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曉婧

【摘 要】本文以“捏布玩”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為例,探索高職院校創意設計手工坊的創立。通過“捏布玩”創意設計手工坊項目的簡介、申報,闡述項目的前期準備,通過市場調研正式運行創意手工坊項目,通過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制作,并能在實際創作中總結所遇到的問題。由此,思考項目后期可以通過哪些方法突破瓶頸,以保證項目結題之后手工坊可繼續運行。借由“捏布玩”創意設計手工坊項目的實施,探究其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探索高職院校手工坊的建立、運行、挑戰以及未來發展之路。
【關鍵詞】手工坊;簡介;申報;市場調研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1-0133-03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寫道:“手工是靠手的技能和使用簡單工具對材料進行加工的一種造型活動。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期,如果沒有依靠雙手精細的、靈巧的動作激活抽象思維區域,那么將會影響人今后一生的發展。”高職院校本身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重在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結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高等教育要推進創業教育要求,我國也正在積極推行一系列相關政策扶持大學生創業。所以,將手工制作、技能培養、專業發展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相結合,促使“捏布玩”創意設計手工坊的建立。
一、“捏布玩”創意設計手工坊項目簡介
(一)建設背景
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作業和機器的進步,使得越來越多的產品批量產出,產品的樣式、材料如出一轍,沒有絲毫新意可言。雖然機器生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但同時讓機器化生產的產品失去了“人情味”,也使得手工藝產品更為難能可貴,個性化、私人訂制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群。尤其是活潑好動的年輕人群體,追求個性、獨立自主,是手工制品消費的主體人群。面對高職院校的學生,DIY代表著創新、用心、愛心。在玩樂中提高動手能力,不僅收獲樂趣也培養了學習、實踐和創新的能力。
(二)建設目的
“捏布玩”創意設計手工坊的建立,是在高職院校中打造一個成長、定制、創新、DIY的平臺,小組成員通過售賣各種DIY成品以及制作材料,既提供個性的定制,又具備個性課程的教授。能夠為學校的學生、教師提供有趣且豐富的創意產品,為校園生活增添樂趣。同時,小組成員選拔自多媒體專業學生,制作產品與我院的藝術創意類課程緊密結合,將課上內容應用于作品中,達到課堂內外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三)建設內容
“捏”指捏捏樂的超輕黏土;“布”指不織布等布藝類制品;“玩”指做中學、做中玩,不僅在制作中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同時開設課程邀請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打造屬于自己的手工藝品。“捏布玩”創意設計手工坊主要以超輕黏土和布藝類制品為主,從模仿到創新,由小組成員的自學到教授他人,是一個培養學生逐步成長的過程。工作室可進行私人定制,為客戶打造個性需求,制作完成的產品直接售賣。同時,開設相關課程,依據產品多樣化、設計個性化、價格平民化、教學簡單化的特點,提供制作材料及制作技術,為其他同學DIY進行指導,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通過自身學習、創意制作、教授他人,不僅提升了自身創意能力,還提升了綜合能力。
二、項目申報
(一)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根據大創建設內容,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申報創新訓練項目。提交項目申報書,擬解決的關鍵問題:一是比較同類手工創意產品,發現多數DIY制品重在手工制作的過程,而生產的產品忽略了實用價值,多數以裝飾性產品為主,導致生存時效較低,失去客戶再次購買的熱情。二是DIY手工產品制作完成后銷售渠道較為狹窄,推廣力度不夠,校園中多數以“跳蚤市場”為主要銷售平臺。
針對以上問題,首先,“捏布玩”創意設計手工坊在打造個性需求的同時強調實用性,提升產品實用價值,可以通過黏土和布藝制作如手機掛件、停車牌、鑰匙包等具有實用價值的產品,提高產品使用率及銷售度。其次,擴大銷售途徑,借鑒“O2O”銷售模式,利用校園活動、社團活動、創意集市進行線下銷售。同時利用微信、微博進行線上宣傳售賣,開拓渠道,提高“捏布玩”創意設計手工坊的知名度,打造符合學生興趣點的手工制作坊。
(二)項目實施方案
第一步,進行市場調查。設計調查問卷,了解消費群體、消費狀況及需求,采集結果,完成調研報告,以此明確創意產品的設計方向,分析群體特征、喜好及學習渴望度,推出能夠被大眾接受的價格和難度適中的課程安排。
第二步,購買材料。小組成員通過學習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劃分為黏土小組和織布小組,通過“學習-模仿-創意”三步走原則,提高小組成員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教師輔導督促,引導學生將手工制品的創新創意與專業課程內容相聯系,先以草圖的形式創意產品造型,再分解為簡單組合體,以構成性思維和基礎設計素養完成產品的制作。
第三步,完成制作后,學習如何教授他人完成DIY。開設“DIY小課堂”,帶領更多的同學進行手工制作,一同學習和制作手工藝品。同時開展線上線下的售賣工作,所銷售的資金作為學生的創業所得。
第四步,總結相關項目的實施過程,完成項目匯報、項目驗收等工作。
(三)預期成果
