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璐 郭宇飛 樊艷 李颯威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生殖器官腫瘤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類型,對生命和健康的威脅性較大。本文就內分泌治療展開全面剖析,并強調內分泌治療下容易存在的臨床不良反應在中醫辨證預防治療中起到的具體療效。
【關鍵詞】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疾病類型;腫瘤科;不良反應;研究進展
文章編號:WHR2019051022
[Abstract] Breast cancer is a type of disease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female reproductive organs and is a threat to life and health.?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ndocrine therapy, and emphasized the specific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linically unfavorable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under endocrine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Key words]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Disease type; Oncology; Adverse reactions; Research progress
臨床上治療乳腺癌的過程中涉及到多種治療方法,為了有效控制乳腺癌的增長面積可實施有效的內分泌治療術[1],根據多項臨床資料顯示,內分泌治療在起到治療效果的同時容易導致較多的不良預后,為有效保證治療效果,提高治療的安全性,應在內分泌治療的基礎上展開中醫辨證治療干預,通過藥理平衡和藥物的相互作用調節內分泌治療后機體發生的應激反應。本文就中醫防治乳腺癌內分泌治療不良反應的具體療效以及治療方法展開綜述,詳述如下。
1?乳腺癌描述
1.1?概念
乳腺癌主要發生在乳房組織腺上皮細胞中,健康的細胞組織受到多種致癌因素的影響導致細胞發生惡性突變,違背正常的細胞增殖規律,出現快速無限制的復制和增殖造成乳腺周圍組織出現生長空間局限以及組織壓迫,創傷以及侵蝕的疾病癥狀[2]。
1.2?癥狀
出現腫瘤后一般會在臨床檢查時出現較多明顯癥狀,如乳房腫塊、乳頭不明溢液[3]。隨著腫瘤細胞對乳腺周邊組織(胸大肌、懸韌帶、皮膚組織等)的損害,常能導致乳房皮膚皺裂或局部腫大。疾病發展嚴重時能夠在直視下發現乳房周圍皮膚有明顯凹陷。在此基礎上會伴隨疼痛或乳房不適,對女性的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
1.3?病因
該疾病具有較多的發病機制,年齡處于51~54歲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概率最大,該年齡階段因此被稱為“乳腺癌高峰期”,除此之外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長期罹患乳腺增生或長期處于致癌環境均能誘發乳腺癌。在臨床檢查中還發現乳腺癌存在明顯的家族遺傳。除此之外,乳腺癌的發病還受到個體免疫機制的差異、內分泌系統差異和婚育的影響。就臨床病例調查顯示,月經初潮時間和閉經年齡對乳腺的發病率有較大的影響,初潮時間不足12周歲或閉經時間超過56歲女性均為乳腺癌的高發人群[4]。根據女性的婚育狀況來分析,超過35歲生育的患者相比于其他正常育齡期生育的女性有較高的發病趨勢。除此之外作為女性正常生理活動的“哺乳”現象,是身體為調節乳腺激素分泌平衡的重要環節,因此已婚而未育或超過育齡階段而未婚的女性群體均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乳腺癌發生的最重要因素是長期處于帶電輻射以及有化學輻射的環境中對乳房腺體細胞構成傷害從而導致細胞發生基因突變誘發惡性增殖[5]。
2?乳腺癌內分泌治療
2.1?乳腺內分泌之間的關系
乳腺癌主要發生在乳腺上皮細胞中,乳腺腫瘤細胞受到多種激素的刺激和影響能夠出現快速生長的現象。而乳腺作為人體結構中重要的腺體之一,在非妊娠期長期處于靜止狀態,乳腺未出現分泌活動,但會受到女性其他內分泌腺體和神經功能的影響出現微變化[6]。由于女性在正常生理周期的過程中受到卵巢性腺激素的調節以及下丘腦垂體的激素分泌影響下乳腺會出現輕微的生理活動,因此乳腺又被稱為內分泌及神經系統的靶向器官,在生命活動中依賴內分泌激素維持生理活動。
2.2?乳腺內分泌治療
該治療形式普遍被分為兩種類型(手術/藥物)。根據有關資料顯示,乳腺癌的繼續發展與激素依賴性有較大的關系,主要受雌激素、孕激素兩種激素類型的影響,治療前需要展開綜合性的內分泌檢查,明確婦女患者的內分泌水平是否正常,同時對乳腺癌的發生機制進行明確,根據乳腺癌發生機制實施相應的治療計劃。一般情況下采取內分泌治療需著重針對ER受體/PR受體兩類人群[7]。利用激素抑制法的思維及相關治療抑制腫瘤的生長。一般臨床上會采取口服抗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常見的如口服枸櫞酸他莫昔芬片。除此之外可使用抑制激素合成類或抗激素分泌類、促黃體生成、孕酮類藥物等對卵巢內分泌功能進行阻滯。實施合理的藥物治療具有更高的治療意義,藥物治療過程中涉及到雌激素受體,通過調節體內激素的分泌水平起到抑制腫瘤生長及轉移速度的作用。但考慮到長期在雌激素的影響和誘導下也容易出現較多不良反應,且療效會相對降低,需要結合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不良反應展開積極的防治和干預[3]。
2.3?內分泌治療不良反應
內分泌環境是乳腺腫瘤組織賴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其中雌激素是主要的影響因素,鑒于此在18世紀中葉國外醫學者提出通過切除卵巢起到抑制雌激素、孕激素對腫瘤細胞的刺激[8]。除此之外腦垂體等內分泌腺體均能夠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在先前的內分泌治療過程中會考慮對此類內分泌腺體做切除手術。就相關的臨床資料顯示手術切除卵巢、腦垂體等分泌腺體雖具有一定的臨床優勢,但治療后存在較多的不良反應,于患者而言安全性不高。而采取藥物內分泌治療手段通常會應用到三苯氧胺(TAM)等藥物,該治療方法在19世紀70年代被美國學者首次提出并實踐后發現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該類藥物的主要藥理原理是利用同性質的藥理成分競爭激素依賴性腫瘤物對患者體內雌激素的利用度,再利用胞質耗竭腫瘤細胞。該治療過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治療后同樣會造成一些列的不良反應,其中最常見的是乏力、惡心、頭暈、發熱等,部分患者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出血傾向,同樣會存在明顯的月經失調。三苯氧胺具有調節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長時間應用下具有導致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同時能夠對卵巢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藥物內分泌治療方法的藥理原則多是利用抑制雌激素的原理降低激素依賴性的腫瘤增長,但在三苯氧胺抑制雌二醇被機體吸收的過程中可能會影響雄激素分泌,雄激素在一定條件下能分化為雌激素,長期影響下會累及患者體內的其他器官[9]。
