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燕
進入了新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我們們發展的靈魂和階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中作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要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新型的適應新時代和信息時代迅猛發展的時代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我大力地進行了課堂結構的改革,構建了:自制課堂創新的教學目標;設定創新能力的訓練點;進行創新能力的訓練;布置創新能力的作業;進行創新能力的評價等環節的流程。這樣的語文教學流程,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上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創設“民主和諧愉悅為真諦”的教學環境
1.寬松的環境,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寬松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激發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主動地探索,自由發揮創造潛能。讓孩子從小不僅敢想敢說,而且敢于嘗試和實踐;讓他們的思維沒有定式,盡量的開放,竭力的幅射;青少年思維活躍,善于想象,而想象正是創造的必由之路。我們只有讓青少年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無拘無束地在宇宙的時空中遨游,才有可能培養和發現那些天真幼稚的孩子們身上所潛在著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萌芽。
2.鼓勵,是學生創新的動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心理學認為鼓勵使人奮進,鼓勵使人產生無窮無盡力量的動力,鼓勵是克服艱難萬苦的信心來源,鼓勵更是戰勝艱難萬苦的勇氣和力量。老師要善于使用表揚鼓勵的策略,充分運用正面的評價,讓每個學生從各個角度都有成就感,認真的觀察每個學生的優點,和學生優異的側重點,進行肯定和贊美,使學生在成就感的基礎上,揚起奮勇創新的勇氣。
3.尊重,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需要。我們尊重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他們的感情。要發揚民主,不能獨斷專行。尊重就是不僅給他們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還要允許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允許他們有缺點和錯誤,面對學生的錯誤、幼稚,應以冷靜的心態分析,注意因勢利導,讓每個學習的環節都充滿著人情、友情、親情。尊重學生的意見就是尊重學生的重要表現。
二、建立以“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為主軸”的課堂結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激發學生不斷地對生活和社會的探究,參加社會的體驗,對課本的實質進行探究。在學生自己探究探究和自己和自主的體驗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的形成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通過學生自己動起來,自己敢想,自己敢說,自己敢做而形成的。創新需要學生有強烈的求知的欲望,表現的欲望和創造的欲望。這些欲望的產生,需要老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啟發、講解。探究和體驗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的動力,創新的動力內在動力激發出來了,創新能力才能得到真真正的提高。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學習是學生的內部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環節的安排,并不只是為了把知識講明白,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其產生內部需求。自讀是培養語文自學能力的第一步,講一篇文章,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領悟。在學生自讀后引導學生說說在自讀中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特別還要講是怎樣弄明白、弄懂的。
2.指導學生學會選擇。選擇是對事物主次、輕重的區別能力,也是一種價值判斷能力,是學習自主性的重要特征。選擇是一種區分能力,在創新能力上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同的學生應該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還要尊重學生內心的世界的選擇,給學生創造很多能夠創新自主選擇的條件,比如說學習課文的時候應該給學生說,我們應該怎怎么讀這篇課?文字應該怎么寫?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每人的學習情況,進展情況和學習的思路是怎么樣?設計出很多創新思維的題目,讓學生根據根據各個人的根據自身的情況去選擇,去創造,從而真正的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組織以“學生互動學習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是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個性的有效途徑,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合作性的交往團體里,他們取長補短,實現思維和智慧上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創造性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合作而高效率地解決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每個學生在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的同時,就是在從事自我學習的創造活動,而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橋,通過動態的活動為學生的創造性注入活力,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在教學中,我嘗試了“雙體互促式”合作學習法,個體與群體的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在小群體的“競爭”中學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四、選擇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語文老師要根據信息時代的發展創新教學方式,使語文教學充滿了興趣,充滿了樂趣,充滿了生活活力的這樣一個美好的世界。創新的教學方法不但能夠吸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生動形象和靈活多樣的創新的教學方法,探索創新和愉悅的教學氛圍,讓教學課堂符合小學生喜歡新奇,好奇,情緒多變,形式多樣的特征。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通過各種辦法通過學生的眼耳口舌的各種活動,使學生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強化學生創新的動機,把知識性、把科學性、把思想性等有機的結合起來。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教完《臺灣蝴蝶》第二自然段后,我說“臺灣蝴蝶品種繁多,珍品舉不勝舉,你能否想象出新的品種,把它畫下來,看誰的想象更豐富,畫的畫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