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紹敏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面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深入學習領會、全面準確理解、認真貫徹落實《決定》,對于蘇州勇擔探路使命、勇當“兩個標桿”、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時代前列具有重大意義。我們更加清醒認識所肩負的光榮使命,更加自覺、更加迫切、更加堅定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中扛起蘇州擔當,在推動“中國之治”中展現蘇州作為,努力把蘇州打造成為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典型范例。
一、寫好“蘇州答卷”,必須堅持把握全會精神的引領力,提高貫徹落實的政治自覺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全會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立、完善、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鞏固和完善,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要與學習貫徹新思想特別是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緊密結合起來。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提出了“強富美高” 的美好愿景和“五個邁上新臺階”的實踐路徑,充分體現了高質量的發展要求,是蘇州在更高坐標系中提升發展標桿、在更高參照系中提升競爭能力的根本遵循。五年來,全市上下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領的“航”、定的“向”,緊密結合實際,展開工作布局,細化推進舉措,狠抓落地見效,在蘇州大地上奏響了“強富美高”建設的昂揚樂章。站在新的起點上,蘇州要繼續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探路,扛起“勾畫現代化目標”的使命責任,就必須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創造性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要求,以制度創新激發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注重在先行探索中積累經驗并上升為制度安排,為“中國之治”提供更多蘇州方案、蘇州智慧、蘇州經驗。
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要與貫徹落實江蘇省委關于推動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要求緊密結合起來。江蘇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從江蘇發展所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在區域發展、區域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社會治理、公共安全、生態環境、政務服務、載體平臺等方面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上加快探索,構建符合實際、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創造更多走在前列的實踐成果。我們將按照中央、江蘇省委部署要求,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健全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制度體系,讓先進生產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得到充分解放,社會活力在高效率治理中得到充分迸發,人的全面發展在高品質生活中得到充分實現。
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要與謀劃蘇州發展愿景、目標定位緊密結合起來。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為遵循,提升建設“現代國際大都市、美麗幸福新天堂”的治理效能,擦亮具有國際標識度和城市溫度的蘇州名片。著力推動全市統籌發展,切實做到理念上要有“大蘇州”的意識、規劃上要有“大蘇州”的協同、資源上要有“大蘇州”的整合、舉措上要有“大蘇州”的機制、力量上要有“大蘇州”的合力、創新上要有“大蘇州”的復制,既持續激發各縣(市、區)發展活力,又不斷提升中心城市綜合競爭力,形成有蘇州優勢的新地緣。圍繞“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以開放推動創新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強化有效投入、優化營商環境、塑造城市品質,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全力爭當新時代對外開放示范區。
二、寫好蘇州“答卷”,必須堅持鍛造黨的領導力,鞏固黨的領導制度統攝性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從制度機制上把黨的領導落實到蘇州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制度機制。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主題教育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構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長效機制。探索建立推進解放思想的長效機制,持續解決“理解不深入、行動跟不上、落實缺乏創造性”的問題。深化蘇州市委常委會領學制度,完善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促學制度,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把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落到實處,堅決把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落到實處,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實處,堅決把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堅決落實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要進一步完善黨領導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武裝力量、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制度,健全各級黨委(黨組)工作制度,健全黨領導各項事業的具體制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各方面。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完善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健全“四不兩直”調研制度,完善市領導牽頭聯系重大項目等制度,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治理全部工作之中。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發揮黨委議事協調機構職能作用,加強重大決策的調查研究、科學論證、風險評估,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完善蘇州市對縣(市、區)工作統籌領導的體制機制,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理順市、縣兩級權責關系,加強市級在空間規劃、產業布局、重大平臺、基礎設施等方面統籌力度,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增強協調發展的合力。
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增強憂患意識,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推進“兩個責任”貫通協同形成合力,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完善黨內政治生態評估制度,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政治能力。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完善政治生態監測預警與分析研判“衡鏡”系統,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持續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鞏固和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三、寫好蘇州“答卷”,必須切實增強制度執行力,促進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我們將深入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創新,不斷增強制度執行力,提升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凝聚起以現代化治理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時代前列的強大合力,確保制度貫徹到底、執行到位。
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嚴格對照中央《決定》和江蘇省委要求,結合蘇州工作實際,做出專題部署,提出具體要求,細化責任分工,逐項抓好落實。增強按照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要求黨員干部做到的,領導干部必須首先做到。增強斗爭精神,堅持原則、敢抓敢管,堅決同違反制度、破壞制度的行為作斗爭,帶動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確保中央及江蘇省委重大決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都按照制度要求落到實處。
持續增創制度優勢。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進一步健全推動蘇州高質量發展走在時代前列的制度體系,把蘇州的創新經驗更多上升為制度成果。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響“蘇州最舒心”營商服務品牌,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筑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打造新時代對外開放示范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和完善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大力度弘揚蘇州“三大法寶”精神;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堅持以國際化大都市來定位謀劃,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發展能級;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著力補齊公共服務短板,讓民生幸福更有“質感”;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現產業發展與自然要素過度消耗堅決“脫鉤”,與生態化原則緊緊“掛鉤”,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持續完善法治蘇州建設體系,探索法治蘇州、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路徑;爭創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全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管理制度,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不斷激發制度活力。增強以改革推進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的自覺性,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繼續全面深化改革。發揮好重大改革舉措的牽引作用,形成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大格局,推動各項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攏,實現改革的目標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強化蘇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統籌協調功能,加大改革督察力度,推進蘇州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的158項重點改革舉措落實落地。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的重要舉措納入工作日程,抓緊研究、不斷細化。鼓勵引導支持基層探索更多原創性、差異化改革,及時總結完善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形成更多務實管用的制度性成果,讓一切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資源要素充分涌流、創造能力競相迸發。聚焦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抓改革,運用制度威力有效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經濟下行壓力等重大風險挑戰,推出一批牽引作用大、影響面廣、帶動力強的改革舉措。聚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抓改革,解決好教育、醫療、養老、環保、安全生產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點難點問題,實現改革舉措的有機銜接、融會貫通。
增強干部治理能力。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突出年輕干部培養鍛煉,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增強適應形勢要求、再創火紅年代的能力和水平。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落實新時期好干部標準,突出政治標準,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健全完善干部工作“五大體系”,大力推進干部跨部門、跨區域交流。健全完善嚴管厚愛機制,把制度執行力和治理能力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分領域謀劃加強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讓嚴格執行制度、善于在制度軌道上推進事業者上,讓違背制度、破壞制度者下。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建立健全人才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制度,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筑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支持各類人才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切實保障制度執行。明確各項制度執行的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領導責任,形成制度執行強大推動力,著力解決好治理中帶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職能作用,突出政治監督、強化日常監督,重點開展好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打好三大攻堅戰、實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現代化建設試點、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聚焦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方面問題,通過監督推動整改、促進改革、完善制度。常態化開展制度執行力評估檢查工作,注重檢查結果運用,切實強化制度執行力。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對違規違紀、破壞法規制度踩“紅線”、越“底線”、闖“雷區”的,堅決予以查處,嚴肅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領導責任。充分發揮人大監督、政協監督、人民群眾監督和新聞媒體監督等作用,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制度執行監督體系。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