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梁晴/通訊員 李蕾蕾
記者日前從華魯集團旗下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環科院”)了解到,今年3 月,泰安市東平縣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22.92%,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和改善率從全市排名倒數第一躍升為全市正數第一,從原來每月罰繳100 萬元轉為獲得市財政獎勵100 萬元。這一成績,離不開省環科院的辛苦付出。
省環科院環境咨詢中心采掘農林水所所長張慶坤告訴記者:“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2 月,在泰安市大氣環境質量各縣(市、區)排名中,東平有7 次排名第9 位。全縣上下十分著急,各方尋求措施擺脫排名不利局面。最終,省環科院專家團隊介入東平縣大氣綜合治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省環科院專家團隊入駐東平后,通過實地調研、數據分析、走航監測等技術手段分析認為,影響東平縣環境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是氣象條件、冬季散煤燃燒、工業污染源、道路移動污染源。此外,該縣企業大宗物料運輸主要依賴重型柴油車,也導致區域空氣質量很差。
2019 年底,環境咨詢中心先后組織7 人次駐東平縣16 天,詳細排查當地重點企業、建筑工地、交通干線、拆遷工地、各社區取暖、道路積塵等情況,查找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2020 年2 月29 日至3 月24 日,省環科院專家團隊克服疫情影響,先后派出5 人駐點東平縣14 天,踏勘施工工地、排查企業、查找在線數據、夜查柴油車輛,推進開展城區道路走航監測、激光雷達掃描監測,分析影響空氣站點的主要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他們先后提交了多項書面材料,制定了東平縣大氣綜合整治責任區劃網格圖,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指導東平縣大氣綜合整治工作。
位于東平縣老湖鎮的即發華山針織有限公司,是專為老湖鎮移民脫貧引進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一期項目具備年產500 萬件紡織品的能力。由于對環評政策和程序不熟悉,環評辦理不及時,加上當前企業人員少,嚴重制約了該企業的產能釋放和正常發展。張慶坤說:“3月11 日,我們得知該情況后,立即組建技術團隊趕赴該公司,迅速進行現場踏勘、資料查閱、技術交流,并提出問題解決方案。隨后,項目組加班加點,兩天內即編制完成該企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無償幫助解決了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題,為企業節約資金十幾萬元。”
據了解,省環科院還承擔了泰安市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支持工作,長期派出2 ~3 名專家,在泰安市生態環境局駐點辦公,365 天不間斷保障環境空氣質量,“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通過對空氣質量站點數據的實時分析,結合現場調查以及熱點網格、微站、激光雷達、無人機、走航走塵等技術手段排查污染源,最后給出精準的治理對策。
在專家團隊的精準指導下,泰安市2019 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率排名由上半年的全省第16 位上升到全年的第12 位。截至2020 年4 月底,泰安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居全省第7 位,重回省內內陸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第1 位。
省環科院環境咨詢中心技術部主任楊仝鎖說:“省環科院作為環保行業綜合實力領先的企業,一直致力于做大做強做精生態環境全領域、全產業鏈技術服務。下一步,將不斷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以改革創新、勇往直前的奮斗姿態,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