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要】 目的:分析中醫辨證治療多發性子宮肌瘤的效果。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接收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均50例。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結果: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照組為76.0%,觀察組為94.0%,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治療前子宮體積與肌瘤體積并無區別,治療后均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檢驗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結論:相對比常規西醫治療方法,采用中醫辨證治療多發性子宮肌瘤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關鍵詞】 中醫辨證治療;多發性子宮肌瘤;子宮體積;肌瘤體積
文章編號:WHR2019042617
子宮肌瘤是婦科疾病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于30~50歲。研究發現,30歲以上的女性中有20%左右有子宮肌瘤[1]。前期階段,患者臨床表現并不明顯,常保持姑息態度,定期檢查。在肌瘤不斷生長中,患者會出現月經量增加、周期變長、痛經、白帶異常等,嚴重時還會影響妊娠與分娩[2]。臨床多采取手術治療,但肌瘤多發性,即便是單個瘤體也存在一定的難度,給患者子宮帶來損傷,影響生育能力。針對此,臨床采取藥物治療控制肌瘤生長。本文分析中醫辨證治療多發性子宮肌瘤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接收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100例。經檢查結合臨床體征所有患者均為多發性子宮肌瘤。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均50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為(47.1±3.8)歲;肌瘤2~6個,平均(4.1±1.3)個;平均病程為(4.1±1.7)年。觀察組平均年齡為(46.7±3.7)歲;肌瘤2~7個,平均(4.6±1.2)個;平均病程為(3.9±1.5)年。兩組患者的基礎性資料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藥治療,予以患者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3551)治療?;颊呙刻炜诜?2.5mg,月經開始的第1天服用,每晚以涼開水口服,口服2h后禁食水,連續治療3個月。
觀察組:患者應用中醫辨證治療。依據患者病情進行辨證分型,主要包括氣滯血瘀型、氣機瘀滯型以及痰濕阻滯型。首先,氣滯血瘀型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消癥散結治療。藥方組成為桃仁14g、桂枝16g,芍藥15g、牡丹皮22g以及云苓20g;針對經量少或閉經的患者還需增加15g澤瀉、20g牛膝;經量比較多的患者增加15g蒲黃以及20g五靈脂;白帶過多的患者應增加白芷10g、薏苡仁16g;腹痛比較明顯的患者增加沒藥14g,乳香15g,延胡索16g。其次,氣機瘀滯型患者則采取行氣導滯、活血散癥治療。藥方組成為莪術15g、小茴香15g、青皮10g、丁香14g、川楝子12g、木香8g、三棱26g;針對月經不調患者還需增加香附15g和丹參22g;白帶過多的患者需增加10g白芷、薏苡仁14g、茯苓16g;腹痛明顯患者增加延胡索14g和田七15g。最后,痰濕阻滯型,此類患者治以理氣、消癥、化痰為主。藥方組成為三棱24g、莪術25g、制半夏22g、茯苓14g、川芎16g、陳皮15g、甘草8g、青皮12g、香附10g、蒼術13g、木香14g。所有患者將藥方用水煎服或制備成水丸內服,經期停止用藥。所有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并對比治療前后子宮體積與肌瘤體積。
治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全部消失,子宮大小恢復;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相對比治療前子宮、肌瘤體積縮小至50%以上;有效:相對比治療前患者的癥狀明顯改善,肌瘤與子宮體積縮小至50%~30%;無效:患者的癥狀并無明顯改善。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s)表示計量資料,并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則采用(%)表示,經χ2檢驗,如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照組為76.0%,觀察組為94.0%,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子宮體積與肌瘤體積并無區別,治療后均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子宮體積為(124.5±55.3)cm3、肌瘤體積為(15.4±5.3)cm3,觀察組患者治療前的子宮體積為(123.5±50.3)cm3、肌瘤體積為(16.4±5.8)cm3,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子宮體積為(83.8±40.3)cm3、肌瘤體積為(10.1±9.9)cm3,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子宮體積為(113.5±43.3)cm3、肌瘤體積為(14.2±5.3)cm3,檢驗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子宮肌瘤在臨床中比較普遍。根據臨床接收患者的現狀便可了解到,子宮肌瘤發病率不斷上升,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3]。臨床醫學認為[4],子宮肌瘤與患者性激素水平相關,且常出現在性激素分泌比較活躍的性成熟期,臨床主要應用西醫治療,藥物多為米非司酮。米非司酮屬于孕激素受體拮抗劑,此種藥物有很強的抗孕激素活性,能夠減少子宮動脈血流,控制對肌瘤供血,并有助于縮小肌瘤體積[5]。中醫辨證治療依據患者癥候類型采取恰當的治療措施,此種治療主要是依據患者的癥狀,主要為腹脹、陰道出血以及腹痛等。依據中醫的觀點為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引起邪氣不斷積累發病。因此,治療主要為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從臨床實踐來看,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相對比常規西醫治療方法,采用中醫辨證治療多發性子宮肌瘤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參考文獻
[1] 周琴亞,凌靜,譚潔,等.腹腔鏡與經腹多發性子宮肌瘤剝除術的療效比較[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03):509-511.
[2] 荀愛華,朱利,李楨理,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66例的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3):195-196.
[3] 余梅,高樹生,褚淑華,等.宮腔內放置水囊在腹腔鏡下剝除宮壁間小肌瘤術中的應用[J].西南國防醫藥,2014,24(07):778-779.
[4] 陳紅,馮莉,周云保,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50例臨床分析[J].江蘇醫藥,2012,38(19):2276-2277.
[5] 吳麗英,姚芹雪,楊靜,等.經陰道B超引導下腹腔鏡多發性子宮肌瘤剝除術43例分析[J].醫藥前沿,2014,04(1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