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慶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必須在已有的制度建設與發展成果基礎上繼續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從整體性和系統性層面下功夫,使相關制度實現體系化,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基礎真正落實
“兩個維護”并健全相應的制度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1]以此為理論邏輯基礎與支撐,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至此,何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的問題便有了明確而清晰的答案。“謀幸福”與“謀復興”分別從不同維度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中心理念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內在屬性決定了它不能夠為少數人謀福利,黨的一切理論與實踐都要最大限度地體現人民性,黨所領導的一切運動都要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謀利益。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那樣:“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3]但是,人民性作為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從來都不是僅憑簡單的理論宣傳工作能夠保持的。也就是說,人民性品格的保持和彰顯,需要馬克思主義政黨通過行之有效的路徑和措施使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因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形成長效機制,堅持不懈錘煉黨員、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4]“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相關的學習、教育和實踐活動并不是一種應急策略,也不是為解決細枝末節問題而展開的行動,它是建黨、治黨與管黨的一項永恒課題,必須將其制度化以形成一面能夠隨時照亮全體中國共產黨人的鏡子。
建立并不斷完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并使其成為一種長效機制,使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牢牢地把握住民心這一最大的政治,這無疑有益于“兩個維護”的真正落實。盡管帶頭做到“兩個維護”首先是全體中國共產黨人的重大任務,但貫徹落實“兩個維護”顯然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響應和擁護。縱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不難發現,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那里就曾明確地強調集中和權威的重要性。例如,恩格斯在總結巴黎公社運動教訓時直截了當地指出:“巴黎公社遭到滅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權威。”[5]從早期中共領導人對此問題的認識與思考維度看,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敏銳地洞察到,在毛澤東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時期,盡管在正式文件上并未使用“核心”一詞,但從實際發揮的作用層面加以審視便不難發現,毛澤東同志就是當時中共中央的核心。而且,只有切實維護好黨中央的核心,才能使中國的政局保持社會發展所必需的穩定性,才能保證黨對國家各項事務的集中統一領導。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6]一個執政黨需要一個核心,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黨對各項事務的集中統一領導。時至今日,人民群眾逐漸認識到,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所具有的諸多顯著優勢當中,“首要的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7],因為它是保持政治穩定并使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正確方向穩步前進的重要保障。但是,真正落實“兩個維護”的一個重要理論前提,則是全體黨員必須從整體上學深悟透“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8]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此外,堅持“兩個維護”,必須要理直氣壯、旗幟鮮明地反對不利于鞏固和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的錯誤思潮和言論,必須在各種錯誤思潮面前勇于亮劍、敢于發聲,深刻批判錯誤思潮產生的根源及其理論邏輯。當然,更為重要的是,要繼續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并逐步使這些制度體系化。“我們黨在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制度建設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顯著成效”[9]。但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出現的新難題、新任務,對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制度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且,任何制度的生命力都在于執行,沒有執行主體的制度只會成為“僵死詞句的堆砌物”。因此,重要的是“健全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的組織制度,形成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體系,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10]。從上到下必須奮力清理一切松散、慵懶、無力的組織,將其在嚴密的制度體系框架內改造成為高效的組織系統,形成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各項制度的執行主體。
二、在為人民執政與靠人民執政相統一基礎上
實現黨的全面領導并完善相關的制度體系
中國共產黨的科學領導,毫無疑問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勝利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在戰爭與革命時期,毛澤東曾斷言:“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11]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偉大實踐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全面領導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鄧小平明確指出:“沒有共產黨的領導, 就沒有社會主義道路。”[12]對于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而言,無論是在剛步入社會主義道路仍處于不斷嘗試和調試的階段,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終形成之后的發展進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始至終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意味著黨的領導要實質性地滲透到整個社會的每一處“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當然,更為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體系。
盡管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政治保障,但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則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13]逐步實現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并非意味著一切國家事務都由中國共產黨統統包辦。實際上,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更重要的是要扮演好“催化劑”和“粘合劑”的角色,有效協調社會各方面力量,使之不斷增強合力并實現“1+1>2”的積極效應。當然,要真正實現黨的全面領導,必須不斷健全和完善相關的制度并使之體系化。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建設方面,中國共產黨有大量成功的經驗和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仍然亟須加以健全和完善。因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四個全面”和“五位一體”的高度,對黨的全面領導及其相應的制度加以審視,并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指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完善黨領導各項事業的具體制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各方面。”[14]黨的全面領導制度要實現體系化,就必須在這一指導思想基礎上,逐步實現相關制度建設的細化和完善。
黨對國家各項事務的全面領導及其相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固然重要,但是沒有為人民執政與靠人民執政辯證統一的理念,與前者相關的一切制度體系都會成為沒有靈魂的軀殼,因為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和擁護,黨的全面領導便無從實現而且失去了自身最根本的意義。一方面,“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15]。因此,必須不斷健全和完善為人民執政各項制度,這是由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內在屬性決定的。在先進科學的制度框架之內,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實現執政理念的轉變,而作為黨員干部則更需要以身作則。早在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前,習近平同志就曾說過:“當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于民。”[16]黨員干部在內心深處必須時刻裝著蕓蕓眾生的疾苦與訴求,并本著“功成不必在我”的科學政績觀和正確姿態為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