3?中醫治療乳腺癌
中醫治療時通常要利用辨證論治的思想針對個體差異以及同疾病類型不同的臨床癥狀展開辨證分析,治療時采取中藥方劑“旱蓮草湯”,處方為益母草15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女貞子15g、仙茅7g、仙靈脾6g、茯苓20g、旱蓮草20g。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開展辨證論治,若診斷后患者存在多汗,心慌,頭暈等癥狀應給予30g珍珠母。診斷后患者存在潮熱癥狀應給予8g柴胡、20g炒棗仁、12g牡丹皮。外陰及陰道干澀應添加12g白鮮皮。治療周期為1周,每日煎2劑。
中醫辨證預防治療時,應該根據不良反應的分型合理評估所屬癥候類型,并針對性地用藥治療。根據三苯氧胺服用后導致的不良反應展開研究,該藥物能夠導致的常見不良反應是潮熱、多汗、心慌、頭暈、陰道出血或外陰干澀。中醫認為此類癥狀多由脾虛濕阻或肝氣郁結所致,本文采取“旱蓮草湯”展開治療,在基礎方益母草、山茱萸、牡丹皮、女貞子、仙茅、仙靈脾、茯苓、旱蓮草)的基礎上展開中醫辨證,多汗伴隨心慌及頭暈癥狀多與氣虛和脾虛弱有較大的關系,治療時在處方上加適量珍珠母,珍珠母的治療功效集中于平肝潛陽,同時能夠起到安神和明目的作用,針對心慌頭暈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珍珠母中含有較多的硫酸水解產物,對子宮肌層有較大的收縮功效,同時能夠增強垂體后葉素的分泌。存在潮熱癥狀應給予適量柴胡和炒棗仁、牡丹皮。其中“柴胡”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同時能夠針對婦女月經病起到調解作用,在典籍《本經逢原》中提到柴胡具有散熱驅寒的功效,在發散寒熱的基礎上能夠有效調節表癥。外陰及陰道干澀應添加白鮮皮,在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過程中多數患者易出現陰道干澀或陰道內出血等現象,白鮮皮中的藥物成分具有抗癌的作用,同時能夠解熱毒,輔助創口恢復,對陰道干澀等癥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10]。而作為君藥的“旱蓮草”本身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和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除此之外旱蓮草中含有豐富的丙酮以及乙醇提取物,針對多種原因造成的肝功能損傷具有抑制作用和保護作用。經藥理學研究發現旱蓮草中的有效成分能夠應對臨床常見菌群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主要能針對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起到殺菌作用。
乳腺癌在當前社會中具有高發趨勢,疾病對女性的生理結構以及外形均能造成較大的負性影響,當前的治療方式集中于手術根治、放化療以及內分泌治療,不同的治療方法造成的臨床并發癥也具有差異。本文就中醫防治乳腺癌內分泌治療不良反應的具體療效以及治療方法展開綜述。本文提到的內分泌治療主要能對子宮內膜起到嚴重的危害,鑒于此聯合中醫防治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將“旱蓮草湯”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劑,發現能夠針對激素調節治療下的臨床不良反應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
參考文獻
[1] 嚴晨,王笑民,于明薇,等.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相關類更年期綜合征的中醫研究現狀[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10):4552-4554.
[2] 吳國強,顧晨奕,馬健芳.疏肝理氣填精方對乳腺癌術后內分泌治療不良反應影響的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7,(06):52-55.
[3] 孫翠梅,李艷榮,房麗艷,等.乳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依從性與疾病感知的相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6):1945.
[4] 侯艷玲,顏琬華,萬緒明.乳腺癌患者對輔助內分泌治療認知程度與相關知識需求的質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03):212-216.
[5] 韓媛媛.絕經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于內分泌治療中采用鈣及維生素D對減少骨量的作用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7,32(10):1621-1623.
[6] 陳娟,金山,張喜平,等.青娥丸聯合鈣劑對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后骨質疏松患者骨代謝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7,21(12):2284-2287.
[7] 吳國強,顧晨奕,馬健芳,等.疏肝理氣填精方對乳腺癌術后內分泌治療不良反應影響的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7(06):52-55.
[8] 顏寧,陳迪,馮得財,等雌激素受體與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耐藥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11):1304-1306.
[9] 鄭紫昊,鄒世芳,徐雨婷,等.晚期HR(+)、HER-2(-)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8,24(03):507-511.
[10]金一,姜大慶,趙林,等.體質指數對絕經后ER陽性乳腺癌新輔助內分泌治療預后的影響[J].腫瘤學雜志,2018,24(05):459-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