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紅

【摘?要】 目的:探討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后尿潴留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將本院婦產科2018年1月至2018年2月間收治的120例產后尿潴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n=60)以及對照組(n=60)。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研究組采取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96.67%)較對照組(83.33%)更高(χ2=5.926,P=0.029);研究組排尿量為(533.12±39.23)mL,對照組排尿量為(372.26±31.11)mL,研究組排尿量要高于對照組(t=24.87,P=0.001)。結論: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后尿潴留效果較優,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
【關鍵詞】 低頻脈沖電刺激;產后尿潴留;療效
文章編號:WHR2019042114
產后尿潴留是產后常見并發癥之一,主要是指產婦分娩期間子宮對盆腔神經叢以及膀胱產生壓迫作用,使得膀胱肌麻痹而產生的一種病癥,主要表現為正常分娩后6~8h膀胱有尿但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不暢致尿液不能排凈。輕者會引起產婦產后不適,重者可能會影響產婦產后泌乳,引發子宮復舊不良,還可能造成尿路感染。臨床治療產后尿潴留方法較多,包括熱敷、按摩、流水聲刺激等,但部分患者采取以上方法治療效果有限[1]。本院婦產科對2018年1月至2018年2月間接收的60例產后尿潴留患者采取了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效果較優,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2月間本院婦產科接收的120例產后尿潴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上產婦均為足月經陰道分娩,排除心肺等器官功能不全者;認知障礙或意識障礙者;無法耐受者。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n=60)以及對照組(n=60)。對照組年齡為23~34歲,平均年齡為(27.22±4.23)歲,孕周為37~41周,平均孕周為(38.66±0.88)周;研究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7.68±4.59)歲,孕周為37~41周,平均孕周為(38.74±0.92)周。在基礎資料方面如年齡、孕周等比較,研究組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并予以心理疏導,緩解其心理壓力。對膀胱區進行熱敷、按摩,通過讓患者聽流水聲,利用條件反射緩解患者排尿抑制,讓患者產生尿意,促使其排尿。必要時可向產婦注射新斯的明,對膀胱平滑肌產生興奮作用,促進膀胱平滑肌收縮而促進排尿。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具體如下:讓產婦取平躺臥位,讓其放松,在產婦恥骨聯合上方以及骶尾關節部位貼上康復儀電極片。脈沖頻率設置為833Hz,脈沖寬度設置為0.4ms,結合產婦耐受程度對治療儀信號強度進行調節。治療期間還可對患者中極穴、關元穴等穴位進行刺激,治療持續時間為20~30min,2次/d。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產婦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經過治療后產婦可進行自主排尿,尿量超過500mL,經過排尿后膀胱內無殘余尿;有效:經過治療后,產婦可進行自主排尿,但無法一次性排凈;無效:產婦依然無法自主排尿[2]。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另外,對比兩組產婦排尿量水平。
1.4?統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當中有關數據均采取SPSS 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述,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2.2?兩組患者排尿量比較
研究組排尿量為(533.12±39.23)mL,對照組排尿量為(372.26±31.11)mL,研究組排尿量要高于對照組(t=24.87,P=0.001)。
3?討論
產后尿潴留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尿急、下腹脹痛等,會讓產婦出現不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婦產后恢復。產后尿潴留與很多因素相關,包括腹壁松弛、大量使用解痙鎮靜藥以及膀胱神經功能紊亂等均可能導致產后尿潴留。部分產后尿潴留產婦會留置導尿管,給膀胱黏膜、尿道帶來一定損傷,可能會造成細菌侵入導致尿路感染,使得產婦排尿障礙加重,最終產生惡性循環。臨床多通過誘導排尿、新斯的明藥物治療產后尿潴留,但部分患者效果欠佳[3]。
此次研究當中,研究組總有效率(96.67%)較對照組(83.33%)更高(χ2=5.926,P=0.029);研究組排尿量為(533.12±39.23)mL,對照組排尿量為(372.26±31.11)mL,研究組排尿量要高于對照組(t=24.87,P=0.001),與相關報道結果一致[4],說明通過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后尿潴留能夠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低頻脈沖電刺激用擬生物波形式通過皮膚電刺激人體的膀胱區及腰骶部進行治療。低頻電刺激實施過程中以低頻電對第三骶椎進行刺激,可促進患者膀胱逼尿肌收縮,緩解膀胱肌麻痹癥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同時,低頻電刺激可緩解膀胱黏膜水腫、充血等癥狀,可促進患者膀胱收縮功能恢復,讓患者逐漸恢復正常排尿功能。低頻電流還可帶動膀胱肌肉進行節律性運動,有利于緩解膀胱肌痙攣,并促進盆底肌松弛,預防肌肉萎縮,對下尿路功能進行調節,促進排尿[5]。治療期間還可利用低頻脈沖電流對中極穴、關元穴等進行刺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脊髓排尿中樞抑制,可誘導排尿反射,對尿道括約肌以及膀胱逼尿肌產生協同作用,讓尿道括約肌以及膀胱逼尿肌正常舒張。另外,低頻脈沖電刺激以個體化原則為導向,會結合患者實際耐受性對低頻電流強度進行調節,并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儀器參數(時間、頻率等),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綜上所述,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后尿潴留效果較優,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促進患者排尿,有利于促進患者產后恢復。
參考文獻
[1] 楊秀蘭,于麗麗,付金喜.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產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5(99):69.
[2] 房杰.盆底康復低頻電刺激治療難治性產后尿潴留的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02):87-88.
[3] 張煥敏.脈沖電刺激穴位治療產后尿潴留的療效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23(05):145-146.
[4] 張催蘭.低頻脈沖電刺激在婦產科領域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6):6674-6676.
[5] 陳霞,黃旭瑩,何麗鏗,等.應用康復綜合治療儀脈沖電刺激穴位治療產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07):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