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 段敏


【摘?要】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在產婦產前胎心監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以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接受產前胎心監護的312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原則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每組均為156例,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比較兩組產婦干預前后的情緒變化、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后兩組產婦的焦慮及抑郁情緒評分均明顯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及治療依從性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提高治療依從性及護理質量,對提高產婦產前胎心監測合格率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 心理護理;胎心監測;情緒狀態;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
文章編號:WHR2019104094
胎心是反應胎兒宮內活動情況的重要指標,對胎兒胎心情況進行監測可直接了解胎兒宮內的生理活動及異常情況,給臨床提供正確的決策,可以有效避免產婦及胎兒不良事件發生率[1]。產前胎心監測的目的在于及早發現由于子宮、胎盤功能不良導致胎兒慢性缺氧而發生的產前死亡以及由于產時缺氧而窒息者,從而降低圍產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但對產婦來講,還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來幫助其樹立良好心態,提高治療依從性,以保證胎心監測合格率[2]。本研究以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接受產前胎心監護的312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探討心理護理在產婦產前胎心監護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接受產前胎心監護的312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均為單胎妊娠,未發現明顯的妊娠期并發癥,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28.74±2.63)歲;孕周34~39周,平均孕周(37.22±1.65)周;孕次1~3次,平均(1.58±0.47)次;體質量56~78kg,平均(64.36±3.75)kg。根據隨機原則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每組均為156例,兩組產婦一般臨床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具體為:
產婦心理壓力過重或伴有焦慮情緒時,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增加,常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使母親和胎兒的心率增快。因此在護理中應主動向產婦介紹胎心監測室環境,說明監測儀的性能、安全性及使用方法等,使產婦獲得生理及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滿足感,緩解其緊張情緒,提高胎心監測依從性。認真評估產婦的具體情況,詢問孕期身體情況、有無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有無不適,指導產婦進食后再行胎心監測,避免因空腹引起胎動、胎心率以及孕婦低血糖反應。胎心監測時若胎兒活動過多導致胎心率增快,應指導孕媽媽做好互動,安撫胎兒使胎心率恢復正常。對胎心監測期望值高的孕婦告知其胎心監測是一種間接的對胎兒心、腦和胎盤功能進行評估的方法,監測結束后認真告知產婦胎心的監測結果,耐心回答產婦提出的問題,滿足其心理需求,提高其胎心監測配合度。向產婦講解自身情緒狀態對胎心率的影響,指導產婦收聽節奏歡快、優美的音樂,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情,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并鼓勵其積極表達自身感受,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產婦干預前后的情緒變化、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采用焦慮評分量表(SAS)與抑郁評分量表(SDS)評價情緒變化,每個量表均20個項目,SAS量表以50分為分界點,SDS量表以53分為分界點,分值越高表示焦慮與抑郁情緒越嚴重[3]。治療依從性:良好:產婦積極配合臨床各項檢查及治療;一般:產婦對臨床各項檢查及治療存在疑慮,但仍可配合;差:產婦抗拒心理嚴重,不愿配合臨床各項檢查及治療,總依從為良好與一般之和[4]。患者出院時利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評測量表以不記名的形式評價患者滿意度,滿分100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前后產婦情緒變化
干預后兩組產婦的焦慮及抑郁情緒評分均明顯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及治療依從性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孕晚期胎心監測十分重要,由于大多數孕婦都會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不同程度的影響胎心監測的監測結果,從而影響胎兒宮內安危的客觀判斷。在醫患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必須提供更客觀及時的診斷依據,幫助臨床人員更加準確判斷胎兒宮內情況。但大多產婦常因缺乏胎心監護相關知識,加之面對陌生環境,對監測評分希望過高等因素的影響,常會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胎心率。心理護理主要是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幫助其掌握胎心監護相關知識,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以保證胎心監測合格率。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兩組產婦的焦慮及抑郁情緒評分均明顯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及治療依從性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提高治療依從性及護理質量,對提高產婦產前胎心監測合格率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雅麗,黃定根,黃月紅,等.胎心監護在孕婦產前應用的臨床意義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1):306.
[2] 安碧云,朱火梅,陳婷.心理健康教育在產前胎心監護中的應用與效果[J].中國基層醫藥,2017,24(19):3031-3034.
[3] 龍艷.心理護理在產前胎心監護孕婦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03):158-159.
[4] 薛云英.心理護理在產前胎心監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0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