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糖尿病足的療效。方法:60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的足趾皮膚溫度。結果: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足趾皮膚溫度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足趾皮膚溫度明顯升高,對照組無明顯改變,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足趾皮膚溫度。
【關鍵詞】 綜合護理;糖尿病足;足趾皮膚溫度
文章編號:WHR2019114035
近年來,隨著我國糖尿病發生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的發生率也逐年升高[1]。糖尿病足引起的截肢是正常人的15倍,而患者截肢造成的住院時間及康復時間延長,會增加患者的社會服務需求及家庭護理,既給患者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也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需給予患者合適的護理措施[2]。本研究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療效顯著。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所有患者均經實驗室檢查及臨床癥狀、體征確診。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8例;年齡為56~78歲,平均年齡為(65.7±4.2)歲;病程為4~7年,平均病程為(4.4±0.8)年;糖尿病足Wagner分級:0級者5例,1級者20例,2級者5例;疾病類型:1型糖尿病者2例,2型糖尿病者28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為55~77歲,平均年齡為(65.9±4.5)歲;病程為3~6年,平均病程為(4.6±0.8)年;糖尿病足Wagner分級:0級者5例,1級者20例,2級者5例;疾病類型:1型糖尿病者3例,2型糖尿病者27例。兩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防止感染、積極控制血糖水平、糾正水電解質代謝紊亂、改善局部循環及神經功能等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足部、飲食、感染創面等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心理干預、戒煙、日常足部護理及足部創面護理。
首先給予心理干預,因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較長,擔心截肢,多數患者會產生焦慮、緊張、消極、悲觀心態,其會進一步引起患者血糖升高,不利于疾病控制,而糖尿病足分級較低者(如0級和Ⅰ級)則認為不嚴重,風險意識較低,日常生活中不重視飲食控制、血糖控制,容易導致糖尿病足疾病加重,因此交談中需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及干預,以使患者可正確認識疾病,以積極心態面對疾病;同時指導患者戒煙,告知患者吸煙會加重其缺血程度,加重糖尿病足病情;再次給予日常足部護理干預,包括足部檢查及日常護理,糖尿病足患者需每天檢查足部情況,包括皮膚色澤、動脈搏動情況、有無雞眼、趾甲內陷、擦傷、皮膚裂傷、紅腫、水泡、蚊蟲叮咬傷等,尤其需注意趾間皮膚是否存在破潰;日常需每天堅持溫水(低于37°C)泡腳,洗腳后用淺色吸水毛巾輕輕擦干,皮膚干燥者可選擇一些吸收好、保濕性強的潤膚乳進行涂抹,不能涂抹趾縫間,同時囑患者不能經常站立,需要按摩腿部,以促進血液循環,告知患者不能赤腳行走,防止異物損傷,此外需選擇合適的鞋襪,以減輕足部壓力,冬季注意保暖;足部創面護理:對于淺度皮膚潰瘍者,除一般治療外可局部用碘伏消毒,同時保持創面開放,潰瘍間用大棉簽徹底分開;對于有大量滲出物且傷口較深者,一般治療外,需將壞死組織進行外科清除;皮膚水泡者除一般治療外,大水泡在無菌操作后將滲液抽出,用碘伏消毒后需用無菌紗布包扎,小水泡不用抽液,可用無菌紗布進行包扎。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后患者化膿性感染得到完全控制,足部潰瘍皮膚完全愈合,清除壞疽后新生肉芽組織可包裹殘端組織,且血糖水平優良,可從事一般學習、工作為痊愈;治療后患者的足部潰瘍皮膚面積縮小超過一半,壞疽清除后新生肉芽組織及皮膚不能完全包裹殘端組織,化膿性感染得到基本控制,血糖控制水平中等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化膿性感染反應減輕明顯,足部潰瘍皮膚面積縮小低于1/2,清除壞疽組織后新生肉芽組織生長不理想,血糖水平有改善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化膿性感染、足部潰瘍皮膚、壞疽組織及血糖水平無明顯改善為無效;2)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足趾皮膚溫度。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足趾皮膚溫度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足趾皮膚溫度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足趾皮膚溫度明顯升高,而對照組治療前后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是患者的神經及血管病變引起的下肢異常改變,多表現為足部潰瘍、感染及深層組織破壞[3],是引起患者殘疾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發病原因為末梢神經病變、肢端壞疽及皮膚潰瘍[4],在治療的同時需采用合適的護理措施,本文分析了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糖尿病足的療效。
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足趾皮膚溫度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足趾皮膚溫度明顯升高,對照組無明顯改變,治療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主要是由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給糖尿病足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及護理措施,同時積極的足部預防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足趾皮膚溫度。
參考文獻
[1] 岳艷杰.綜合護理干預在74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04):189-190.
[2] 張圓潤.綜合性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的護理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42):222-223.
[3] 夏文華.綜合護理干預聯合常規護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72):14145.
[4] 何紅,徐國麗,陳會平.糖尿病足周圍神經病變病人降低足底壓力護理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5,29(27):3338-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