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主張為人民執政,離不開基于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觀點和原則——群眾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基本思想與原則相一致,尤其是在科學繼承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基礎上,毛澤東將人民群眾稱為創造歷史的“上帝”,而當人民群眾高呼“毛主席萬歲”之時,他時常回應的話便是“人民萬歲!”習近平總書記則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17]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歷史,幾乎可以被看作是人民群眾參與執政積極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的歷史。換句話說,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背后最強大的執政主體。在這個意義上說,為人民執政與靠人民執政的統一與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特色和優勢所在。健全為人民執政與靠人民執政辯證統一的相關制度體系需要從多個維度加以努力,但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維度便是要不斷將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引領群眾、深入群眾、深入基層的行之有效的路徑上升為制度,并通過不斷完善制度以保證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
三、以全面從嚴治黨有效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
領導水平并完善相關的制度體系
無論是硝煙彌漫、戎馬倥傯的革命年代,還是激動人心、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都是中國人民開展一切社會實踐最強大的領導力量。鄧小平指出:“從根本上說,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18]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不斷壯大,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釋放巨大能量,乃是社會主義中國得以誕生的根本政治前提。不僅如此,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實現現代化過程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強力領導。中國共產黨要繼續充當好領導者的角色,就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本領,尤其需要有效提升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以引導和率領人民群眾撥開層層迷霧、清除重重障礙并最終走上人間正道。
馬克思曾深刻指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19]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自成立以來始終注重自我革命與革新,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不僅從理論維度著重強調從嚴治黨的重要性,更從實踐層面推進管黨治黨并不斷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這一切正是共產黨人回應和解答時代所提出問題的具體路徑。
從歷史維度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延安時期,我們黨就注意到‘本領恐慌問題。”[20]重要的是,當時我們黨意識到的“本領恐慌”,已不僅僅是戰爭與革命本領的不足,而是極具前瞻性地預見到黨在執政之后即將出現的諸多方面的本領不足問題,這顯然也是開展“整風運動”一個方面的原因。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日本著名學者竹內實曾指出:“整風運動無疑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素質,而且不可否認,它也為新中國的社會道德和社會風氣奠定了骨架。”[21]因此,在社會各界很多人都沒有看好尤其是不少國民黨領導人都誤認為中共壓根就沒有做好執政準備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卻毅然決然地開啟了它的執政歷程,更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它是一個兼具引導革命、建設國家兩個方面能力的領導集體。
從現實維度看,事實勝于雄辯,以反腐實踐推進從嚴治黨不僅不會導致亡黨,相反,不反腐、不加強治黨與管黨才會有亡黨亡國的巨大危險。局部存在的貪腐問題嚴重與否,是一個執政黨是否能夠成功塑造自身良好精神風貌與形象的關鍵一環。對貪污腐敗分子的嚴肅處理不僅事關黨的自身建設問題,更是關涉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首先,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挺進必須注重加強理論學習。黨員領導干部要注重補足“精神之鈣”,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22]黨員領導干部不僅要精心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更要潛心體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精髓和本真精神,堅定不移地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自覺推動理論學習的制度化、規范化,而不是將其視作一種不得已而采取的臨時策略。其次,全面從嚴治黨需要強化法治思維和制度意識,將管黨治黨工作有計劃、分步驟地實現制度化。當然,比制度的制定與形成更重要的永遠是執行與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發揮輿論監督包括互聯網監督作用。”[23]要使全面從嚴治黨的相關制度在現實實踐中真正發揮作用,切實有效地提高我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就必須接受人民群眾的嚴格監督。無論是制度本身的科學與否,還是執政黨對制度及其執行的重視程度,抑或是執政黨將制度加以貫徹落實的能力與效果,都需要廣大群眾的全方位監督。當然,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除繼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實踐外,還需要從其他眾多維度入手加以努力。譬如,完善發展黨內民主和實行正確集中的相關制度,明確強調任何黨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壓制黨內民主、破壞黨內民主,有效強化黨員干部隊伍的思想淬煉與實踐鍛煉,以及健全能夠確保決策科學、執行堅決和監督有力的決策機制。[24]又如,通過轉變執政理念和領導思維進而轉變、改進執政方式和領導范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增強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25]
總之,中國共產黨只有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基礎,才能夠真正落實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只有在為人民執政與靠人民執政辯證統一的基礎上,方可實現黨對國家事務的有效全面領導;只有通過不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具體實踐,才能根治在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上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15][2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19,9.
[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11.
[3]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
[4][10][14][25]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
[5]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5.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1281.
[7]韓正.加強黨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領導[N].人民日報,2019-11-15.
[8]何立峰.不斷増強“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J].黨建研究,2019(10).
[9]丁薛祥.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N].人民日報,2019-11-18.
[1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1.
[1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2.
[13]陳希.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J].黨建研究,2019:11.
[16]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3.
[1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
[1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6.
[19]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90.
[2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2.
[21](日)竹內實.毛澤東的詩詞、人生和思想[M].張會才,程麻,盧潔譯,程麻編校,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52.
[2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
[24]石泰峰.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J].黨建研究,2019(11).
(作者系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