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菲,王翠青,李倩茹,王 麗,王苗苗
(魯南煤化工研究院,山東 濟寧 272000)
眾所周知化工行業生產會產生大量的固廢,歷史堆積和新產生固廢都對資源化處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工渣、冶金渣等化工固廢大多含一定毒性,但其中也不乏存在很多可提取并能循環利用的物質,這些對人類發展有利用價值物質的提取,就是我們將要努力攻克的難關。但若處理不當,不但會破壞生態環境,也是資源能源的極大浪費。環境污染和能源緊缺是目前我國化工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固廢處理行業的可持續資源利用便對這兩大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我國作為當下固廢產出最多的國家之一,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工業生產廢棄物外,工業固廢還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尾礦等。隨著化工業的發展,化工固廢市場加速膨脹,堆存量激增。現階段我國處理化工固廢的方法較為傳統,包括填滿、焚燒、堆肥等,缺少綠色可持續的工藝技術支撐,這就使得化工固廢產業轉型升級不夠理想。化工固廢的資源化利用也由于受到地域、處理成本、再生利用水平等方面的限制,致使固廢處理工藝、運作管理和市場監管面臨很大困境。雖然《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固體廢物鑒別標準通則》和《國家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目錄》等優惠政策的發布,可暫予免征環保稅以及所得稅、增值稅等,有效地推動了化工固廢治理行業的發展。然而產廢企業和資源化科研單位的信息溝通不及時,較為先進的資源化技術如高速活性制肥技術、等離子氣化技術因為投資大,回報延遲等原因得不到廣泛推廣應用,延遲了我國化工固廢向著無害化、減量化、綜合化、社會化、產業化前進的步伐[1]。
1.2.1 水污染
固廢對水環境污染最為嚴重,化工固廢生產企業未經無害化處理便將廢料廢渣隨意排入江河湖泊,造成大面積水體污染。化工固廢浸在水中一定時間,可溶性有毒有害物質隨地下水進入人類飲用水源中,人類飲用后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有些固廢采用傳統填埋技術后會產生滲濾液,滲濾液會滲入地下水中,對地下水循環進行污染,進而通過地下水飲用系統危害人類健康。
1.2.2 土壤污染
固廢通過填滿、焚燒等方法處理后,其中含毒性、放射性的有害物質會進入土壤,對土壤環境產生影響,不僅會改變土壤性質,破壞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環境,而且會增加土壤中有害有毒物質含量,這將會被農作物直接吸收,引起作物病變,如若被人類或動物界食用,將會對生物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1.2.3 大氣污染
化工產業鏈中產生的粉塵顆粒會飄散在空氣中,給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化工廢渣保存不當或者露天堆放時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也會對空氣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且在固廢填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氣體,還有可能引發火災、爆炸,威脅人類生命財產安全。
隨著化工固廢越來越受到重視及相當一部分先進技術工藝得到了固廢處理行業的應用,我國化工固廢的資源化利用在不斷更新。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激勵化工固廢處理行業蓬勃發展,化工企業要運用區域化便利,改進回收方式,創新回收工藝,建立和完善固廢管理體系制度,使得固廢數量不斷減少,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率持續提高,從而促進化工行業的資源化發展。
明確環保部門主體責任,推進信息平臺建設,促進良性市場機制。可以為化工企業建立統一的信息資源庫,根據各化工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防治手冊,并上報相關部門備案,為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提供數據支撐,讓化工企業也能積極參與到防治工作中,環保部門要對化工企業進行嚴格監督管理,以確保化工企業對防治工作的貫徹執行。根據固廢的堆放時間,品種特性,揮發性等因素,進行固廢分類處理平臺劃分,細化化工固廢處理方式,進一步改善化工固廢資源化利用水平。引導產廢企業和處理企業之間合作共贏,構建多元化發展平臺[2]。
可以鼓勵化工產廢企業之間或者產廢企業與處理固廢企業多聯合,加強技術研發,學習先進的生產方法,提高本行業的應用效率,改進原有產廢較多的生產工藝流程,優化產業結構,減少能源和資源損耗,降低固廢產出,提高資源利用率。例如化工領域的固廢煤矸石在經過處理后可用于生產微生物肥、沸石分子篩、微晶玻璃、鋁系產品,還可以提取硅鋁炭黑等[5]。另外,在固廢產出后對其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固廢就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固廢產出企業要勤于思考,勤于發現,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出最優處理方案,提高固廢循環利用率,減少固廢排放量。由政府牽頭建立化工園區或產業集群,把化工產業其中起來,形成項目技術包,給產廢處理提供了地域上的便捷,提高化工固廢的資源利用率[3]。
化工固廢傳統處理方法填埋、焚燒、固化等的資源化利用率較低。化工企業為了適應當下我國的環保需求并考慮到長遠發展需求,引進先進的固廢處理技術勢在必行。其中比較成熟的先進工藝包括粉煤灰制備活性炭技術、廢渣制備陶瓷胚料技術、泵送煤矸石填充技術、廢棄油脂制備生物柴油技術、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這些二次循環利用技術對煤矸石、粉煤灰、尾
礦、冶煉渣等化工固廢資源化利用效果明顯。這將比傳統處理技術發揮出更大的利用價值,最大限度的實現綠色循環利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化工產業的固廢資源化利用的投資大,回報期長,導致化工企業處理固廢的積極性不夠,這就需要政府出臺更加適合本階段發展的激勵優惠政策。雖然我國已經在扶持固廢資源化方面有了些優惠政策引導,但是力度不夠,接下來,我國需進一步提高化工固廢資源化處理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加大科技研發政策支撐,在產學研方面,政法相關部門要加強技術研發單位在化工固廢資源化利用成果轉讓效率,縮短成果轉化周期。除此之外,加大產業多元化投資,出臺相關貸款優惠支持固廢的綠色處理通道,引導社會各類資金進入固廢處理行業,合力推進產業資源的循環利用。
固廢處理和回收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實際操作時卻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我國政府部門針對固廢治理也出臺了不少優惠和引導政策,但是在工藝技術、運營管理和市場監管方面依然存在較多短板。化工固廢區域化產業協同發展是化工固廢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模式。在固廢處理行業中,應該不斷推動固廢處理技術和工藝不斷創新,全面落實政府各部門市場監管責任,針對不同類別固廢尋求合理的處理技術,增加地域合作聯盟效果,以便于最大程度上降低資源損耗和環境污染,推動固廢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4]。然而,對不同固廢的產生分布、利用處置、污染特性等方面的專項技術研究仍然薄弱,綜合利用程度不夠。如何對化工行業的固廢進行無害化處理,推動化工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向縱深發展,這將是接下來化工固廢企業需要著重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