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燕
(金陵科技學院,江蘇南京 211169)
在藝術風格方面,秦漢時期的作品線條簡潔奔放、大方強勁、色彩豐富、充滿強烈的對比,散發出氣勢宏大,但不失雕琢的大氣磅礴之感,展現出場景融合、混沌豐富的浪漫圖案。藝術形態的表達方面更重視繪畫和裝飾的完美結合。不但把畫家和工匠融為一體,尤其關鍵的是藝術方面的和諧和統一。藝術作品中涌動著勃勃生機,其精神內涵和藝術風格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貴財富,對我們當代藝術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秦漢既未受到佛教的影響,又是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的時代,中華文化可以說從秦漢以后就分為兩種不同的風格,秦漢文化也為秦漢藝術風格的形成提供時代大背景,那個時期的藝術風格有封建王朝大一統的元素、有及時享樂的享樂元素、有當時風靡的傳統儒學思想元素。秦兵馬俑造型逼真、個性鮮明、工藝嚴謹、惟妙惟俏。從整體來看多次利用直立和靜止物體,創造出恢宏龐大的氣勢,給人留下敬畏之感。隨著漢代題材范圍的不斷擴大,加之藝術技巧趨向精煉,塑造出的形象也愈加逼真、生動傳神。整體造型簡潔古樸,非常符合現代簡約設計風格。秦漢時期的帶有大型獨立圓形雕的青銅雕塑不斷涌現,其語言簡練流暢、風格活潑、樸素大方。秦代的銅車馬造型優美、神韻瑰麗、氣魄恢弘、雕琢精美、美輪美奐、工藝精湛。四匹銅馬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銅車的彩繪都是在白色背景上施彩,五彩繽紛。秦漢有眾多紋飾,諸如云氣紋、獸面紋、草葉紋、幾何紋等等。在圖案的追求上,往往更加追求生動、簡潔、多變。在圖案的裝飾上,商、周講究采用反復連續圖案、高度中心對稱,秦漢和商周的風格不同,充滿幻想和浪漫主義色彩,呈現上下交錯、重疊纏繞、四面延伸的圖案構圖,圖案自由變換,形成活潑的鳥紋、龍紋和云紋。其特點是任意上下左右揮動的形狀、彎曲的流動線條,在拐點處線條加粗或加小塊面,使線條更具有動態性,形象逼真。
設計者在設計新中式家具時,不能簡單機械地復制傳統中式家具的一些傳統元素,而要深刻學習并理解我國傳統文化具備的內在含義和價值,對原有的文化當中涉及的內容加以分割、凝練,把原有的文化融入新中式家具的設計理念當中,并結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對傳統中式家具的某些功能進行創新,使之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古典之美和文化傳承功能,能夠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對于新中式家具進行設計,工作人員又依照具體狀況針對家具的腿足部分的造型加以改造,促使其不但擁有原有的內涵,并且適應現代人的理念。秦漢時期的家具多用曲柵足支撐,拱形底座連接,整體看上去是上部較粗下部較細,如案類家具腿部,這種設計不僅看上去有氣勢,并且滿足現代力學原理。針對新中式家具進行設計當中,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所學知識和經驗對設計進行優化,使之兼具功能性和藝術性。從秦漢家具的紋樣設計來看,最常見的是云氣紋,這種紋樣有著動態之美,底紋是我們常看到的二方連續圖案,整個紋樣豐富飽滿,極具藝術特點。據此可以看出當時的設計者在進行紋樣設計時先是觀察物體再獲取圖形的。在圖案設計時,不僅僅是對觀察物品的照搬模仿,也不是僅憑設計者的想象,而是要抓住觀察事物最本質的特征,對原型進行拆分、融合、整理和進一步規劃。我們在針對新中式家具進行設計當中,可以參考秦漢時期家具設計當中的優勢,通過選取物象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進行變形、組合和創新,讓總體的圖案看上去更豐富,有特色,生動而美觀。
針對秦漢時期家具具備的特色進行歸納屬于對原有文化進行繼承和發揚的一種形式。產品語言的轉化和符號的解碼則反映在新中式家具的創新之中,此過程也被理解為賦予產品語義的過程。在家具的設計過程中,設計者需要體會推敲家具所反映的語義,不能簡單的對其進行復制模仿。把傳統符號的語義放在在現代是突兀和不合理的,所以設計者不能直接運用中國傳統中式家具的符號,應該對傳統符號進行加工、處理、創新等一系列步驟,取其神意,促使其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要對新中式家具進行語義設定,首先要掌握傳統中式家具的主要特征,并提煉、總結現代設計手法,兩方面進行融合能夠產生不僅古色古香并且能夠滿足現在審美需求的家具。語義的概括和表達至關重要,沒有良好的語義表達、符合解碼和編碼,新中式家具的形態就無法獲得。因此,為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對傳統家具藝術元素進行重新編碼、簡化,表達正確的語義至關重要。
