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路路 牟瑜瑜 王海雷


【摘?要】 目的:研究產時發熱對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及護理對策。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00例產婦,設為對照組,分析產時發熱的發生率、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以及護理對策。另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產婦為觀察組,應用相關護理對策進行產時護理。對比兩組產時發熱發生率、產婦妊娠結局、新生兒結局、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產時發熱發生率較低,護理滿意度較高,產婦妊娠結局、新生兒結局也更理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時發熱可降低順產率,增加產后出血發生率,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予以應對,降低產時發熱的發生率,改善產婦妊娠結局和新生兒結局。
【關鍵詞】 產時發熱;妊娠結局;順產率;新生兒結局
文章編號:WHR2019041307
產時發熱是指產婦分娩過程中出現的體溫異常升高癥狀,可分為感染致產前發熱和非感染致產前發熱兩種情況,危及產婦妊娠結局和新生兒結局,甚至有可能導致新生兒死亡。這對護理工作以及總體醫療工作均提出了較高要求。分析認為產時發熱的原因較明確,可通過積極護理干預予以應對,本研究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00例產婦為對照組,另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產婦為觀察組。對照組產婦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29.0±3.4)歲;初產婦141例,經產婦159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9.2±3.3)歲;初產婦142例,經產婦158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和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調取對照組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導致產婦出現產時發熱的因素包括感染、非感染兩大類。據此對觀察組實施信息收集、心理疏導、應急處理、產后護理4項措施。
1)信息收集。感染因素導致的發熱,一般包括羊水感染、切口感染等;非感染因素導致的發熱,包括中樞神經功能紊亂、產熱/散熱失衡等。上述癥狀可通過術前機體檢查予以發覺。如患者臨產前病原體入侵導致炎癥,臨床表現尚不明確,但血液中的炎性因子水平多會出現上升,可作為感染處理的依據,降低產時發熱發生率。信息收集也重視了解機體基礎信息,如健康水平、免疫能力以及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等,作為預防分娩過程中發熱癥狀的參考。
2)心理疏導。產婦分娩過程中出現發熱問題后,可能伴有意識模糊、情緒緊張等問題。要求護理人員通過語言進行疏導。告知產婦“體溫波動問題已經得到控制”、“胎心監測結果理想”等,避免產婦受負性情緒影響,出現病情惡化甚至依從性下降問題。
3)應急處理。產婦體溫達到38℃以上時,要求應用抗生素以及其他藥物進行體溫控制。建立靜脈通道進行維生素C滴注,給予產婦百服寧(國藥準字H10970388;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口服進行降溫,如產婦已進入第二產程,可酌情給予葡萄糖注射維持體力。注射宮縮素避免宮縮乏力和大出血風險,同步做好保暖工作[1]。對產婦重點體征指標(血壓、心率、呼吸等)進行實時監測,確保所有操作無菌。產婦高溫不退、無法順產,改行剖宮產。4)產后護理。產后繼續進行體征指標監測,重點預防產后出血問題,了解產婦體溫情況,給予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結合的方式控制體溫變化,對于機體功能較差的產婦、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產婦,做好產道損傷情況評估,并做補液準備。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產時發熱發生率、產婦妊娠結局、新生兒結局、護理滿意度。其中妊娠結局重點了解產后出血、感染、剖宮產問題發生率,記為“異常”;新生兒結局重點了解新生兒窒息、窘迫、死胎發生率,記為“異常”。護理滿意度以量化指標表達,設“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選項,由“非常滿意”、“滿意”構成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以χ2檢驗計數資料,以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時發熱發生率、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產時發熱發生率較低,護理滿意度較高。見表1。
2.2?兩組產婦妊娠結局、新生兒結局
觀察組產婦妊娠結局、新生兒結局較理想。見表2。
3?討論
產時發熱問題可危及產婦妊娠結局,也影響新生兒結局,是產科需要防治的重要疾病。此前學者分析指出,產時發熱可增加剖宮產發生率5%~8%[2]。也有學者發現,因產時發熱導致的新生兒異常約在5%~10%[3]。另有學者研究表明產時發熱可能導致產婦產后出血[4]。著眼于護理優化,應重視產婦病情控制,有效的藥物干預能夠提升產婦護理滿意度10%~15%[5]。本研究中,以循證護理為原則,通過信息收集了解產婦機體特點,就可能出現的產時發熱問題提前做好應對和處理。心理疏導有助于產婦情緒穩定,也能提升依從性,從而改善妊娠結局和新生兒結局。應急處理的價值在于,針對已經出現的產時發熱情況給予有效干預,降低病情危害,避免病情加重。產后護理主要強調并發癥預防、產婦預后改善,可避免產后出血等問題。各項措施帶有一定的遞進性,也能夠各自獨立推行,強調對產時發熱問題的預防,也重視對問題的處理,從而綜合改善護理工作質量,提升患者和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從結果上看,觀察組產時發熱的發生率為5.67%,低于對照組的11.67%。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33%、妊娠結局異常發生率為4.67%、新生兒結局異常發生率為1.95%,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 產時發熱可降低順產率,增加產后出血發生率,通過護理干預能夠予以應對,降低產時發熱的發生率,改善產婦妊娠結局和新生兒結局。
參考文獻
[1] 吳藝英.產時發熱對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及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9,17(03):135-136.
[2] 張成強,陸澄秋,錢蓓倩,等.母親產時發熱伴新生兒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8,13(06):438-441.
[3] 謝星,張麗芳.椎管內分娩鎮痛對足月初產婦產程進展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8,27(05):375-376,380.
[4] 朱好,胡蓉.207例產時發熱產婦胎盤病理結果與新生兒近期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8,27(04):284-286.
[5] 田一均. 椎管內注射地塞米松對分娩患者發熱及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影響[D].延邊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