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每一天、每一點變化都牽動人心。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立即做出乙類傳染病按照甲類管理的決定。1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習近平在會見中指出:“疫情是魔鬼,我們不能讓魔鬼藏匿。”
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SARS病毒、流感等傳染性病毒?不食野味、個人預防、社會防控,這是很重要的三道關口,我們需要扎好籬笆筑好墻,從防患未然到防御有方再到科學致勝,不讓“疫情”魔鬼有藏身之處,攜手同行,共抗疫情。
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為嚴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斷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決定,自1月26日起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1月2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接受媒體采訪。她說,對傳染病思想上永遠不能松懈。地球上還有病原微生物,傳染病永遠可能發生。“無論是SARS的時候還是現在(新冠肺炎),可能傳染源都來自于野生動物。”她希望所有人不要吃野生動物,要管牢嘴巴,而且要堅決取締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國家已經有的法律執行要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因為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和非法食用,人類不知多少次遭受無妄之災。2003年非典肆虐,教訓仍在眼前。
在科技昌明的現代社會,人的飲食狀態基本上表明其文明程度,特別是對野生動物的態度,更可看出他對文明含義的理解。甘地說過:“如何對待動物,能夠反映一個民族的道德水平。”從飲食文明來說,人類不應當倒退到狩獵野生動物的時代。出于獵奇和其它因素吃野味,所冒的風險將是人自身的健康。
從健康角度考慮,我們也應自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其一,野生動物可能會受到各方面的環境污染而致病,再傳給人類,形成病毒傳播鏈;其二,靈長類動物、兔形目動物、有蹄類動物、鳥類等多種野生動物與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種,如炭疽、B病毒、狂犬病、結核、鼠疫、甲肝等。不要吃未經衛生檢驗檢疫的野生動物、生鮮等食品,比如飯店經營的野生動物、路邊攤售賣的肉食,不要為了“嘗鮮”而冒險,不然很可能被感染上類似疾病。

面對嚴峻的疫情,不少地方制定嚴厲處罰規定和詳細防控指引。圖為河南某地新冠病毒防控卡點的防疫工作者對來往車輛上的司乘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圖/ 張玉榮
“今年流行三個字‘宅‘帶‘洗,最好宅家里,出門帶口罩,每天勤洗手。”“上聯:講政治守規矩決不出城,下聯:信政府遵醫囑決不串門。橫批:在家養神。”“寧愿長點膘,也不外面飄。長膘是‘富態,亂飄是禍害。勸君守規矩,切記愛自己!”……
隨著疫情嚴峻化,各類春節個人預防的段子層出不窮。為了增進大眾及有關專業人員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一新型疾病的認識和理解,指導個人預防,降低傳播風險,國家層面及各地紛紛組織專家編纂科普知識手冊廣而傳播。同時,《小康》記者發現不少地方制定嚴厲處罰規定和詳細防控指引。如廣東公共場所不戴口罩將被處罰,浙江全國率先拉起一級響應。
1月27日,應急總醫院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手冊》,提示大家正確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
《小康》記者注意到,一份長達108頁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在網站、微信群中廣泛傳播。該手冊由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豐富經驗的傳染病防治專家緊急編撰而成。全書內容分為認識冠狀病毒、理解傳播風險、早發現早治療、個人衛生防護、場所衛生要求和傳染病相關知識等六部分,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為大眾解答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過程中的疑惑。
專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給人民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堅持沉著應對、果斷決策、科學處置的策略是確保疫情防控取得勝利的法寶。然而,預防和控制如此突如其來的疫情更需要科學知識的支撐和人民大眾的參與,齊心協力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
“病毒必須隔離,但人心不能疏離。”1月31日,這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答記者問時,脫口而出的話。
疫情不等人,要爭分奪秒與疫情賽跑。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披掛上陣,沖到抗擊疫情第一線;一名又一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在志愿書上簽名,請求加入抗擊疫情的隊伍;多支醫療隊陸續出發,緊急馳援武漢……危難時刻,不平凡的選擇,盡顯醫者本色。
這場戰“疫”不僅事關疫情防控本身,也是一次對全社會組織、動員和行動能力的“體檢”,考驗包括突發性非常態社會應急治理能力在內的國家治理能力。像對于人民群眾熱切關注的捐贈物資發放,新華社就發表銳評稱不能存在“糊涂賬”。
在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危機當頭,社會輿情同樣需要有效引導,應急體系、保障措施、管理流程也需提升完善。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社會心態》(第一輪)調查報告顯示,民眾認為當前防控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過程中的不足排在前四位的是(1)政府部門的應對和防控措施;(2)對疫情一線醫護人員的關愛;(3)信息公開透明;(4)對社會心態、公眾情緒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