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 目的:分析醫(yī)院急診門診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效果與價值。方法:此次選擇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本院急診門診收治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以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比較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急診停留時間(10.48±1.22)min、住院總時間(17.49±2.01)d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總護理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水平(46.22±1.31)、護理總質量(45.01±1.05)、護患關系評分(46.04±1.05)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醫(yī)院急診門診落實臨床護理路徑能夠使患者更快接受治療,提高患者滿意度,增進護患關系。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急診;門診
文章編號:WHR2019042105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clinical nursing route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hospital.Methods: In this study, 90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clinic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targe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The care?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mergency stay time (10.48±1.22) min and the total hospital stay (17.49±2.01) 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sease knowledge level (46.22±1.31), total nursing quality (45.01±1.05), and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score (46.04±1.05)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s in the emergency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can enable patients to receive treatment faster,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improve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Emergency department; Outpatient department
臨床護理路徑是實施護理干預的重要模式之一,不僅能夠增強護理從業(yè)者的主動性與預見性,同時也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依從性。醫(yī)院急診門診所面臨的患者普遍存在病情急、病癥重等特點,需盡快接受對癥治療[1]。將臨床護理路徑落實到急診門診工作中,能夠極大程度縮短患者在急診門診處停留的時間,使患者更快接受救治,提高治療與護理質量。本文以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本院急診門診收治90例患者為例,探究臨床護理路徑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選擇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本院急診門診收治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參照接診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共計患者45例,包括男性27例,女性18例,患者最小年齡為15歲,最大年齡為78歲,平均年齡(41.8±1.3)歲,其中腦出血患者18例,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10例,腦梗塞患者5例,心肌梗死患者8例,其他病癥患者4例。觀察組共計患者45例,包括男性26例,女性19例,患者最小年齡為16歲,最大年齡為79歲,平均年齡(41.9±1.4)歲,其中腦出血患者17例,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11例,腦梗塞患者6例,心肌梗死患者6例,其他病癥患者5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經統計軟件檢驗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分析。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許可,患者均自愿參與,簽署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輔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工作內容包括:引導患者辦理入院手續(xù)、安排檢查等。
觀察組患者輔以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工作內容包括:首先,需在急診門診內部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由科室內工作經驗豐富的護士長和高護擔任正副組長職務,并結合院內情況和文獻案例建立臨床護理路徑應用表框架。應用表內容需以崗位責任制為基礎,表明負責各應用表的護理人員名字和具體步驟,以便在發(fā)生意外時快速尋找問題根源[2]。其次,接診患者后需立即幫助其開放綠色通道,由專人帶領患者家屬進行掛號,而患者則直接進入手術室內搶救。在運送患者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就需根據應用表上的標準對其病情進行準確的評估,保證搶救工作能夠有準確的依據,在搶救的同時由專人開始制定后續(xù)護理方案,手術結束后立即按照臨床路徑應用表開展工作。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在輔助醫(yī)生搶救的同時,還應對患者疾病的危急值進行評估,待手術結束后將其標注在應用表上。最后,搶救結束后根據具體情況對應用表內容進行微調和確認,在確定各流程后由臨床護理路徑組長簽字,簽字后的應用表內容不得擅自調整。后續(xù)護理中如發(fā)現需調整的情況,則需與組長溝通后進行,以免造成后續(xù)步驟與前期配合的失調。
1.3?觀察指標
統計并對比兩組患者急診停留時間與住院總時間,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定患者滿意情況,總計100分,得分超過80分代表十分滿意,得分低于80分高于60分代表一般滿意,得分低于60分代表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率+一般滿意率。自制調查量表評估各組患者護理前后相關情況差異,量表項目共包括:疾病知識掌握、護理總質量、護患關系三方面內容,各方面總分為50分,得分越高,患者接受護理的情況越佳。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 19.0專業(yè)統計軟件對本次護理結果進行分析,通過χ2檢驗總滿意度這一計數資料,通過t檢驗急診停留時間、住院總時間等計量資料。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急診停留時間、住院總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急診停留時間、住院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護理總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45例患者經護理干預后,20例患者表示十分滿意,24例患者表示一般滿意,僅1例患者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臨床相關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水平、護理總質量、護患關系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急診門診所接治的患者均表現為病情較急、病癥發(fā)展較快、情況危急等特點,通常在接診的同時就需要采取緊急治療措施,而患者及其家屬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焦急、恐懼,如不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會進一步影響搶救的開展和效果[3]。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指的是以臨床護理小組為基礎,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制定一套標準化的護理流程方案,該患者從入院起到出院為止的時間段內均需要遵照該方案接受相關護理服務。這種模式能夠讓護理工作更加的標準化,也使工作內容更加具有線性可控的特點,對護理流程中產生的各類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
將這種護理模式應用在急診門診的效果極為突出,首先臨床護理路徑具有量表化特點,在患者入院后每個階段要采取的護理工作均詳細安排,這也就為健康宣教工作提供了便利。可依據患者所處的階段制定健康宣教的目標,入院時以疾病知識、治療方法優(yōu)勢等為主,使患者及其家屬的治療和護理依從性大幅度提升[4];手術后的恢復階段則以預后注意事項、并發(fā)癥預防、疾病后續(xù)發(fā)展知識等為主,使患者及其家屬由被動交流變?yōu)橹鲃酉蜃o理人員提問,進一步提升護理的依從性和配合程度。其次,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將整個護理工作的內容做到可視化,各階段護理工作內容和目的均在標準化的護理表格當中,患者及其家屬可一目了然,既方便了健康宣教,也能夠使其進一步了解自身所接受的護理服務內容,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5]。同時,患者和家屬也可以通過護理表格對工作中的各種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督,護理人員也能夠開展自我監(jiān)督,從而防止工作中出現遺漏的問題,培養(yǎng)其工作的責任感和服務態(tài)度。最后,標準化的步驟安排可減少護理人員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失誤,使得其在應對急診疾病時更加熟練和流暢,并對各類問題具有一定的預見性,提升了整體工作效率,也能夠提升患者和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為后續(xù)工作創(chuàng)造更好的基礎條件。
總之,醫(yī)院急診門診落實臨床護理路徑能夠使患者更快接受治療,提高患者滿意度,增進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 董海英.臨床護理路徑程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效果及死亡率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9):24-26.
[2] 劉慧.急診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8,47(06):721-723.
[3] 徐國娜.臨床護理路徑在群體食物中毒救護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6,11(06):607-608.
[4] 劉海蓮.臨床護理路徑在門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06):1065-1066.
[5] 韋召麗.臨床護理路徑在醫(yī)院急診門診的應用探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7,14(0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