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毅
(葫蘆島市檢驗檢測中心,遼寧 葫蘆島 125000)
隨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生活水品的不斷提高,一系列突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時常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也愈演愈烈,如果此類問題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有可能會引發社會對食品安全的恐懼和擔心,甚至引發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1]。因此,我們必須針對當前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深入探究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所在,從食品安全管理角度著手解決,摸索一些列新時代食品安全管理新方法,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目前,隨著經濟迅猛發展,許多食品行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崛起,更多的企業加入到食品制造和銷售領域,特別是網絡、網紅銷售方式的急速發展,這些都致使食品行業競爭壓力不斷增強。因此一些企業和商家為了贏得市場競爭優勢,各盡所能,不斷開始另辟蹊徑,想盡各種辦法提升產品利潤,這就出現了一些用低廉產品代替高端產品、使用法律禁止添加的物質或者添加劑等不法現象,這給市場競爭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嚴重的影響了食品安全[1]。
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產品不斷更新換代,雖然我國食品檢驗檢測技術不斷取得本質提升,檢驗檢測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但僅僅使用現有的食品檢驗檢測技術,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無法滿足食品安全監管的需求,主要是檢驗檢測標準制定的相對滯后、檢驗加測設備配備和使用能力不足。以上因素都導致食品安全存在諸多的隱患[2]。
目前,伴隨著機構改革的進行,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機制還不夠完善,一是工商管理部門、質量監督部門、食藥監管部門剛剛整合成立市場監管部門,許多管理工作還需捋順。二是市場監管部門與其他管理部門之間還需加強溝通與聯系,還需配合默契。法律法規也不夠健全,雖然現已頒布《食品安全法》,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但是目前的法律法規依然不能細化到各個監管環節,這也嚴重影響了食品安全監管的質量[3]。
消費者自身缺乏食品安全意識,這也是導致食品安全存在隱患的客觀原因[4]。消費者自身由于缺少食品安全意識,致使消費者在購買食品過程中缺乏鑒別意識,隨意購買,特別是缺少食品安全常識,對食品添加劑、食品上殘留有害物質等方面沒有認知,購買食用某些違法違規的食品,從而使自身的身體健康受到傷害。
伴隨機構改革的順利進行,成立市場監管部門,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日趨完善,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科學、持續創新發展。首先解決食品溯源問題,遵循食品信息溯源原則,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立足市場監管的優勢資源,進一步加強對食品行業信息數據的排查、統計,深入調查分析,從而建立食品行業質量信用檔案,不斷發展食品安全信息大數據,通過大數據對食品企業進行評價,形成更加透明的食品市場營銷氛圍,達到食品行業信用監管[1]。
不斷推進市場食品安全監管規范化、常態化,最重要的是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4]。雖然現在食品的生產和流通都經過非常嚴格的審核,但是市面上還是存在一部分不符合標準的食品在流通,故而管理部門仍然需要完善相關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從食品的原材料、生產加工、包裝儲存、運輸銷售等環節全面進行監管,各環節都要保證符合相關規定要求,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強化食品抽樣檢查,國家和各地區定期對市面上的食品進行抽樣檢查,對食品進行最嚴格的檢驗檢測,確保市場上流通的食品是合格的、安全的。落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主體責任,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員制度,將責任落實到人,從而形成層層有監管,事事有監管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
目前,由于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需求的發展,對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新技術的需要也越來越渴望,所以要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方面不斷加強投資和開發,在總結自身經驗的同時,學習和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不斷使我國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與國際接軌,不斷滿足食品安全監管和檢測需求。通過新技術的開發和利用,進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食品生產過程和細節的規范提供強有力的保障[5]。此外,各級政府也要做好主導,結合自身實際,依托自身優勢,進一步加強檢驗檢測設備的配備和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儲備,從而能更好地服務于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
目前,食品安全宣傳的力度還不夠強,要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常識的宣傳和教育,讓人們了解食品安全常識,使人們學會食品安全常識,從而消費者自身可以通過食品安全常識去鑒別市場上的食品,樹立正確的食品安全意識,選擇購買食品時能夠正確購買。這樣也形成了人人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社會監督體系,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這樣一定程度上會減少不良食品企業存在的數量,進而保障市場上的食品安全[6]。
言而總之,食品安全問題的存在不僅僅是市場問題,這也是關乎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要進一步化解新形勢下食品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必須在各方面下功夫,不斷加強政府在監管方面的主導作用,逐漸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制度,提升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人人參與,社會監督,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