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萍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游戲是人一生的活動,在游戲中,人們體驗到自由、愉悅、表演、體驗,得到生命的關懷與引領。因此,可以把游戲引入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促進學生自我體驗與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游戲性
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學生癡迷于網(wǎng)絡游戲,樂此不疲,老師家長無能為力,而我們的語文課堂,上課靜悄悄,那么我們能否把初中語文課堂變成一個大型的游戲,我們的學生變成玩家。這樣是否就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我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自己的見解和大家分享。
一、游戲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魯迅先生在《風箏》一文中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椋婢呤莾和奶焓埂!奔热挥螒蚴翘煨裕敲磳τ趦和瘉碚f它就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調(diào)查和研究,我們也發(fā)現(xiàn)游戲教學法對于中學生的各方面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游戲有利于中學生的知識增長,智力發(fā)展。課堂中的教學游戲首先與教學大綱密不可分,與教材內(nèi)容息息相關,學生通過積極地參與游戲,能夠不知不覺地將所學知識甚至課外知識充分地消化吸收 另外,這些教學游戲一般都包含開發(fā)智力的成分,如通過觀察 分析 猜測和想象等進行,因此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
2.游戲有助于激發(fā)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中學生的壓力負擔。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適當?shù)挠螒蛴欣谂囵B(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主動與教師互動,同時化難為易,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習,不再認為語文是枯燥乏味的學科,輕松提高語文成績,從而減輕學生的壓力負擔。
3.游戲有利于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語文課堂上的游戲多為分組活動,學生在游戲中親身體驗了與他人合作共事的樂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競爭精神, 游戲教學法既符合中學生的生理特點,也適應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它可以緩和課堂上的緊張氣氛,消除學生因?qū)W習產(chǎn)生的疲勞倦怠的心理設置的游戲通常以小組比賽的形式開展,參加游戲的學生都會抱著努力獲勝的心理,這就可以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并有助于克服靦腆羞怯的心理障礙,保持身心愉悅 自信向上的狀態(tài),這些都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4.游戲有助于中學生陶冶情趣。每種游戲活動都會包含著豐富的美學因素,如其中的文學 顏色 聲音 動作 圖像及創(chuàng)設的情景是時刻存在的無聲教育,游戲經(jīng)常結(jié)合畫畫、唱歌、朗誦、運動等,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美的含義,這有利于中學生陶冶情趣,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點,提高審美能力。
二、游戲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可行性
1.游戲運用于初中語文課堂是對《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踐。。《新課標》在講到語文教育的特點時說:“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盡管校園廣播、校報、文學社、小記者團隊等校園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不少語文實踐的舞臺,但是,由于普及的廣度有限,而且缺乏專職教師的指導,這類校園活動并不能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語文教師要把學生的語文實踐落到實處就必須把眼光集中到課堂上來,在45分鐘內(nèi)作文章。可以這樣說,學生是否能夠真正提高語文或者語言的實際利用能力,關鍵在于老師是否利用好了語文課堂這一學生學習語文的平臺。在語文課堂上開設語文活動,也就是在老師的直接參與下,在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約束下,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語文游戲當中,聽說讀寫全面鋪開,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
2.游戲手段運用于初中語文課堂是“游戲哲學”在中學教育領域的應用。西方哲學家在近代開始的對“游戲”的哲學探討,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質(zhì),他們指出游戲是一種精神的自由活動,能力的自由活動,即一種主體性的活動。席勒提出了“審美游戲說”。他認為游戲不是強迫,是自由活動,人在審美的游戲里成了自由的人和真正的人。伽達默爾認為人只是在游戲時才是充分自由的,也只是在游戲中,才是人類學意義上的人,游戲具有與生命本體的同一性的質(zhì)。伽達默爾還指出:人類游戲的存在方式就是自我表現(xiàn),人類游戲的意義就是自我表現(xiàn)。也就是說,教師如果能夠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更加自由的空間讓學生更加自由的發(fā)揮、充分自我表現(xiàn)的話,學生就能夠有更加深刻的審美體驗,語文課就會更加深層次的觸及學生的精神世界。
3.游戲運用于初中語文課堂符合初中學生心理需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樂之者”。《新課標》也明確指出“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nèi)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guī)律,應該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初中學生生理上的迅速成長使他們心理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他們的觀察力、注意力、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個時期的學生對新生事物特別好奇、渴望,有很強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他們需要成人的尊重和理解,需要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同老師平等對話。在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等智力因素發(fā)展的初中階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語文課深入“生”心的重要教學原則。
要讓學生對知識有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到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jīng)驗來學習),而不僅僅是聆聽教師對這種經(jīng)驗的介紹和講解。所以,正如《新課標》所言——“教師應轉(zhuǎn)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張秀轉(zhuǎn).游戲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J].新課程(教師版)》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