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區作為首批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創業培訓助推鄉村人才振興優勢明顯。一是特色產業支撐作用。目前安唐片區豆瓣調味品生產、友愛農科村微盆景及農家旅游、唐昌戰旗村“村—企—農”三合一的循環經濟圈,古城街道指路村以鳥籠編織為重點的“三編”等產業鏈已形成。二是雙創要素資源富集。菁蓉鎮聚集各類創新創業要素,為返鄉下鄉創業提供支持。三是高校智力支持。郫都區有19所高校,與高校院所融合發展,為返鄉下鄉創業注入創業活力。四是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基地政策紅利支撐。郫都區打造“中國鄉村振興博覽園”,先行先試政策紅利為返鄉下鄉創業提供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
2018年,郫都區以全面提升返鄉下鄉創業能力為目標,創新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培訓,構建了“三方協同四大體系三個重點”創業培訓體系。
三方指參培方、服務方和培訓方。參培方是創業培訓的對象,服務方是牽頭的政府服務部門,培訓方是具體實施培訓的培訓機構及培訓導師。參培方緊扣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精準掌握創業者培訓意愿和需求,讓創業者自主選擇參培項目。服務方則強化政府行為,加強引導協調,搭建平臺,創新服務。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校企合作”的原則,充分利用科教資源優勢,探索建設鄉村創業培養載體。培訓方則通過選、育、用、留,建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高校+鄉村工匠+大師工作室”的創業培訓師動態生態圈。
構建創業培訓管理運行體系。培訓前,完善準備工作,抓好統籌協調。培訓中,實施全方位監管,確保培訓質量和資金安全。培訓后,實施滿意度調查和回訪、評選表彰優秀學員等工作舉措。
構建精準創業培訓課程體系。圍繞群眾需求和特色產業開發精品課程,以實操和參與性為主,創新教學模式,從“源、點、線、面”四個維度構建創業培訓課程體系。依據返鄉下鄉創業主體興趣愛好、能力、創業條件、受教育水平等實際情況,從“源頭”出發按需施教。推行“菜單式”培訓模式,培訓機構開出培訓“菜單”,參培對象自由“點單”,也可以根據需要臨時“加單”。強化鏈條式、線性跟蹤服務,提升培訓效果,實現培訓一個、扶持一個、成就一個。開展以“培育鄉村工匠、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創業+技能”培訓,擴大受益群體覆蓋面。
構建二維創業培訓評價考核體系。開展“滿意度”到“有用度”的二維度評價考核,從開展培訓期數、結業人數、成功創業人數等方面定量考核培訓情況,根據培訓“特色鮮明、實效實用”的原則,強化參培對象滿意度測評以及創業成功率、創業帶動就業率等方面的定性考核培訓效果。
構建創業“全生命周期”激勵幫扶體系。以全面提升創業成功率為目標,緊扣創業關鍵點,著力解決創業者在市場營銷、薪酬管理、發展規劃等痛點難點問題。對初創者建立“一對一”導師幫扶制,強化精準服務,及時幫助解決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對擴大期、穩定期企業,建立有效后續幫扶體系。同時,對創業項目發展好的優秀學員開展重點幫扶。
以特色產業、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有個性需求的市場主體為重點,形成以“意識引導、特色教學、精準幫扶”的創業培訓“三部曲+典型引領”的“3+1”人才培育模式。
圍繞特色產業開展創業培訓。戰旗村以鄉村振興培訓學院為載體,打造本土專家團隊,結合產業特色,開展民宿管理、鄉村經營規劃師、農村電商、園藝、禮儀等創業類培訓,極大推動了村級經濟發展。其中,戰旗村“鄉村十八坊”的眾多創業者大多接受過系統創業培訓。
圍繞傳統文化開展創業培訓。安靖蜀繡學院以“致力弘揚蜀繡文化,精心培育郫都工匠”為辦學宗旨,建立“蜀繡大師+創業導師”的“雙師型”導師庫,開發“創業+蜀繡技能”的系列個性化培訓課程。目前學院師資庫有國家級大師3個、省級大師30余個、市級大師20余個,近兩年培訓學員400余名,實現就業創業人數比例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