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明

摘要:近年來,關于數字貨幣的熱潮不斷興起。2017年1月,我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正式在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測試成功,中國有望成為全球范圍內首個發行數字貨幣并開展真實應用的國家。與此同時,數字貨幣相關的區塊鏈技術以及分布式記賬方法等均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其所特有的交易便捷、可控匿名、防篡改力強等屬性,給完善現有監管體系打開了方便之門,也帶來了全新挑戰。本文基于數字貨幣發展的國內外形勢,從相關問題入手,對如何完善現有反洗錢監管開展研究,并給出政策意見。
關鍵詞:數字貨幣? 反洗錢監管? 政策
法定數字貨幣將給反洗錢監管的各個方面帶來深刻影響,其所特有的交易便捷、隱蔽、更易于攜帶、可控匿名、防篡改力強等屬性,給完善現有的監管體系打開順暢大門之時,也必然會帶來全新的挑戰,我們唯有審時度勢,認真分析利弊,積極穩妥地進行制度設計和措施安排,才能讓其對反洗錢監管的正面影響最大化、負面沖擊最小化。
一、國際態度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探索貨幣當局在數字貨幣發展中應該扮演的角色,但各國態度存在差異。以美國為例:
美聯儲十分關注以比特幣等為典型代表的私人類數字貨幣對銀行業務、經濟活動和金融穩定的影響,且已在新的貨幣發行系統中增加對數字貨幣的考量。目前,美聯儲內部對數字貨幣的監管模式仍有不同聲音: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認為,比特幣是一個了不起的概念和技術,很可能被現有的金融機構甚至監管機構所采用;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也指出,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可能擁有較好的發展前途;然而,圣路易斯聯儲卻認為,比特幣只是一個內在價值為零且沒有法律支持的虛擬貨幣;美聯儲主席耶倫也曾指出,美聯儲根本沒有權力監督或以任何方式調控比特幣等數字貨幣。
二、我國現狀
中國人民銀行一直高度關注數字貨幣發展,并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目前,人民銀行的數字貨幣研發工作正在進入新的階段,內容包括加強內外部交流與合作、設立專門研究機構、進一步完善法定數字貨幣發行和流通體系、加快法定數字貨幣原型構建、深入研究并嘗試應用法定數字貨幣涉及的各類信息技術等。我國數字貨幣與國際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的發展對比情況如圖一所示。
三、需要關注或解決的幾個問題
(一)面額對反洗錢資金追蹤效率的影響
傳統實物貨幣都要有具體面額,便于持有人結算。根據數字貨幣的研究成果,數字貨幣必須進行加密處理產生,加密的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時間、發行者、金(面)額、上手所有者、下手所有者、使用權限和范圍等基本要素,通過數字簽名方式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確保唯一性、可追溯性。數字貨幣是否有面額,關系到反洗錢資金追蹤的效率。
1.有面額的數字貨幣。有面額數字貨幣因面額固定,所以在電子要素的記載方面僅對交易時間、交易對手等信息進行加密變更,使得洗錢資金的追蹤工作變的相對簡單。
2.無面額的數字貨幣。相對于有面額的數字貨幣,無面額的數字貨幣會加大資金追蹤難度,即便在大數據分析挖掘的前提下,仍存在匯合和拆分的追蹤問題。
(二)離線交易的延遲更新帶來監管難題
目前實際運行的電子貨幣系統基本都是在線模式。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應能夠同時支持在線與離線并行的方式①。因離線交易意味著資金的延時清算,所以離線交易規范和交易流程設計必須要考慮如何適應“一幣、兩庫、三中心”的銜接問題,重點是如何解決與認證中心和登記中心以及大數據分析中心的數據更新,確保資金交易的安全、唯一和可追蹤。特別是連續多手的離線資金匯合、分拆交易對反洗錢的分析和監管帶來了空前挑戰。
(三)數字貨幣與現鈔(外匯)兌付問題
反洗錢關注的數字貨幣兌付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與人民幣實體現鈔的兌付,即數字貨幣與實體現鈔之間形態上的相互轉換直接導致資金來源或去向的切斷,從反洗錢監管角度來看就失去了深入監測的線索。二是與外匯的匯兌,即無論是買入外匯還是外國數字貨幣,除按正常的匯率折算外,洗錢資金的交易方式多使用匯兌型地下錢莊常用的“對敲”方式完成,甚至形成離岸人民幣數字貨幣市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幣數字貨幣發行的系統風險。正因為數字貨幣是建立在網絡應用的基礎上,不同數字貨幣之間兌換,無論是區塊鏈技術還是身份認證中心和分布記賬登記中心都離不開互聯網,極易受到域內外黑客攻擊,甚至影響到國家的主權,因此技術安全必須得到充分保證。
