熱使民間美術不斷受到追捧,人們也樂于見到廣告中出現民間美術。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對民間美術元素的堆砌與濫用問題越來越突出。廣告設計中特別要注意的是民俗忌諱元素的不當運用。知名品牌阿迪達斯的運動鞋后幫上的繡花荷花紋樣便飽受人們詬?。ㄔ谥袊?,繡花荷花元素一般用在喪葬用品之上),雖然不是用在廣告設計上,但值得我們這些進行廣告設計的設計師們引以為戒。
五、民間美術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前景
在現代廣告設計中運用民間美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主要表現為:
(一)廣告內容的民俗化與裝飾性
民間美術植根于群眾,來源于生活,與我們的祖輩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而我們每個人的基因里也會潛在帶有民間美術情節。在廣告設計中運用民間美術,將會給受眾帶來親和力,廣告所要傳達的內容也更加具有感染力。民間美術題材來源于生活,具有通俗性和裝飾性。其所要表現的主題和所運用的符號元素也是人民群眾耳熟能詳的。如荷花的元素寓意清廉,牡丹寓意富貴,公雞打鳴寓意報曉、勤勞,竹子寓意高潔……在廣告設計中運用這些民間美術的常用裝飾符號元素,即使不使用文字語言,也能達到廣告主題的宣傳效果,因此也更加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
(二)推動民間美術的傳播與發展
2013年,中國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開始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民間美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門類也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民間美術和其他門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面臨著傳承人歲數過大后繼無人的境況。在廣告設計中運用民間美術既是對中國民間優秀藝術的傳播,也會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和喜愛民間美術,并且有可能從事和繼承民間美術技藝。
(三) 促進民族地區的宣傳與發展
少數民族地區是民間美術創作的集聚區,少數民族的民間美術代表了本民族的審美取向與藝術情趣。置身城市的人們往往對民族藝術抱有極大的興趣,然而由于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他們很難接觸到民族地區的優秀民間藝術。將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美術運用到民族地區廣告和產品包裝設計中,對宣傳民族地區,吸引消費者購買民族特色產品,吸引受眾在做出旅游規劃時優先考慮民族地區等都有著積極的宣傳意義。
六、結論
民間美術中存在著諸如色彩、裝飾、材料、工藝等現代廣告設計可以借鑒之處。在廣告設計中運用民間美術可以起到拉近廣告宣傳主題與受眾的距離,擴大廣告影響力與傳播廣度與深度的作用,同時對于促進公眾對民間美術的重視、宣傳和保護都具有非常大的積極進步意義。
參考文獻:
[1]史麗.中國民間美術賞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1-23.
[2]殷睿,許丹桂.民間美術色彩語言的運用分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8(01),62-64.
[3]許丹桂,殷睿.民間美術造型語言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分析[J],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8(02),45-47.
作者簡介:谷會敏 (1971-) , 女, 遼寧沈陽人, 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手工藝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貴金屬寶石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徐 健(1994-),男,江蘇宿遷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手工藝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公共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