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促進孵化器企業健康發展,內江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實施六大舉措,傾力做好創業孵化服務工作。
當好“網格員”。創業中心針對孵化器實際情況,每層樓確定2名“網格員”,主要負責物業管理、考勤考評、項目跟蹤等日常工作;深入企業開展走訪調研,拉近孵化器從業人員同企業之間的距離,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及時排查上報矛盾糾紛、不安定因素、不安全隱患等各類動態信息,打造平安和諧健康發展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疫情期間,“網格員”每天沖鋒在一線,檢查企業防控措施到位情況。
做好“信息員”。指定2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孵化器公眾號的信息推送,發布政策、活動和動態信息等,宣傳推廣孵化器和創業企業;指定2名工作人員負責收集科技政策、項目申報和市外相關科技信息,及時通過企業QQ群、微信公眾號等發布,讓創業者和創業企業了解新政策、行業動態和項目申報等相關信息。疫情期間,還開通了內部廣播系統,每天2次推送最新動態,宣傳防控知識。
聘好“技轉員”。積極開展技術經理人試點工程,聘用近20名首批兼職技術經理人,組織其參加全省統一集中培訓,提高了業務能力;組織“技轉員”深入企業收集技術需求,對接院校技術資源,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實施好“網上技轉員”工作,建好用好“內江市技術交易信息服務平臺”,引導企業上報企業技術需求、尋求技術合作意向、融資意向和技術合同登記等信息,實現網上對接、線上交易或線下溝通等。平臺去年累計收集企業需求200余條、技術信息5000余條,促成校企合作項目20個。疫情期間,專門為企業組織了網上直播課“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實務”等課程。
選好“輔導員”。重建30人的創業導師團隊,創業導師均來自高校、服務型企業和社會組織(主要是心理學協會),主要開展創業沙龍、創業講堂、CEO俱樂部等創業培訓活動,提高企業在管理、財務、技術、營銷和市場等方面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去年累計組織講座、活動等36場次,參與人數1000余人次。安排部分創業導師與初創企業“一對一”服務,開展有針對性、個性化創業指導輔導。同時實施“全程陪跑”孵化服務,幫助74家企業通過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2家企業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企業獲批市級高新技術企業,6個產品認定為市級高新技術產品,3個產品認定為市級戰略性新興產品,1家企業認定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個企業(項目)獲得各級各類創業大賽等級獎。協助企業申報各級各類項目資金11個,獲得項目支持資金850萬元。安排6名黨員干部作為黨建輔導員,指導企業黨支部、新聯會等組織有序開展相關工作。
用好“服務員”。與20多家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涉及工商、財稅、審計、知識產權、技術轉移和科技金融等機構,長駐或定期到科技創新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窗口為創業者和創業企業提供咨詢或服務。邀請中介服務機構開展創業咨詢港、投融資對接、知識產權和項目申報等專題培訓、講座等活動。新聯會組織開展主題活動3次,并組織企業和志愿者開展了“熱愛綠色·熱愛生命”植樹、“讀書滋養心靈,知識改變命運”讀經典品國學、“致敬城市奮斗者”“幫你告白,青年脫單計劃”“讓愛陪伴成長”暨閑置物資進涼山等多場公益活動。聯合團市委、青聯等單位一起走進大涼山貧困地區,將15280件物資分別送給雷波縣馬湖鄉、布拖縣木爾鄉、普格縣洛烏鄉沙壩村等6所小學的6000名兒童。內江市返鄉創業協會入駐辦公,聯合270家返鄉創業企業,提供政策、培訓、輔導、技術等服務,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樊登讀書會入駐辦公,與創業中心共建了1個讀書室、1個圖書角,發展會員3500多名。內江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市演講家協會也依托創業企業入駐辦公,在孵化器開展了主題沙龍活動和聯誼活動。同時內江市春風青少年服務中心、IC公益繪本館、“淺淺文化”等也入駐提供志愿服務。
擇好“監督員”。從新聯會會員、民主黨派人士和優秀企業家中選擇部分人員作為孵化器運營監督員,收集對孵化器運營管理、孵化服務和政策執行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為創業中心決策提供咨詢服務。2018年,創業中心結合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企業孵化整改和考核運營機構等召集監督員開會4次,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