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成都市溫江區醫保局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聚焦“三大重點”,以“跳出醫保抓醫保”的視野和格局,不斷優化產業服務體制機制,在促進三醫聯動、撬動產業發展等方面積極發揮醫保的助推和引導作用,全力為區域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發展賦能,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下沉調研,因地制宜建機制。搶抓成渝生物醫藥產業被納入國家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機遇,聚勢謀發展,深入走訪企業,制定《建立服務企業長效機制的工作方案》,從強化組織保障、暢通問題處理、促進企業發展等多方面入手,構建全周期服務企業機制,全力為企業紓困解難。
精準施策,多方聯動聚合力。聯合區衛健局、成都醫學城、區企業服務中心等為企業開展“集陣式”服務;通過政協、民建等多渠道對上反饋助企舉措,優化區域營商“軟”環境;建立“溫江造”醫藥產品目錄和區域醫藥企業藥品、耗材、服務、“本地采”四本臺賬,實行掛圖作戰,目前已收集50余家企業、200余類“溫江造”藥品器械信息。
精準發力,服務人才強保障。將異地就醫機構范圍由醫療機構拓寬到零售藥店,將業務范圍由原來單一的住院費用報銷拓寬到門特疾病費用報銷、藥店購藥。目前溫江區開通異地就醫聯網醫藥機構627家,區域內定點機構覆蓋面達89.83%;啟動西南片區跨省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實現區域間數據傳輸、存儲、費用結算、資金清算、統計查詢互聯互通,本區18家醫藥機構開通跨省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功能,有力促進了重慶市巴南區、溫江區人員流動,方便兩地群眾就醫。
政策進企業,構建線下宣傳網“點”。以醫保“延、緩、減”繳費政策、醫療待遇保障等為宣傳重點,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系列活動,及時回應企業需求,全力促進企業復工達產。
運用網絡新媒體,延伸線上宣傳“線”。通過“溫江醫保”微信公眾號持續推送疫情期間“惠企醫保政策”“復工達產醫保在行動”等主題信息129期;攜手“溫江智慧企業服務”“金溫江”等平臺推送惠企宣傳7期;借助“金溫江·云課堂”開展“疫情無情,醫保有愛”政策宣講直播2次,全面提振企業復工復產向穩產滿產轉變的信心和決心。
實施惠企行動,拓寬政策落實“面”。積極協助區內2家企業購買所需防疫物資,筑牢復工復產前提基礎;實施“延、緩、減”醫保惠企政策,覆蓋全區7944戶參保企業。截至6月底,減半征收職工醫保費13835.8萬元、延緩征收醫保費22095.9萬元。
搭平臺,打通區域供需鏈條。醫保局主要領導帶隊走訪調研,摸清企業情況,積極協調,對上爭取,加大醫藥企業產品招采購及推廣使用力度。目前,已協調1家企業的新產品進入區內醫療機構臨床使用;組織“企政院”座談會,通過政府搭臺,讓“產”“用”雙方攜手發展,推動區域內資源優勢互補,引導醫療機構“本地采”,精準扶持本地名優產品。上半年,區內醫療機構累計采購“溫江造”器械86.4萬元、“溫江造”藥品245.1萬元。
疏堵點,提前謀劃積極爭取。加大與市醫保局對接力度,助力區內7家生物醫藥企業加入成都市“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聯盟”,積極引導醫藥企業、商保公司、醫療機構各要素主體參與,不斷拓展產業發展鏈的廣度和深度;充分挖掘省市區政策支持潛能,協助1家企業開展新增醫療服務立項工作,為新產品進入招采環節奠定了基礎;梳理收集區內生產治療重特大疾病、罕見病藥品的企業名單,助推“本地造”醫藥產品進入成都市重大疾病醫療保障目錄。
強要素,搶占產業發展新增長極。以“蓉城醫保客廳”為抓手,舉辦“產業咖啡”等企業座談會3次,聚焦“醫保大數據”,為企業產品研發、制造、銷售提供數據要素支撐;組織遠洋資本、萬盛華科技、中保聯投、聯眾醫療等大型企業前往成都市醫療保障信息中心參觀醫保大數據運用情況,洽談尋找合作項目;借勢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這張名片,積極向省市申請在溫江區設立四川省藥械招標采購服務分中心,承接企業藥械掛網采購、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的受理工作,近距離服務企業。積極爭取“智慧醫保大數據實驗室”落地溫江,推動大數據在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的技術應用,助力區域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