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元

長三角地區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戰略。鎮江是長三角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和國家級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重要組成部分,應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要戰略思想,積極構建多層次軌道交通網,完善多方式過江通道群,優化高快一體公路網,推動港口功能轉型升級,加快航空設施建設,努力構筑鐵公水空有效銜接、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一體化區域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加快鎮江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程。
發揮交通運輸先導優勢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強調,交通運輸是“現代工業的先驅”。交通體系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動脈,也是區域之間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礎。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交通運輸是重要的支撐和引領。隨著長三角城市之間交通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區域通道網絡化進程的加速,長三角交通設施需求快速增長,綜合交通的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影響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鎮江市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為“全局性重點任務”和“最迫切”任務的戰略部署,結合鎮江實際,認真落實各項交通運輸規劃,扎實推進交通運輸各項工作,為促進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基礎。
鐵路樞紐地位明顯提升。擁有五條集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電氣化鐵路、地方鐵路于一體的綜合鐵路網體系,鐵路里程達284公里,營運里程占259公里,最高時速提高近三倍達350公里/時。京滬高鐵、滬寧城鐵、寧杭城際相繼建成;連鎮鐵路、南沿江鐵路在建;寧揚、寧馬城際列入規劃;寧句城際(S6 線)也已全面開工,并積極推進寧鎮軌道等項目納入國家相關規劃。鎮江將由鐵路帶狀城市升級為“溝通南北、橫貫東西”的十字形樞紐城市。
公路交通實現跨越發展。圍繞市域“三橫五縱”高速公路網、“六橫七縱六聯”國省干線網、“一橫一縱一環五射”快速路網等公路主骨架布局,構建了集跨江大橋、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快速路、農村公路于一體的現代化公路網體系。全市公路總里程達7200余公里,農村公路近6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93公里,公路路網密度全省第四。所有轄市、區通高速公路、鄉鎮通干線公路、行政村通農路。金港大道、五鳳口高架、丁卯橋高架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成,成為城市交通主骨架。
水運發展步伐全面加快。鎮江水運建設實現了通江達海,確立了長江、運河兩條黃金水道十字形國家級水運樞紐地位。長江水道實現5萬噸級船舶直達、10萬噸級船舶乘潮到達,蘇南運河實現千噸級直達,諫壁船閘年通過量突破億噸,鎮江港成為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58個,與全世界71個國家和地區、288個港口建立貿易的沿海億噸大港。當前正圍繞寧鎮揚組合港、區域樞紐港等定位,完成鎮江港總體規劃修編,開工建設聯合動力碼頭;推進有關企業向第三代、第四代港口轉型升級;開展大港港區與外部高速、鐵路銜接研究,打通臨港交通末梢。
航空建設實現零的突破。鎮江大路機場建成省內地位最高、運行最好的通用機場,航空航天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由弱變強的長足發展,一條包括通航整機、航空航天復合材料、零部件和內飾、通航服務和旅游在內的全產業鏈條已具雛形。“空地聯”城市候機樓實現直達祿口、奔牛等東部機場集團主要周邊機場,構建成覆蓋蘇皖兩地33個城市的候機樓聯盟,年服務超200萬人次。
二、找準綜合交通發展瓶頸
近年來,長三角交通一體化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樞紐型機場、樞紐型港口、高鐵網絡和高速公路網絡等區域性快速交通骨干網絡已經基本形成。針對長三角城市群“多中心、多層級、專業化”的功能體系特點,交通體系不斷與城市群功能體系定位相匹配,區域通道不斷向層級化和復合化發展。但隨著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速度的加快,區域產業經濟布局加快轉型升級,城市人口和產業功能結構的改變對區域內快速交通出行的需求不斷提升,對區域性交通聯系提出新的要求。
從長三角區域面上情況看:在鐵路方面,長三角主要鐵路樞紐站的客運規模均得到大幅增長,然而高鐵網絡的整體均衡性和沿線車站利用率不足,仍然難以滿足長三角這一高密度城市群地區日益增長的城際出行需求。此外新建高鐵站點與城市內部軌道交通、公共交通網絡的銜接不暢,使得交通網絡的整體效率和出行速度難以提高。在公路方面,區域內道路交通網絡的一體化發展亟待加速。京滬高速、滬寧高速等高速公路近年來擁堵現象日益頻繁,運輸能力趨于飽和;省際公路中的“斷頭路”現象仍然存在,城市間、行政區間的交通聯系尚未實現高效通暢。在港口方面,長三角各港口分布密集、吞吐量大,但缺乏整體性規劃,各港口定位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重疊,各港口發展和港口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呈現不均衡特征。在航空方面,上海虹橋等樞紐型機場正在逐漸接近飽和,區域服務能力逐步達到極限。長三角機場群的整體功能和效率仍有待提升,航空交通需進一步形成功能分工合理、市場定位清晰的差異化發展格局。