(四)數字貨幣與現金(存款)關聯度問題
用數字貨幣進行離線交易時,其基本模式與現金無異;當用貨幣進行線上交易時,其交易模式與在銀行體系內的資金流動模式(如轉賬)一樣,均有跡可循。所以筆者認為,數字貨幣是現金與銀行賬戶的中間體,也就是說數字貨幣既有現金的部分特征,也兼有銀行存款的一些特性。從反洗錢監管角度來看,數字貨幣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監管思維,必須從我國數字貨幣原型架構的設計上充分考慮傳統洗錢模式與新型洗錢模式的結合風險,在可控匿名的基礎上利用好大數據分析的挖掘功能,來達到提升貨幣流通和風險監控的效率。
四、政策思考
(一)從法律層面上解決數字貨幣的法律地位問題
我國目前的《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物權法》《人民幣管理條例》《反洗錢法》等法律法規都未對數字貨幣進行法律層面的界定,若要推出數字貨幣,就需充分考慮到涉面廣、層級多、周期長等多種因素,解決主要法律問題,并同步修改中國人民銀行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如對《人民幣管理條例》進行部分修訂,就發行數字貨幣的相關問題予以明確,以對數字貨幣的發行權、法律地位、法償性、個人信息保護等作出規定,同時推動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相關司法解釋,對所有權轉移等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釋,以滿足反洗錢等工作要求。
(二)從技術層面上解決數字貨幣交易的效率問題
目前世界上以比特幣為主流的數字貨幣主要是運用區塊鏈技術和分布式賬簿技術,核心是去中心化,本質上與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二元中心化體系相悖。比特幣的區塊鏈是共享數據層,而比特幣協議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協議,所以區塊鏈技術解決的是對節點信任安全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大量的計算來完成,運算的效率目前只有每秒7筆左右,顯然不能滿足我國數字貨幣發行的需要。如何借鑒區塊鏈技術既提高運算效率又加強安全防范,杜絕篡改是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必須攻克的難關。公平、效率、安全問題解決了,基于數字貨幣反洗錢資金監測的難題也將迎刃而解。
(三)從合作層面上解決數字貨幣交易的跨境問題
數字貨幣的推出是大勢所趨,各國央行必須相互承認各自數字貨幣的法定地位。這勢必帶來不同幣種間的跨境流通,外國人持有中國數字貨幣、中國人持有外國數字貨幣都會對未來數字貨幣的扁平化管理帶來挑戰。不排除未來匯兌型地下錢莊采取新型對敲方式進行資金轉移,這種脫媒交易將更難對資金進行及時追蹤,因此加強打擊新型洗錢方式的國際合作勢在必行,應未雨綢繆、提前開展包括合作范圍、渠道、方式等在內的國際合作研究工作,切實解決數字貨幣的跨境問題。
(四)從國際層面上提升數字貨幣的話語權
一方面,隨著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正式在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測試成功,我國對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即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方法有了更為成熟的探索和嘗試;另一方面,我國目前所具備的微信、支付寶等非現金結算模式和規模已屬全球領先,成為數字貨幣的巨大試驗場,為人民幣全球化開辟了新的途徑。如何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貨幣發行經驗和非現金結算經驗,研發新貨幣體系下反洗錢監測指標和模型,增強反洗錢監管的有效性,從國際層面提升數字貨幣的話語權,將是我國今后一段時間內需要面對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注釋:
①《中國法定數字貨幣原型構想》.姚前.《中國金融》.2016.17.
參考文獻:
[1]范一飛.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理論依據和架構選擇.中國金融,2016(17).
[2]吳志峰.國家應該加快研究數字貨幣和數字貨幣的發行.金卡工程,2016.6.
[3]米曉文.數字貨幣對中央銀行的影響分析.金融縱橫,2016(3).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鹽城市中心支行