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慶紅
近年來,大家越來越重視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的去思考,主動地去探究,主動的去判斷,讓學生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積極的參與者,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條件下,實現了自我價值。
一、創設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
1.創設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創設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才能活躍課堂氣氛。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互尊、互愛的關系,課堂氣氛是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師的態度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才能使學生敢于參與,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下完成的,積極的情感可以刺激學生的中樞神經,促進了學生的強烈追求、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主體意識。知識往往是通過情感這個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內化,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老師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能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可望可及的教學目標,對不同層面的學生略有指導,能給每個學生帶來成功的喜悅。
2.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輕松愉快的教學情景是激發學生學習愿望的條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根據教材的內容本身挖掘教學中內在的樂趣,創造出和諧適當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去猜想,去判斷,去發現真理,使學生主動的理解的學習材料,使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得到一快的發展。充滿情趣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更加有效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教師先讓學生指出一些3的倍數,然后把這些數各位上的數字換位。如:123、132、213、312、321,讓學生檢驗數字換位后,各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怎么還是3的倍數?隨著一片驚奇,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想急切探索其中的奧妙,參與學習的熱情被激發了出來。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提高主動學習能力
1.學生能敘述的盡量讓學生自己敘述。"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表達在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能夠敘述設計和思考的過程,并通過一定的訓練,使學生能夠達到有條理的,有根據的進行思考問題的能力,我們數學老師要經常組織學生通過各種例題的運算,然后概括出運算的定義,運算的概念,運算的性質,運算的法則,運算的公式等等,這樣不但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加快學生的信息的傳遞的速度,還能滿足學生的表自我表現欲望,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2.學生能操作的盡量讓學生自己操作?,F代教學論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合作,特別是強調手腦并用。教師有意識地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動手畫畫、剪剪、拼拼、比比,通過擺弄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借助表象中介逐步抽象出有關法則、公式,從而完成從形象到抽象的跳躍,不但獲取知識,同時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加深對操作對象的印象,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一種形式。
3.學生能發現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當成學生主體,在各種教學環節中,主動的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自己的判斷能力,去主動的發現新問題,探索新問題,發現新知識。并在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討論中,還能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性,還能活躍課堂的氣氛,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發表自己的主張,這也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
4.學生能提問的盡量讓學生提問。數學教學過程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會出現疑問。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提問題,多提問題,善提問題。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學習主動權,使探究活動成為一種樂趣,而且能提高教學質量。
三、為學生創設主動探索的參與條件,提高課堂效益
1.堅持啟發。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可能一點到透,但是學生有的學生需要老師充分進行啟發才能理解,通過各種形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進行思考,進行操作,進行討論,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調動學生的感性認識,在感官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啟發性的教學能夠讓學生主動思考,這樣學生才能成為課堂的主角,才能成為學習的主體。
2.適時點撥。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點撥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剖析數量關系,根據條件和問題,靈活地轉換解題思路,從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適時設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催化劑"。教學過程中教師恰當地為學生設懸念,提疑問,揭矛盾,破疑團,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可以通過設疑,把學生帶入問題的情境,是激起學生學習的好方法,并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爭辯,才能使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到位。
4.及時解惑。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有些問題疑惑不解時,需要教師及時化解,并適時設計討論題,引起學生討論的辦法,達到解惑的目的。
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小學教學數學的教材為根本,主動優化小學數學的課堂結構,從教材中總結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結構形式,要正確的處理好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系,這樣就能夠減少教學中這個無用環節,節約了教學的時間,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保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說采取了讓學生先學后教,把講的內容當堂訓練,這樣的教學結構使學生從這個緊張壓抑的氣氛中解放起來,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確認,在教學課堂中,能夠使學生主動的動腦,主動的動口,主動地動手學習的過程,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的發揮出來。
在教學過程中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才能有效,學生學習;“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這三大主體性要素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也才可能進一步得到發掘,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素質教育才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