就鎮江而言,對標長三角先進發達地區,鎮江交通運輸發展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鐵路網系統性不強,與長三角其他城市的城際鐵路網、市郊鐵路網和市內軌道交通網絡尚未形成。二是公路干線快速化水平低,城市內部交通與對外交通、客運交通與貨運交通界限不清、銜接不暢,局部集中疊加、混行現象嚴重。三是鎮江港口發展質量效益不高,港口型經濟發展層次和水平有待提升。鎮江港口水運優勢發揮還不夠充分,全年港口吞吐量超過1.5億噸,但集裝箱吞吐量僅40萬TEU左右,發展的質量效益不高;鎮江沿江港口型經濟產值占全市經濟總量的70%以上,但港口型經濟發展的層次和水平還不高。四是航空運輸發展滯后,通用機場建設有待加強,與周邊機場的快速聯系通道尚未建設。
三、構建立體交通新格局
打造能適應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需要的、高效便捷的區域綜合交通網絡,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城市群的必要支撐條件。未來區域綜合交通網絡的建設應著重推動從單一樞紐向多級多中心網絡互補格局的轉型升級發展,強調城市間、區域間、不同交通方式和網絡間的分工協作與互補發展。今后一段時期,鎮江以保質保量、不折不扣圓滿完成“交通強國”這一重大政治任務為契機,按照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的要求,建設好“鐵公水空”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發揮交通運輸先行作用,與周邊省市和有關部門共同努力、共同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拉開鐵路框架。積極主動擁抱新高鐵時代,按照“客運高速化、市域軌道化、路網系統化”的總體思路,大力推進鐵路規劃建設,努力推動形成多層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軌道交通系統,全力打造“軌道上的鎮江”。根據《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江蘇省沿江城市群軌道網規劃》等國家及省、市規劃,高速鐵路方面,規劃建設“四橫三縱”高速鐵路網,其中“四橫”為京滬鐵路、京滬高鐵、滬寧城際、南沿江城際,“三縱”為連淮揚鎮鐵路、寧揚寧馬城際、寧杭高鐵,規劃總里程超過400公里;城際鐵路方面,主要包括兩條鐵路,分別是寧鎮城際和寧句城際,規劃總里程達到100公里左右;市郊鐵路方面,加快推進中心城市周邊的相關市郊鐵路規劃和前期工作開展。
擴張公路線網。進一步完善市域公路網規劃布局,推進一批公路項目建設,著力構建高快一體化干線公路網。根據《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江蘇省省道公路網規劃(2011—2020年)》,鎮江現有規劃普通國省道19條,形成“六橫七縱六聯”的干線公路網格局,其中國道5條、省道14條,規劃里程近850公里。截至目前,已建成普通國省道13條,總里程576公里。高速公路方面,近期重點推進鎮江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接線高速公路建設,積極配合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開展儀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在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方面,加快推進357省道丹陽至常州機場段改擴建等工程建設。
強化港口支點。圍繞寧鎮揚組合港、區域樞紐港等定位,結合長江岸線生態保護及城市高品質發展要求,開展《鎮江港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適度調整港口岸線功能,加強宜港深水岸線資源保護,并充分考慮城市發展對于岸線的需求,優化岸線資源利用。依托長江12.5米深水航道,進一步提升鎮江港口服務能力,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增強長三角區域港口群整體競爭力。以“盤活存量+優化增量”為總體思路,優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促進港口結構調整,實現港口轉型升級。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積極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促進鐵水、公水、鐵公水聯運發展,打好組合拳,擴展港口輻射范圍。
增添航空引擎。圍繞“布局合理、規模適度、支撐有力”的航空發展總體要求,推動和完善三個A類通用機場建設。加強周邊機場共享利用,重點強化與南京祿口機場、常州奔牛機場、揚州泰州機場的高快速路、軌道交通等多方式快速交通聯系,實現一小時左右直達。進一步拓展和提升鎮江城市候機樓建設與管理,探索候機樓安檢、行李托運等服務,優化完善至祿口機場、常州機場的班線服務,探索開通至上海虹橋、浦東國際機場候機服務,切實方便人民群眾航空出行。
破除過江瓶頸。加快建設鎮江五峰山長江大橋,配合省交通運輸廳加快推進鎮江揚州第二過江通道和龍潭過江通道接線前期工作。加快建設鎮江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接線高速公路。開展金山過江通道規劃前期研究,爭取納入國家規劃。開展鎮揚第四過江通道,即G233過江通道前期研究,爭取納入上位規劃。研究鎮江、揚州兩市中心城區之間聯系的城市道路和軌道過江通道布局,開展鎮揚第三過江通道規劃研究工作,未來考慮預留鎮江揚州城市地鐵過江通道。
展望2025年,建成“國際國內、東西交互、輻射江南江北、便捷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綜合交通運輸總體發展水平初步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成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綜合交通網絡,“四橫三縱”鐵路網基本建成,城市軌道規劃建設力爭取得實質性突破,區域間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運輸結構調整取得重大成效,水運優勢進一步鞏固,鐵水聯運取得突破,綜合交通運輸服務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有效支撐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展望2035年,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總體發展水平進入國內先進行列,長江流域對外開放樞紐地位提升,運輸結構調整有效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交通運輸的協調性、系統性和可持續性顯著提升,有效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和江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作者系鎮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