和以前人們的生活形式、周邊氛圍、起居習慣進行比較,現代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現代人更追求個性。秦漢階段我國比較矮小的家具大范圍盛行,各方面的功能無法和現階段人們的需要相適應。比如,秦漢時期家具種類不是很多,只有床榻、幾案、屏風、櫥柜,功能單一。現代社會,房價高,使用空間面積小,對具有功能多、節省空間的家具的需求量日趨增多。在現代辦公空間和住宅空間中,需要更多附加功能的家具產品,如組合桌椅、一體化辦公桌、沙發床等,同時具備憑靠、坐臥、儲藏等功能,能夠減少家具使用量并節省空間。
另外,現在的人們要求家具具備各方面的功能。家具屬于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其擁有的價值必須與人們生活方式的需求內容相適應,這就需要帶有傳統特色的新中式家具根據現代市場需求積極開發不同的功能。因此,新中式家具應拓展新的功能,打破秦漢家具原有功能的局限,如將現代辦公、休閑、居家場所使用的沙發、休閑椅、辦公椅、辦公桌與秦漢時期的床榻、案結合,設計出一個獨特的個人辦公空間,集休閑、辦公于一體,既滿足功能需求,又不失文化內涵。
新中式家具不應是簡單的對傳統造型元素的模仿,而是要進行重構。可以在保證家具結構和功能不變的條件下,重構構件的位置、尺寸、顏色或材料,在重點部位添加新意,以此改變家具造型,不同家具構件的重組應用可以讓家具整個系統都比較協調,開展的是一系列新中式家具的設計。比如可以針對秦漢幾案家具進行長度、寬度、高度改變,通過漸變、重復的手法,打造出凳子、茶幾、桌子,符合現代功能要求,可為現代人所使用的全新系列家具。針對原有家具進行重新組合時,不能隨心所欲,而需要根據現代人們的審美方面展開考量,要以人們的審美情趣作為準則,不能只是簡單的拼接,讓其失去韻味、失去節奏。
具備傳統特點的新中式家具當中需要融入創新的內容,從原有的陳舊粗陋造型當中突圍出來,融合現代造型內容展開。在這一原則上,新中式家具應簡化多余的裝飾附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舍棄,并對一些造型進行適當的重新設計,適應現代生活環境。在秦漢時期,喜用動物、植物、云氣紋圖案,可將其適當簡化成幾何造型符號,從而突出現代美學特點。新中式家具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可以注重運用原有家具具備的舒展的線條特點,也可通過曲線與直線的對比,增強視覺沖擊力。根據家具類型、功能的不同,家具造型體量上要有所區別,如桌子與茶幾、沙發與床。此外,新中式家具中虛體、實體的對比應遵循傳統文化的理念,使原有的中式家具具備的民族特點得到繼承和發揚。
在進行秦漢藝術風格新中式家具設計時,我們可以先建立秦漢元素庫,包括造型、紋飾、色彩、材質、圖案等,然后挑選出特色的幾個元素,進行提煉與重構出符合現代審美的新設計元素,最后用于家具設計作品中。
秦漢時期是漆器工藝的輝煌期,那個時代家具通常情況下都是選取黑色作為底子,利用紅色進行描畫,不論是外觀還是造型都讓人感受到秦漢時期的繁榮昌盛。可以把紅黑配色融入新中式家具當中。考慮到現代人追求對室內空間的寬敞、明亮,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稍許改變。
由于受當時技術、工藝的限制,秦漢家具材料以實木為主。新中式家具在設計的過程當中可以利用更改原材料獲得全新的設計感覺和創意。可根據家具造型、結構、功能特點適當采用密度板、膠合板、刨花板、空心板、細木工板、指接板等人造板材;不銹鋼管、五金件等金屬材料;真皮、人造革、織物等軟包材料;大理石、花崗巖、人造石等石材;玻璃、玻璃鋼、塑料等材料。這些材料與傳統實木具有不同的肌理與質感,更具現代時尚感,與傳統元素搭配能產生新傳統文化氣質,給人耳目一新,定受歡迎。新材料的運用,能使傳統元素家具與現代室內空間更和諧,塑造現代新鮮感和時尚感。
秦漢家具藝術體現出來的風格特點促使新中式家具在設計方面能夠找到全新的視角,現代家具設計要繼承和發揚原有的文化精髓,利用語義表達、造型紋飾、功能拓展、色彩材質等手法,進行加工創新,提煉精華,揚棄糟粕,讓中國家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