1.設計調研問卷,完成市場調查,寫好調查總結報告。
2.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與制作,共同完成手工藝品的制作、推廣、售賣工作,并做好相關記錄,保存好相關圖片、視頻等資料。
3.黏土及織布成品數個。
4.完成項目匯報材料,培養學生獨立完成項目匯報工作,展示項目成果。
三、市場調研
(一)調查目的
通過了解校園群體對DIY手工創意品的消費及喜好,為后期手工制作和設計做好方向性引導。
(二)調查對象
在校學生、教師及校園工作人員。
(三)問卷設計
本調查問卷共設計10道題,分析受眾年齡性別,調查分別從受眾對DIY手工藝品的喜好、熱情、心里價位和DIY價值認知幾個方面進行設計。
(四)數據分析
本次市場調查共回收200份問卷,根據數據統計與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校園中消費群體多以年輕教師及學生為主,且對DIY手工藝品興趣濃厚,“捏布玩”創意設計手工坊項目的研究及建立具有實際價值。可以通過“DIY小課堂”,建立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之間交流的天地,以此增進情感,傳遞快樂。
第二,青年群體喜好潮流,更重實用價值,在手工制作方面可多考慮制作具有實用價值的飾品,如停車牌、手機鏈、布制鑰匙包等,使產品能夠保持長久生命力。
第三,注重產品的精美性,通過定價實現高性價比,一款一價,限定數量和風格,能夠打造創意類產品,凸顯DIY獨特性。這就要求選購品質較好的材料與工具,通過練習,小組成員需要具備較強的模仿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創意能力,為所售產品的品質做好保障。
第四,課程教授具有可行性,在課程設置上以簡單的產品制作為主,為縮短教學時間,可利用化繁為簡的手法拆解產品。力求通過簡單幾何體的組合,點燃消費者動手創作的熱情,并激發其創造力,能夠在學習之后,設計自己專屬的手工藝品更好。
四、項目實施中實際遇到的問題
項目立項及市場調研后,項目正式展開,在實施中反思存在的一些問題。
第一,在課程學習和教授過程中發現專業技術不足。單純依靠零散視頻教學,教學資源匱乏且單一,DIY本身具備操作性、不易復制性,單以大創項目為開端,依靠零散教學視頻,不利于創意手工坊的長遠發展。需要通過更多途徑建立豐富的學習資源,以保證不同消費者的定制需求得到滿足。
第二,推廣力度不足。利用線上線下可以很好地開展推廣活動,但宣傳力度還不夠大,且持續性不高,缺乏多方聯動的機制。僅依靠學生,對于手工坊未來的發展缺少穩定性和持久性。團隊成員以同一專業為主,活動范圍有限,傳播力量薄弱。
第三,團隊成員建設不足。項目團隊的建設在成員選擇上以多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為主,但其年級更替較快,在老生帶新生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斷裂,且專業較為單一,除了手工制作與課程教授外,還需要不同專業學生發揮其專業長處,以保證手工坊的持續發展。
五、項目后期發展的幾點思考
面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保證項目可長久發展,可以建立以手工坊為主題的學生社團,擴大小組成員面,使不同專業人才都能夠在手工坊中發揮自身優勢,提高審美水平,強化動手能力,提高綜合能力。以社團為方向,確保以“老生帶新生”的管理模式能夠持續推進,每年從新生中選拔動手能力強、有較強審美水平的同學加入到社團中,確保在新老更替的同時不斷補充新鮮的血液。
與此同時,建立多方聯動機制,不單純依靠學生進行自學和推廣,可依托教師所授公選課程,積累有關的教學視頻,構建教學平臺,補充相關課程計劃、微課資源等教學資料,建立相關資源庫,有效保留教學資料,為實踐活動提供專業保障,又能打破單一專業局限性,無形之間在全校范圍進行推廣。建立多方聯動機制,也可依托“三創賽”等大賽形式,以賽促學,搭建大賽平臺,對手工坊進行更為有力的宣傳,也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同時,可以利用小組成員的專業優勢,通過海報、畢業設計作品展示等方式,進行產品及手工坊的宣傳與推廣,可選取手工產品構建品牌意識,打造學生自己的品牌。完成相關標志、文字設計、宣傳海報設計等相關品牌形象,既有利于項目產品的推銷,又能夠促進學生專業的發展,將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擴充個人作品集,能夠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打好基礎。還可以利用抖音、短視頻等潮流軟件錄制教學視頻,通過網絡進行傳播,更能迎合年輕消費群體的喜好。
除了校內師生的活動以外,還要多與校外企業進行溝通交流,邀請專家舉辦講座,為同學們傳授經驗,解答在制作和創意中遇到的問題。也可在創業項目培訓導師的講座中,不斷思考創業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以幫助創意手工坊更好生存下去。
通過以上幾點,使高職院校創意設計手工坊不只是停留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之中,而是要落實到實處,借此契機,能夠在高職院校中擁有一片天空。可以說,“捏布玩”創意設計手工坊項目的建立,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性,提高了綜合能力及動手能力,還能對小組成員的專業發展起到實踐與拓展的作用,他們不僅在專業理論方面有所提高,而且在實際項目建立和實施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既有收獲勞動報酬的成就感,又必須思考如何面對挑戰;既要與團隊成員協力合作,又必須獨立完成作品制作。通過此項目,不僅挖掘學生潛質,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發展,更是對高職院校建立創意設計手工坊的有效探索。
參考文獻:
[1]蔡康,陳媛媛,王天玉,劉澤琪.大學校園咖啡廳的創業探索——以“EATEA書吧”創業訓練項目為例[J].經貿實踐,2018,(23):170
[2]吳媛媛,朱月紅.“布”一樣的校園手工坊商業計劃書制定[J].廣角,2017,(22):176-177.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8年度寧夏回族自治區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